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路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9913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1:48
在流路构造中,分别沿着不同的方向延伸的多个流路相互连接,该流路构造具有:流路内角部,其形成于一个流路与另一个流路的连接部分;以及适配器,其与流路内角部相邻地配置,利用弯曲的弯曲流路内壁面将一个流路和另一个流路连结。流路连结。流路连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流路构造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供流体流动的流路构造。

技术介绍

[0002]例如,作为连接供排水流动的配管的管接头,已知在弯曲部的两侧具有直线部的合成树脂制的被称为弯管接头的弯曲形状的管接头。
[0003]作为成型弯曲形状的管接头的以往通常的模具,有包括用于形成管接头的外形的上模和下模、以弯曲形状的中央部为界而形成管接头的一侧的流路的第1滑销和形成另一侧的流路的第2滑销的模具。
[0004]第1滑销和第2滑销以沿着轴向滑动的方式设于模具。因此,弯曲部的内部的流路需要避免形成为倒锥形,以使第1滑销和第2滑销能够从成型后的管接头拔出。
[0005]即,第1滑销和第2滑销需要形成为从中心轴线到外周面的径向的距离在轴向上恒定或朝向销顶端侧变小(换言之是尖细形状)。
[0006]因此,对于第1滑销和第2滑销而言,形成弯曲部的弯曲外侧的壁面的部分以上述径向的距离朝向顶端逐渐变小的方式弯曲,但形成弯曲内侧的部分为了能够从成型的接头拔出而不得不形成为直线状。
[0007]因而,对于由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第1滑销和沿着与第1滑销正交的方向滑动的第2滑销形成的弯曲部的流路而言,弯曲外侧成为弯曲面,但弯曲内侧由于第1滑销的直线部分和第2滑销的直线部分抵接而成为直角的角部。
[0008]因而,存在如下问题:当流体例如水在该管接头流动时,在弯曲外侧,水沿着弯曲面比较平滑地变更流动的方向,但在弯曲内侧,由于角部而导致流动的方向急剧地变更,产生旋涡而成为阻力,压力损耗变大。
[0009]于是,在日本技术授权第3220335号公报中提出了减少压力损耗的管接头。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1]在日本技术授权第3220335号公报中,关于管接头公开了两个制造方法。在第1制造方法中,在能够以直线状拔出的直线形状的销(所谓的滑销)的顶端设置能够从销的主体以圆弧形状滑动的弯曲形状的可动块,使用弯曲部分的流路用可动接头成型、直线部分的流路用直线形状的销成型的模具来成型管接头。但是,在第1制造方法中,销的结构复杂,构成模具的部件的件数较多。
[0012]在第2制造方法中,在模具配置整体弯曲的筒状的嵌件,向模具内的模腔注射熔融的树脂,将嵌件和树脂一体化。但是,在成型管接头时,在模具预设弯曲的嵌件耗费工时。此外,在由合成树脂成型整体弯曲的筒状的嵌件的情况下,为了形成弯曲的流路,模具需要使弯曲的销沿着弯曲方向滑动的机构,与使销以直线状滑动的模具相比,模具的构造变得复杂,而且需要较高的精度。
[0013]这样,第1制造方法、第2制造方法均在制造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0014]本公开考虑到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提供压力损耗较小、连接有沿着不同的方向延伸的多个流路且制造容易的流体构造。
[0015]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6]在第1技术方案的流路构造中,分别沿着不同的方向延伸的多个流路相互连接,该流路构造具有:流路内角部,其形成于一个所述流路与另一个所述流路的连接部分;以及适配器,其与所述流路内角部相邻地配置,利用弯曲的弯曲流路内壁面将一个所述流路和另一个所述流路连结。
[0017]在第1技术方案的流路构造中,通过分别沿着不同的方向延伸的多个流路相互连接,从而在流路内的一个流路与另一个流路的连接部分形成流路内角部。
[0018]通过适配器与流路内角部相邻地配置,一个流路和另一个流路利用弯曲的弯曲流路内壁面连结,流体沿着弯曲的弯曲流路内壁面流动。因而,与流动的方向在流路内角部急剧地变更的情况相比,流体的流动变得顺畅,压力损耗变小。
[0019]适配器只要相对于构成流路构造的构件成型为独立的部件且之后安装于构成流路构造的构件即可,因此在成型构成流路构造的构件的工序中,无需像以往技术那样将嵌件定位并预设的作业,相对于以往技术而言成型构成流路构造的构件时的工时变少。
[0020]此外,无需为了形成没有角部的弯曲的流路,而在成型构成流路构造的构件的模具设置以往技术那样的在顶端设有弯曲形状的可动块的复杂构造的销,能够设为简单构造的模具。
[0021](角部的定义)
[0022]另外,在本公开中,角部是指形成于沿着彼此不同的方向延伸的流路连接的部分,换言之,是指顶端尖出的形状的部分,在较小的倒角,作为一例是具有相对于流路的内径而言10%以下的倒角尺寸的C倒角或R倒角等形成于顶端的情况下,也将其作为本公开的角部。
[0023]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4]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公开的流路构造,具有能够得到压力损耗较小、沿着不同的方向延伸的多个流路连接且制造容易的流体构造这样的优异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第1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将局部设为截面的侧视图。
[0026]图2是表示接头主体的沿着轴线的剖视图。
[0027]图3是表示接头主体的从第1直线部侧观察到的侧视图。
[0028]图4是表示接头主体和适配器的分解立体图。
[0029]图5是表示插入有适配器的接头主体的从第1直线部侧观察到的侧视图。
[0030]图6A是表示适配器的侧视图。
[0031]图6B是表示适配器的主视图。
[0032]图6C是表示适配器的沿着轴线的剖视图。
[0033]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沿着轴线的剖视图。
[0034]图8是成型适配器的模具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使用图1~图6,说明应用本公开的流路构造的一实施方式的管接头1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圆形是指正圆(关于半径,例如,容许
±
5%左右的尺寸公差),非圆形是指椭圆形等不是正圆的形状。
[0036]如图1所示,作为一例,本实施方式的管接头10连接供水等所使用的配管,是在侧视时形成为L字形的所谓的弯管接头。
[0037](管接头的整体结构)
[0038]管接头10构成为包含接头主体12、帽14、密封构件16、间隔件18、保持环20、锁定环22、适配器24等。
[0039]如图2所示,作为一例,本实施方式的接头主体12是合成树脂的成形品,具有圆筒形状且以直线状延伸的第1直线部26、圆筒形状且沿着与第1直线部26正交的方向以直线状延伸的第2直线部28以及将第1直线部26和第2直线部28连接的筒状的弯曲部30,在侧视时形成为L字形状。
[0040]第1直线部26和第2直线部28是相同结构、相同尺寸,因此之后说明第1直线部26。另外,关于第2直线部28,对与第1直线部26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0041]如图2所示,在第1直线部26的内部,在第1直线部26的开口侧(与弯曲部30相反的那一侧)设有轴向垂直截面是圆形且在轴向上设为恒定直径的第1收纳部32,在第1收纳部32的里侧(弯曲部30侧)设有直径比第1收纳部32的直径小一些的轴向垂直截面是圆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流路构造,其中,分别沿着不同的方向延伸的多个流路相互连接,该流路构造具有:流路内角部,其形成于一个所述流路与另一个所述流路的连接部分;以及适配器,其与所述流路内角部相邻地配置,利用弯曲的弯曲流路内壁面将一个所述流路和另一个所述流路连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路构造,其中,所述流路内角部通过一个所述流路和另一个所述流路相互垂直地连接而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路构造,其中,所述适配器具有朝向流路内侧突出而形成所述弯曲流路内壁面的突起。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流路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又智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