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手术规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0167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1:5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动脉瘤手术规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其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患者的CT血管造影图像;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从CT血管造影图像识别出动脉瘤;对载有动脉瘤的载瘤血管进行重建,得到所述载瘤血管三维模型;对载瘤血管三维模型进行几何分析,得到动脉瘤和所述载瘤血管的几何结构特征;根据动脉瘤的几何结构特征,模拟出首发弹簧圈,以对动脉瘤填塞;根据载瘤血管的几何结构特征,模拟出血管支架,以对载瘤血管填塞。本申请涵盖了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一体化的过程,能够根据患者的CT造影图像,能够实现动脉瘤和载瘤血管的自动测量,并通过模拟出合适弹簧圈和血管支架,为手术规划提供有力的基础。为手术规划提供有力的基础。为手术规划提供有力的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脉瘤手术规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
,具体涉及一种动脉瘤手术规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尽管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已经有了很大进展,但动脉瘤一旦破裂,其致残率、病死率仍然很高,该病总病死率约为40%~50%。颅内动脉瘤是人类脑动脉的永久性扩张,据估计在30

75岁人群的患病率为3.5%至7%。与其他血管疾病(例如缺血性中风)相比,年轻人通常会受到影响。此外,多达30%的患者患有不止一个动脉瘤,这甚至增加了病例数,并具有破裂的潜在风险。
[0003]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主要依靠手术的方法来进行治疗手术方法,主要包括两种,第一种为传统的开颅手术,找到颅内动脉瘤使用动脉瘤夹将其夹闭。具体是在动脉瘤颈部放置一个金属夹,立即阻止任何血液流入囊中。然而,夹子仍留在头部内,在干预过程中存在受伤的风险。第二种可以采取血管介入的方法使用弹簧圈将动脉瘤进行致密栓塞。通过导管将弹簧圈引入动脉瘤,使其体积减少,导致进入血液的流速降低,理想情况下导致动脉瘤完全闭塞。实践中需要对动脉瘤放入多个弹簧圈进行栓塞,其中第一个弹簧圈(首发弹簧圈)的选择非常重要,负责整个动脉瘤弹簧圈的整体框架和成篮。然而由于重力和血流动力,弹簧圈可能不会一直保留在动脉瘤中,弹簧圈脱落可能导致载瘤动脉阻塞。因此,目前临床会用血管支架辅助弹簧圈进行栓塞。血管支架被部署在动脉瘤瘤颈位置,血管支架的低孔隙率大大减少了流入动脉瘤囊的血液,另一个优势降低穿孔风险,血管支架的初步结果显示完全闭塞率高,手术风险低。临床上一般推荐患者采取血管介入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特别是血管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相对来说创伤较小,患者恢复速度快,但费用较高。
[0004]动脉瘤血管介入手术治疗过程中,由于动脉瘤识别和测量的差异性,导致不同医生对于同一动脉瘤的同一指标测量差异较大,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较差,影响治疗效果。所有测量都是医生手工测量和评估,也会增加医生的工作量,降低了医生工作效率。同时,所有血管介入手术都是基于医生主观经验来选择,没有对手术结果进行评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脉瘤手术规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0006]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动脉瘤手术规划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7]获取目标患者的CT血管造影图像;
[0008]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从所述CT血管造影图像识别出动脉瘤;
[0009]对载有动脉瘤的载瘤血管进行重建,得到所述载瘤血管三维模型;
[0010]对所述载瘤血管三维模型进行几何分析,得到所述动脉瘤和所述载瘤血管的几何结构特征;
[0011]根据所述动脉瘤的几何结构特征,模拟出首发弹簧圈,以对所述动脉瘤填塞;
[0012]根据所述载瘤血管的几何结构特征,模拟出血管支架,以对所述载瘤血管填塞。
[0013]可选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从所述CT血管造影图像识别出动脉瘤,包括:
[0014]使所述CT造影图像进入所述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以识别动脉瘤;其中,所述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是通过下述方法训练的:
[0015]基于收缩路径,缩小所述CT造影图像的图像大小,以获取所述CT造影图像的上下文信息;
[0016]基于扩展路径,对缩小后的CT造影图像进行重采样,得到所述CT造影图像的全像素分辨率图像;
[0017]基于向前传播,确定所述基于所述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每像素或然预测输出集;
[0018]根据所述每像素或然预测输出集与已注释的动脉瘤图像,确定损失函数;
[0019]基于向前传播,根据所述损失函数,通过最陡梯度下降法,对所述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参数值更新。
[0020]可选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对载有动脉瘤的载瘤血管进行重建,得到所述载瘤血管三维模型,包括:
[0021]对所述CT血管造影图形进行预处理,以消除伪影图像偏差;
[0022]对预处理后的CT血管造影图像进行管状增强滤波处理;
[0023]根据所述CT血管造影图像中各体素的原始数据以及管状增强滤波结果,确定所述载瘤血管的中心线;
[0024]围绕所述载瘤血管的中心线,建立所述载瘤血管三维模型。
[0025]可选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对所述载瘤血管三维模型进行几何分析,得到所述载瘤血管上的动脉瘤的几何结构特征,包括:
[0026]对所述载瘤血管三维模型的表面建立网格,并使所述网格的平均单元质量指数达到预设值;
[0027]采用平行切割平面,对所述载瘤血管上的动脉瘤进行切割;
[0028]根据切割得到的动脉瘤,确定所述动脉瘤的多维尺寸指标,作为所述动脉瘤的几何结构特征。
[0029]可选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根据所述动脉瘤的几何结构特征,模拟出首发弹簧圈,以对动脉瘤填塞,包括:
[0030]创建颈部的虚拟表面,在所述虚拟表面预留一小孔,所述小孔连接动脉瘤;
[0031]根据所述动脉瘤的几何结构特征,模拟出圆柱形结构的初始首发弹簧圈;
[0032]将所述初始首发弹簧圈包裹在微导管中;
[0033]使包裹有初始首发弹簧圈的微导管通过所述小孔,进入所述动脉瘤的囊中,并使所述初始首发弹簧圈回弹至自然状态,得到模拟动脉瘤;
[0034]根据所述模拟动脉瘤与所述动脉瘤的几何特征比对结果,对所述初始首发弹簧圈进行微调,得到首发弹簧圈。
[0035]可选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基于所述载瘤血管的几何结构特征,模拟出血管支架,以对所述载瘤血管填塞,包括:
[0036]围绕所述载瘤血管的中心线模拟出多个形点;
[0037]基于所述多个形点,建立虚拟血管支架;
[0038]使所述血管支架依赖于三变量三谐波样条的自由形式变形,以确定所述虚拟血管支架的变形参数;
[0039]根据所述虚拟血管支架的变形效果,对所述变形参数进行迭代更新,直到达到收敛要求,以模拟出血管支架。
[0040]可选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基于所述多个形点,建立虚拟血管支架,包括:
[0041]建立虚拟血管支架,所述虚拟血管支架为包含所述多个形点的圆柱体;
[0042]假设所述虚拟血管支架的密集网状结构被假定为多孔介质,通过向控制流动方程添加动量源项,以模拟虚拟血管支架的孔隙度,其中,所述动量源项包括:粘性损失项和惯性损失项。
[0043]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动脉瘤手术规划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0044]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患者的CT血管造影图像;
[0045]识别单元,用于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从所述CT血管造影图像识别出动脉瘤;
[0046]重建单元,用于对载有动脉瘤的载瘤血管进行重建,得到所述载瘤血管三维模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脉瘤手术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患者的CT血管造影图像;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从所述CT血管造影图像识别出动脉瘤;对载有动脉瘤的载瘤血管进行重建,得到所述载瘤血管三维模型;对所述载瘤血管三维模型进行几何分析,得到所述动脉瘤和所述载瘤血管的几何结构特征;根据所述动脉瘤的几何结构特征,模拟出首发弹簧圈,以对所述动脉瘤填塞;根据所述载瘤血管的几何结构特征,模拟出血管支架,以对所述载瘤血管填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从所述CT血管造影图像识别出动脉瘤,包括:使所述CT造影图像进入所述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以识别动脉瘤;其中,所述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是通过下述方法训练的:基于收缩路径,缩小所述CT造影图像的图像大小,以获取所述CT造影图像的上下文信息;基于扩展路径,对缩小后的CT造影图像进行重采样,得到所述CT造影图像的全像素分辨率图像;基于向前传播,确定所述基于所述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每像素或然预测输出集;根据所述每像素或然预测输出集与已注释的动脉瘤图像,确定损失函数;基于向前传播,根据所述损失函数,通过最陡梯度下降法,对所述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参数值更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载有动脉瘤的载瘤血管进行重建,得到所述载瘤血管三维模型,包括:对所述CT血管造影图形进行预处理,以消除伪影图像偏差;对预处理后的CT血管造影图像进行管状增强滤波处理;根据所述CT血管造影图像中各体素的原始数据以及管状增强滤波结果,确定所述载瘤血管的中心线;围绕所述载瘤血管的中心线,建立所述载瘤血管三维模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载瘤血管三维模型进行几何分析,得到所述载瘤血管上的动脉瘤的几何结构特征,包括:对所述载瘤血管三维模型的表面建立网格,并使所述网格的平均单元质量指数达到预设值;采用平行切割平面,对所述载瘤血管上的动脉瘤进行切割;根据切割得到的动脉瘤,确定所述动脉瘤的多维尺寸指标,作为所述动脉瘤的几何结构特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动脉瘤的几何结构特征,模拟出首发弹簧圈,以对动脉瘤填塞,包括:创建颈部的虚拟表面,在所述虚拟表面预留一小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奇马学升王硕贺红卫刘清源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同心医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