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窗导轨与窗框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0183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窗导轨与窗框连接结构。该车窗导轨与窗框连接结构包括窗框主体、导轨主体和连接组件。所述窗框主体包括框架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框架部内侧的前侧窗和后侧窗;所述导轨主体与所述前侧窗和所述后侧窗连接,以固定所述前侧窗以及为所述后侧窗提供升降导向;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堵盖和支架,所述堵盖设置于所述导轨主体的端部,所述堵盖远离所述导轨主体一侧的端面向内凹陷形成凹槽,所述支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框架部连接,所述支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凹槽沿所述导轨主体延伸。该车窗导轨与窗框连接结构通过堵盖全方位包裹住支架,同时堵盖与框架部、前侧窗和后侧窗均抵接,增加车窗的密封性,避免风噪和漏水的问题。风噪和漏水的问题。风噪和漏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窗导轨与窗框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车窗导轨与窗框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玻璃导轨作为玻璃升降的关键零件,在玻璃升降系统开发中广为应用,导轨端头与窗框的匹配很关键。
[0003]现有技术的导轨端头与窗框匹配处使用的是塑料端盖,如图1所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塑料端盖1'与导轨2'需要打胶水装配,容易出现装配不到位,松脱等缺陷;塑料端盖1'太小,打胶位置难以控制,容易出现胶水外漏,影响外观;塑料端盖1'与窗框3'存在硬碰硬接触,兼容性差,容易出现间隙大漏水和风噪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窗导轨与窗框连接结构,该车窗导轨与窗框连接结构通过堵盖全方位包裹住支架,同时堵盖与框架部、前侧窗和后侧窗均抵接,增加车窗的密封性,避免风噪和漏水的问题。
[0005]为实现本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窗导轨与窗框连接结构。所述车窗导轨与窗框连接结构包括窗框主体、导轨主体和连接组件。所述窗框主体包括框架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框架部内侧的前侧窗和后侧窗;所述导轨主体与所述前侧窗和所述后侧窗连接,以固定所述前侧窗以及为所述后侧窗提供升降导向;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堵盖和支架,所述堵盖设置于所述导轨主体的端部,所述堵盖远离所述导轨主体一侧的端面向内凹陷形成凹槽,所述支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框架部连接,所述支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凹槽沿所述导轨主体延伸。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堵盖与所述导轨主体过盈配合式连接。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堵盖与所述支架过盈配合式连接。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支架包括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于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框架部连接,所述凹槽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板穿过所述通孔且沿所述导轨主体延伸。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框架部平行设置。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框架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孔,螺钉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以将所述支架固接至所述框架部。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堵盖包括堵盖主体和延伸部,所述堵盖主体远离所述导轨主体一侧的端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凹槽,所述延伸部的一端与所述堵盖主体连接,所述延伸部的另一端沿所述导轨主体的内壁延伸且夹设于所述支架与所述前侧窗之间。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堵盖还包括一体形成于所述堵盖主体上的导轨套,所述导轨套套设于所述导轨主体的端部。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导轨主体呈“工”字形结构,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连接部,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侧壁的中部与所述第二侧壁的中部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以固定所述前侧窗的同时为所述后侧窗提供升降导向。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堵盖采用软胶材料制成。
[0016]本技术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的车窗导轨与窗框连接结构包括窗框主体、导轨主体和连接组件。其中连接组件包括支架和堵盖,支架的一端与窗框主体的框架部连接,另一端通过堵盖与导轨主体连接,堵盖采用软胶材料制成时,通过堵盖全方位包裹住支架,避免支架划伤前侧窗和后侧窗,同时堵盖的外侧表面分别与框架部、导轨主体、前侧窗和后侧窗均抵接,增加了车窗的密封性,进而避免风噪和漏水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0019]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示出的一种车窗导轨与窗框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0020]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车窗导轨与窗框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0021]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图2中A处放大图。
[0022]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车窗导轨与窗框连接结构取消窗框主体的示意图。
[0023]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车窗导轨与窗框连接结构取消窗框主体的分解图。
[0024]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车窗导轨与窗框连接结构沿图 4中B

B线的剖视图。
[0025]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6]1、窗框主体;11、框架部;12、前侧窗;13、后侧窗;2、导轨主体; 21、第一侧壁;22、第二侧壁;23、连接部;3、连接组件;31、堵盖;311、凹槽;312、堵盖主体;313、延伸部;314、导轨套;315、通孔;32、支架; 321、第一连接板;3211、第一安装孔;322、第二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0028]用语“一个”、“一”、“该”、“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 /等。
[0029]如图2至图6所示,图2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窗导轨与窗框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图2中A处放大图。图4 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窗导轨与窗框连接结构取消窗框主体1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窗导轨与窗框连接结构取消窗框主体1的分解图。图6是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窗导轨与窗框连接结构沿图4中B

B线的剖视图。
[0030]本技术实施例的车窗导轨与窗框连接结构包括窗框主体1、导轨主体2和连接组件3。窗框主体1包括框架部11、以及设置于框架部11内侧的前侧窗12和后侧窗13;导轨主体2与前侧窗12和后侧窗13连接,以固定前侧窗12以及为后侧窗13提供升降导向;连接组件3包括堵盖31和支架32,堵盖31设置于导轨主体2的端部,堵盖31远离导轨主体2一侧的端面向内凹陷形成凹槽311,支架32的一端设置于凹槽311内且与框架部11 连接,支架32的另一端穿过凹槽311沿导轨主体2延伸。堵盖31采用软胶材料制成。
[0031]其中,框架部11围在前侧窗12和后侧窗13的边缘,导轨主体2夹设于前侧窗12和后侧窗13之间,导轨主体2的下端与框架部11的底部连接,导轨主体2的上端与框架部11的顶部通过连接组件3连接,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窗导轨与窗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窗框主体(1),包括框架部(11)、以及设置于所述框架部(11)内侧的前侧窗(12)和后侧窗(13);导轨主体(2),所述导轨主体(2)与所述前侧窗(12)和所述后侧窗(13)连接,以固定所述前侧窗(12)以及为所述后侧窗(13)提供升降导向;以及连接组件(3),包括堵盖(31)和支架(32),所述堵盖(31)设置于所述导轨主体(2)的端部,所述堵盖(31)远离所述导轨主体(2)一侧的端面向内凹陷形成凹槽(311),所述支架(32)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凹槽(311)内且与所述框架部(11)连接,所述支架(3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凹槽(311)沿所述导轨主体(2)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导轨与窗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堵盖(31)与所述导轨主体(2)过盈配合式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导轨与窗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堵盖(31)与所述支架(32)过盈配合式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导轨与窗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2)包括连接的第一连接板(321)和第二连接板(322),所述第一连接板(321)设置于所述凹槽(311)内且与所述框架部(11)连接,所述凹槽(311)的底部开设有通孔(315),所述第二连接板(322)穿过所述通孔(315)且沿所述导轨主体(2)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窗导轨与窗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21)与所述框架部(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娟李文强谭柳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