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轧辊轴承相配合的轧辊辊颈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0243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介绍了一种与轧辊轴承相配合的轧辊辊颈检测装置,包括环形架、辅助定位支杆、固定测量支杆、测量仪表,锁紧螺钉和手柄;所述的环形架圆周方向均布设置四个安装孔,两两相对的安装孔的两个轴线与环形架的轴线垂直,且两轴线在环形架的同一径向圆截面上;所述的辅助定位支杆与手柄分别设置在环形架上两个对称的安装孔中;所述的固定测量支杆设置在环形架上另外一个安装孔中;所述的测量仪表通过锁紧螺钉固定在环形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利用了两点法直径测量原理,通过对检测数据进行简单计算,即可精确得到轧辊辊颈的形状精度值,降低了采用外径千分尺进行检测的测量误差,提高了轧辊辊径的检测效率。提高了轧辊辊径的检测效率。提高了轧辊辊径的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与轧辊轴承相配合的轧辊辊颈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轴类零件几何精度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与轧机的轧辊轴承相配合的轧辊辊颈几何精度的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轧机的轧辊轴承在安装前,必须将辊颈、轴承箱等与之表面相配合区域的零件进行规格、状态、精密性及几何精度的复检,确定其是否满足设计的标准要求,这是因为与轧机轧辊轴承配合的零件精度如果达不到设计要求,就会导致装配时尺寸超差,配合后影响轧辊轴承的使用精度,最终降低轧机的轧制精度。
[0003]与轧机轧辊轴承配合的轧辊辊颈的尺寸公差通常采用外径千分尺进行检测,由于千分尺大多采用人工测量,测量时需要对单点进行多次测量,有时还需多人配合,测量人员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同时有的测量环境有限,导致测量极不方便,存在测量误差大与测量效率低的弊端,难以实现辊颈几何精度的有效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轧辊轴承相配合的轧辊辊颈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根据被测轧辊辊颈选择适用规格的环形架和辊颈直径标准件,利用两点法直径测量原理,对辊颈单一径向平面平均直径偏差、单一径向平面椭圆度、辊颈圆柱度以及辊颈表面素线直线度进行测量,再通过相关计算即可得到轧辊辊颈的几何精度参数值。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与轧辊轴承相配合的轧辊辊颈检测装置,包括环形架、辅助定位支杆、固定测量支杆、测量仪表、锁紧螺钉和手柄;所述的环形架外圆上设置有凹型环槽,凹型环槽的底部圆周方向均布设置四个安装孔,两两相对的安装孔的两个轴线均与环形架的轴线垂直,且两轴线在环形架的同一径向圆截面上;所述的辅助定位支杆与手柄分别设置在环形架凹型环槽内的两个对称的安装孔中,与环形架螺纹连接;所述的固定测量支杆设置在环形架凹型环槽内另外一个安装孔中,与环形架螺纹连接;所述的测量仪表设置在与固定测量支杆对称的环形架凹型环槽内的安装孔中,通过锁紧螺钉固定在环形架上。
[0006]所述的环形架凹型环槽内的四个安装孔设置在槽底宽度的中部位置,其中三个安装孔内设置有螺纹衬套,安装孔与螺纹衬套过盈配合。
[0007]所述的辅助定位支杆、固定测量支杆和手柄上均设置有与环形架上的螺纹衬套相匹配的螺纹。
[0008]所述的测量仪表与固定测量支杆构成两点法直径测量结构。
[0009]所述的测量仪表为圆形千分表。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检测装置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利用了两点法直径测量原理,通过对检测的数据进行简单计算,即可精确得到轧辊辊颈的尺寸和形状精度值,降低了采用外径千分尺进行检测的测量误差,保证轧机轧辊轴承的工作精度,确保轧机轧辊轴
承安装后的有效使用精度,提高轧机轧辊轴承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提高了轧辊辊颈的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检测侧视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检测主视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环形架剖视示意图;
[0014]图4为图3的环形架A

A剖视右视图;
[0015]图中标记:1、环形架,2、辅助定位支杆,3、固定测量支杆,4、测量仪表,5、锁紧螺钉,6、被测轧辊,7、手柄,8、螺纹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7]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与轧辊轴承相配合的轧辊辊颈检测装置,包括环形架1、辅助定位支杆2、固定测量支杆3、测量仪表4、锁紧螺钉5、手柄7;所述的环形架1外圆上设置有凹型环槽,凹型环槽的底部圆周方向均布设置四个安装孔,四个安装孔位于凹型环槽槽底宽部的中部位置,两两相对的安装孔的两个轴线均与环形架1的轴线垂直,且两轴线在环形架1的同一径向圆截面上,其中三个安装孔内设置有螺纹衬套8,安装孔与螺纹衬套8过盈配合;所述的辅助定位支杆2和手柄7分别设置在环形架1凹型环槽内的两个对称的安装孔中;所述的固定测量支杆3设置在环形架1凹型环槽内另外一个安装孔中,固定测量支杆3、辅助定位支杆2和手柄7上均设置有与环形架1上的螺纹衬套8相匹配的螺纹,三者均与螺纹衬套8螺纹连接;在测量过程中,用手柄7转动、移动检测装置,辅助定位支杆2起到引导定位作用,防止环形架1发生偏移;所述的测量仪表4设置在与固定测量支杆3对称的环形架1凹型环槽内的安装孔中,其通过锁紧螺钉5固定在环形架1上,测量仪表4为圆形千分表,其与固定测量支杆3构成两点法直径测量结构。
[0018]利用上述检测装置的具体检测过程及计算方法如下:
[0019]步骤一、首先根据被测轧辊6的辊颈选择适用规格的环形架和辊颈直径标准件;
[0020]步骤二、将辅助定位支杆2和手柄7安装到环形架1的凹型环槽内对称分布的两个安装有螺纹衬套8的安装孔上,调整辅助定位支杆2和手柄7的位置,使其等高且处于辊颈直径标准件直径的垂直平分线上,并让辅助定位支杆2与辊颈直径标准件良好接触;
[0021]步骤三、将固定测量支杆3安装到环形架1凹型环槽内的另外一个安装有螺纹衬套8的安装孔中,使其与被测的辊颈直径标准件良好接触;
[0022]步骤四、用锁紧螺钉5将测量仪表4固定到环形架1凹型环槽内与固定测量支杆3对称分布的安装孔上,调整测量仪表4的测头使其与固定测量支杆3等高,且处于被测的辊颈直径标准件直径的垂直平分线上,测量仪表4的测头与辊颈直径标准件良好接触;
[0023]步骤五、用辊颈直径标准件将组装好的测量仪表4对零;
[0024]步骤六、将对好表的检测装置缓慢套装到被测轧辊6的辊颈上,在测量过程中始终确保辅助定位支杆2、固定测量支杆3和测量仪表4的测头与被测轧辊6的辊颈表面良好接触;轧辊辊颈的公称直径尺寸为D,则辊颈单一径向平面平均直径偏差Δ
Dmp
、单一径向平面
椭圆度V
Dsp
、辊颈圆柱度V
Dmp
以及辊颈表面素线直线度的测量与计算方法如下:
[0025]1)用手柄7逆时针缓慢匀速转动检测装置一周以上,记录测量仪表4的最大与最小示值变化量,即Δ
Dspmax
和Δ
Dspmin

[0026]轧辊辊颈单一径向平面平均直径偏差为
[0027]单一径向平面椭圆度为V
Dsp
=Δ
Dspmax

Δ
Dspmin

[0028]2)将对好表的检测装置在与轴承安装宽度等长的长度始末且垂直于被测轧辊6轴线的两个径向截面P1、P2上,分别用手柄7逆时针缓慢匀速转动检测装置一周以上,记录测量仪表4在径向截面P1上的最大与最小示值变化量的平均值,即δ1,径向截面P2上的最大与最小示值变化量的平均值,即δ2,则轧辊辊颈的圆柱度为V
Dmp
=δ1‑
δ2,其中,
[0029]3)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轧辊轴承相配合的轧辊辊颈检测装置,包括环形架(1)、辅助定位支杆(2)、固定测量支杆(3)、测量仪表(4)、锁紧螺钉(5)和手柄(7),其特征是:所述的环形架(1)外圆上设置有凹型环槽,凹型环槽的底部圆周方向均布设置四个安装孔,两两相对的安装孔的两个轴线均与环形架(1)的轴线垂直,且两轴线在环形架(1)的同一径向圆截面上;所述的辅助定位支杆(2)与手柄(7)分别设置在环形架(1)凹型环槽内的两个对称的安装孔中,并与环形架(1)螺纹连接;所述的固定测量支杆(3)设置在环形架(1)凹型环槽内另外一个安装孔中,与环形架(1)螺纹连接;所述的测量仪表(4)设置在与固定测量支杆(3)对称的环形架(1)凹型环槽内的安装孔中,其通过锁紧螺钉(5)固定在环形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艳艳王清孙斌秦昆阳张帅军王典仁张天立时可可李雅梁书聪康延辉王超郭飞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