插卡连接器端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0601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插卡连接器端子结构,其具有一条状主片体,在主片体设有一端固定段,以接合于连接器的绝缘座体内,由固定段延伸出一端接脚,而主片体另一端延伸出依序相连的一下斜支臂、一转折部、一上斜支臂及一顶端弯弧状电性接触部,使转折部低于主片体的高度位置,以受压抵靠固定于绝缘座体的底部位置,使转折部作为电性接触部及上斜支臂受压往下摆移的弹力支点,大幅度提高端子正向力,使接触部能够弹性抵靠相关电子卡,以及稳定支持活动压板,并且在受压释放后能够确实往上弹回。(*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插卡连接器端子结构,特别是一种连接器针对电子卡插卡使用设计的端子结构。
技术介绍
现今电子卡常用于电脑、电子字典等方面,以扩充记忆体、网卡、数据机、SCSI设备(如高容量硬盘、扫描器)。电子卡除了PCMCIA记忆卡型式外,大致还有MMC(Multi MediaCard)、CF(Compact Flash Card)、SMC(Smart Media Card)、MS(MemoryStick)、SD(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记忆卡等规格,以应用于掌上型电脑(PDA)、掌上型电子字典及数码相机等产品。目前多卡共用型连接器系针对多种电子卡进行设计,供选择其中的一种电子卡单独进行插卡。此共用型连接器一般设有前中后多排端子及其前端斜翘接触部,以电性对接多种电子卡。除此之外,此连接器必须针对前排端子装设一摆动压板,使长厚型SD卡或MS卡插入时,能通过摆动压板往下压移前排端子,以电性对接导通中排或后排端子,避免直接碰撞损坏前排端子。但是此连接器其中的前排端子设为最大的悬伸长度,并且其接触部的受压下移量最大,以致前排端子的正向力明显不足,无法稳定支持活动压板,并且前排端子在受压释放后的往上弹回力量有限,相对影响到电性接触导通效果及使用寿命,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创作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卡连接器端子结构,主要由转折部作为抵靠固定用弹力支点,大幅度提高端子的正向力,以常态稳定支持活动压板,使端子能够弹性抵靠相关电子卡,确保电性接触导通效果,并且在受压释放后立即有效往上弹回,能够更经久耐用,具-->备产业上利用价值。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插卡连接器端子具有一条状主片体,在该主片体设有一端固定段,以接合在连接器的绝缘座体内,由该固定段延伸出一端接脚;该主片体另一端延伸出依序相连的一下斜支臂、一转折部、一上斜支臂及一顶端弯弧状电性接触部;其特征在于,该转折部低于该主片体的高度位置,以受压抵靠固定于该绝缘座体的底部位置,使该转折部作为电性接触部及上斜支臂受压往下摆移的弹力支点。在较佳实施例中,该主片体的固定段埋设结合于绝缘座体内。在较佳实施例中,该绝缘座体底部设有一基板,使该转折部受压抵靠于该基板上,以构成弹力支点。在较佳实施例中,该转折部的宽度大于该上斜支臂及下斜支臂的宽度。并且,其中该下斜支臂由该主片体朝向转折部逐渐增加宽度;该上斜支臂由该接触部朝向转折部逐渐增加宽度。在较佳实施例中,该接触部外周设为由下往上渐缩的球弧状引导面。并且,该接触部末端延伸出一勾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前排端子配置于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剖视图;图3是图1连接器组装顶盖的立体图;图4是图1前排四支端子的立体图;图5是图4中的一端子的侧视图;图6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在插入SD卡的动作图;以及图7是如图6在插入MMC4.0卡的动作图。符号说明10绝缘座体    11侧壁    12卡块13轴孔        14插卡空间20顶盖        21折边    22卡孔30端子        31接触部  32主片体-->33固定段    34接脚       35下斜支臂36转折部    37上斜支臂   38勾边39引导面40端子      41接触部50端子      51接触部60活动压板  61槽孔       62槽孔63支轴70第一卡(SD卡)、72隔槽71第二卡(MMC4.0卡)73、74接点80基板具体实施方式针对本技术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作用,现通过如下可行实施例,并且配合附图进行说明。首先,请参阅图1,本技术多个成排端子30配置于专供电子卡插卡使用的连接器内,如图1及图2所示,在连接器的绝缘座体10内设置有前排四支端子30、中排端子40及后排端子50,同时绝缘座体10的两侧壁11内面各设有相对轴孔13,以活动枢接一活动压板60的两侧支轴63,然后该绝缘座体10以两侧卡块12卡合固定图3所示的顶盖20两侧折边21的相对卡孔22,以共同构成一插卡空间14。在图示实施例中,前中后三排端子30、40、50各斜翘延伸一顶端电性接触部31、41、51,并且前排及中排接触部31、41局部往上露出该活动压板60的前后排槽孔61、62,使连接器能够选择插入第一卡70、(参阅图6SD卡),以接触导通中排端子40。或选择插入第二卡71、(参阅图7MMC4.0卡),以分别接触导通前排端子30及中排端子40。或者是选择插入第三卡(MINI SD卡,图未示),以接触导通后排端子50。在前中后三排端子30、40、50彼此间,其中以前排四支端子30设为最大长度,并且接触部31的受压下降位移量最大,因此本技术主要在于提高前排端子30的正向力,使接触部31能够弹性抵靠相-->关电子卡,以及稳定支持活动压板60,并且于受压释放后能够确实往上弹回。本技术前排端子30如图1、2、4及图5所示,同样具有一条状主片体32,在该主片体32设有一端固定段33,以接合于连接器的绝缘座体10内,由该固定段33延伸出一端接脚34。本实施例主要重点在于该主片体32另一端延伸出依序相连的一下斜支臂35、一转折部36、一上斜支臂37及该顶端弯弧状电性接触部31,使该转折部36低于该主片体32的高度位置,以在受压时往下抵靠固定于该绝缘座体10的底部位置,使该转折部36作为电性接触部31及上斜支臂37受压往下摆移的弹力支点,进而提高其正向力,使端子30及其接触部31在受压释放后能够确实往上弹回,以及稳定支持活动压板60。在绝缘座体10射出成型时一体包覆定位前排端子30的固定段33,达到埋设结合固定,使绝缘座体10的厚度尺寸能够缩减。而前排端子30的转折部36可抵靠于绝缘座体10底部的基板80、(如图2假想线所示),此外其也可与基板80表面相隔一小间隙。在较佳实施例中,将前排端子30的转折部36宽度设为大于该下斜支臂35及上斜支臂37的宽度。如图所示,使该下斜支臂35由该主片体32朝向转折部36逐渐增加宽度,而该上斜支臂37则由该接触部31朝向转折部36逐渐增加宽度,以提高正向力,使接触部31在受压下移状态解除后能够确实往上弹回。在较佳实施例中,该接触部31外周可设为由下往上渐缩的球弧状引导面39,以引导第一卡70、(SD卡)的隔槽72、配合参阅图6)顺利插入,避免歪斜碰撞损坏到接触部31。同时,由该接触部31末端延伸一勾边38,以配合往上支撑该活动压板60,使该活动压板60前端常态往上倾斜。本实施例如图6所示进行插卡时,其在插卡空间14内插入第一卡70、(SD卡),该第一卡70首先推动该活动压板60,以顺势带动该活动压板60朝前下方摆移按压前中两排端子30、40,使该第一卡70的前内底部接点73接触中排端子40的电性接触部41,以及该第一卡70底面抵压该前排端子30的接触部31下降,此时其以转折部36抵靠于基板80作为支点,使其电性接触部31的高度低于该中排端子40的接触部41,避免造成损坏。而在图7所示进行插入第二卡71、(MMC4.0-->卡)时,该第二卡71略微推动该活动压板60朝前下方摆移,使该第二卡71底部接点74接触前中两排端子30、40的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卡连接器端子结构,其具有一条状主片体,在该主片体设有一端固定段,以接合于连接器的绝缘座体内,由该固定段延伸出一端接脚;该主片体另一端延伸出依序相连的一下斜支臂、一转折部、一上斜支臂及一顶端弯弧状电性接触部;其特征在于,该转折部低于该主片体的高度位置,以受压抵靠固定于该绝缘座体的底部位置,使该转折部作为电性接触部及上斜支臂受压往下摆移的弹力支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卡连接器端子结构,其具有一条状主片体,在该主片体设有一端固定段,以接合于连接器的绝缘座体内,由该固定段延伸出一端接脚;该主片体另一端延伸出依序相连的一下斜支臂、一转折部、一上斜支臂及一顶端弯弧状电性接触部;其特征在于,该转折部低于该主片体的高度位置,以受压抵靠固定于该绝缘座体的底部位置,使该转折部作为电性接触部及上斜支臂受压往下摆移的弹力支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卡连接器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主片体的固定段埋设结合于绝缘座体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卡连接器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体底部设有一基板,使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坤铭游达智陈健樟
申请(专利权)人:钜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