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仲稳专利>正文

可拆卸式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9890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拆卸式电连接器,其包括本体及固定在本体两端的顶出装置,本体两端具有由一对顶部及与该对顶部相邻的一对底部形成的塔形部,该顶出装置包括主体部,该对顶部之间形成顶圆弧部,该对底部形成底圆弧部,该对底圆弧部与顶圆弧部构成具有开口的圆孔,所述底部内壁上形成与所述底圆弧部相连的中限位面,该顶出装置的主体部突出有安装在上述圆孔内的转动轴,转动轴外侧形成抵靠于所述中限位面上的抵靠面。(*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拆卸式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路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是一种广泛使用于计算机或其它电路装置内的将卡载电路板与基板电路互相连接的连接设备。图1a-1c所示为中国专利第96207541.8号所揭露的电连接器及其顶出装置,其中图1a为电连接器一端的详细结构,图1b为图1a所示结构的纵向剖视图,而图1c为该电连接器的顶出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如图所示,这种电连接器10包括主体12,该主体12中央纵向开设用于收容卡载电路板(图未示)的插槽(未标号),该主体12的两端各具有一对互相对立的侧壁24,其中一个侧壁24上开设外槽54,该外槽54顶端形成外圆弧端56,另一个侧壁24上开设内槽50,该内槽50底端形成内圆弧端52。上述外圆弧端56与内圆弧端52同心,并且围成一个圆孔58。该对侧壁24之间形成夹槽(未标号),该夹槽靠近插槽的内壁上具有倾斜的固定端面42;这种传统的电连接器10还包括安装于其两端侧壁24的顶出装置70,该顶出装置70具有主体部76,该主体部76顶端一侧延伸形成施力部82,另一侧延伸形-->成用于固定卡载电路板的扣持部80,该主体部76底端弯折形成顶出部78,该顶出部78末端具有前端85。其中该主体部76靠近顶出部78的位置突出转动轴74,靠近施力部82的位置突出用于将该顶出装置70卡固到电连接器10上的凸粒72,且该主体部76沿其长度方向开设用于增加自身弹性的沟槽84。该顶出装置70从电连接器10的两侧壁24外侧装入两侧壁24之间,挤压该顶出装置70的主体部76,使沟槽84的宽度变小,两转动轴74之间的距离相应变小,从而使得该顶出装置70的顶出部78收容在两侧壁24之间形成的夹槽内,再松开受压的主体部76,使其恢复原状,令两个转动轴74分别定位于上述内圆弧端52及外圆弧端56内(即将转动轴74安装在上述圆孔58内)。拆卸卡载电路板时,扳动上述施力部82,让顶出装置70绕转动轴74旋转,该顶出装置70的顶出部78将卡载电路板顶出;当旋转一定角度后,该顶出部78的前端85与固定端面42互相抵靠,从而防止该顶出装置70过渡旋转而使施力部82与电连接器10周围的电子部件发生相互碰撞。虽然上述传统电连接器可以方便地将卡载电路板顶出,并且可以有效保护电连接器周围的电子部件,然而,这种传统电连接器具有一些缺点。首先,由于固定端面实际上主要对顶出部进行限位,而无法对施力部进行限位,且转动轴与顶出部之间的距离远远小于转动轴与施力部之间的距离,实际上该施力部与转动轴之间形成较长的力臂,当旋转施力部时,施加的外力与该较长的力臂共同作用,产生较大的-->旋转力矩,因此往往会因施力过猛而将该顶出装置折断,从而无法将卡载电路板取出;其次,由于传统电连接器的转动轴安装结构为封闭式结构(即圆孔),而顶出装置一般由硬质材料制造,因此将顶出装置安装到电连接器时,必须借助工具强行挤压顶出装置,一旦安装上去后,该顶出装置很难再次从电连接器上拆离,进而当顶出装置损坏时,无法单独更换顶出装置,而必须更换整体电连接器,因此使用不便。因而,须提供一种解决上述各种问题的可拆卸式电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牢靠、顶出装置可更换的可拆卸式电连接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拆卸式电连接器,其包括本体及固定在本体两端的顶出装置,本体两端具有由一对顶部及与该对顶部相邻的一对底部形成的塔形部,该顶出装置包括主体部,该对顶部之间形成顶圆弧部,该对底部形成底圆弧部,该对底圆弧部与顶圆弧部构成具有开口的圆孔,所述底部内壁上形成与所述底圆弧部相连的中限位面,该顶出装置的主体部突出有安装在上述圆孔内的转动轴,转动轴外侧形成抵靠于所述中限位面上的抵靠面。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优选实施例详细描述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a为传统电连接器一端的立体结构图。图1b为图1a所示结构的纵向剖视立体图。图1c为传统电连接器的顶出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可拆卸式电连接器与插接卡配合的立体图。图3为图2所示结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4a为图2所示可拆卸式电连接器一端的立体剖视图。图4b为图2所示可拆卸式电连接器一端从另一个角度观察的立体剖视图。图5a为本技术可拆卸式电连接器顶出装置的立体图。图5b为本技术可拆卸式电连接器的顶出装置从另一个角度观察的立体图。图6a为本技术可拆卸式电连接器的顶出装置安装到电连接器时的状态图之一。图6b为本技术可拆卸式电连接器的顶出装置安装到电连接器时的状态图之二。图6c为本技术可拆卸式电连接器的顶出装置安装到电连接器时的状态图之三。图7为本技术可拆卸式电连接器的顶出装置的旋转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2-7,本技术可拆卸式电连接器100包括一个用于驳接插接卡80的本体12及固定在本体12两端的顶出装置700。该本体12中央沿其长度方向开设中央插槽14,该中央插槽14两侧设有接触端子16,该本体12的两端各具有一个塔形部20,该塔形部20包括一对顶部22及与该对顶部22相邻的一对底部24。两顶部22之间形成与所述中央插槽14连通的夹槽222,该夹槽222顶端开口形成斜面状的引导部224,用于引导所述插接卡80顺利插入本体12的中央插槽14内。该两顶部22之间连接有加强筋226,该加强筋226用于增强两顶部22的连接强度,且该加强筋226底端形成具有弹性的顶圆弧部2262;该对底部24之间由高度低于底部24的连接臂28互相连接,从而使得两底部24上端形成缺口(未标号),该对底部24的内壁上分别凹入形成一个底圆弧部242,该对底圆弧部242与上述顶圆弧部2262共同构成一个具有开口249的圆孔247,用于容纳所述顶出装置700(详后述),所述底部24的内壁上同时凹入形成与所述底圆弧部242相连的中限位面244;该塔形部20下部开设与所述中央插槽14、夹槽222及两底部24之间的缺口相通的容置腔26,该容置腔26顶端靠近中央插槽14的位置形成倾斜的底限位面262。所述顶出装置700安装于本体12两端,其包括主体部72,该主体部72顶端一侧延伸形成施力部74,另一侧延伸形成用于固定插接卡80的扣持部76,该主体部72的根部78具有前端面782,该前端面782上凸设有顶出部784。其中该主体部72靠近根部78的位置突-->出转动轴71,该转动轴71外侧形成倾斜的抵靠面73,靠近施力部74的位置具有将该顶出装置700卡固到底部24内壁上的凸点75。参考图6a-7,将该顶出装置700安装到本体12两端时,首先将顶出装置700的根部78及相应的顶出部784自塔形部20的两底部24之间的缺口处放入到容置腔26内,并使转动轴71自开口249弹性卡入到所述底圆弧部242与顶圆弧部2262共同构成的圆孔247内,从而使得该转动轴71可于该圆孔247内进行适当角度范围内的旋转。当在施力部74旋转该顶出装置700(用于将所述插接卡80自本体12上拔出)到适当角度时,所述前端面782被底限位面262抵住,同时所述抵靠面73被中限位面244抵住,这种双重阻挡结构使得该顶出装置700在旋转过程中不会因用力过猛而折断损毁,从而确保整体电连接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拆卸式电连接器,其包括本体及固定在本体两端的顶出装置,本体两端具有由一对顶部及与该对顶部相邻的一对底部形成的塔形部,该顶出装置包括主体部,其特征在于:该对顶部之间形成顶圆弧部,该对底部形成底圆弧部,该对底圆弧部与顶圆弧部构成具有开口的圆孔,所述底部内壁上形成与所述底圆弧部相连的中限位面,该顶出装置的主体部突出有安装在上述圆孔内的转动轴,转动轴外侧形成抵靠于所述中限位面上的抵靠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卸式电连接器,其包括本体及固定在本体两端的顶出装置,本体两端具有由一对顶部及与该对顶部相邻的一对底部形成的塔形部,该顶出装置包括主体部,其特征在于:该对顶部之间形成顶圆弧部,该对底部形成底圆弧部,该对底圆弧部与顶圆弧部构成具有开口的圆孔,所述底部内壁上形成与所述底圆弧部相连的中限位面,该顶出装置的主体部突出有安装在上述圆孔内的转动轴,转动轴外侧形成抵靠于所述中限位面上的抵靠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对顶部之间连接有加强筋,所述顶圆弧部形成于该加强筋的底部。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仲稳
申请(专利权)人:陈仲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