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光片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9278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1:4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偏光片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用以实现健康显示,以及避免显示色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偏光片,所述偏光片包括:偏光层,以及位于所述偏光层出光侧的解偏层;所述解偏层包括:纳米粒子,以及包覆所述纳米粒子的反射部;包覆所述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与入射光发生共振散射。部与入射光发生共振散射。部与入射光发生共振散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偏光片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偏光片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由于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无辐射等优点而备受业界关注,目前在手机、车载、显示器、电视和公共显示等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0003]传统的LCD包含背光源和显示屏,显示屏主要是由上偏光片、彩膜、液晶、薄膜晶体管、下偏光片组成。上下偏光片光轴分布成90
°
垂直分布。通过液晶开关控制光线的偏振度,实现显示功能。其中,背光源发出的光主要为自然光,经过下偏光片过滤为垂直方向的线偏振光,进入液晶,由液晶的双折射作用改变光的偏振方向,再经过上偏光片出射的光线仍为线偏振光。显示屏出射光的线偏振度可达到99.8%。然而,线偏光更容易造成人眼疲劳。目前,显示行业有开发圆偏光片的液晶显示技术,其目的在于将线偏振光转换为圆偏振光,该方案需要使用1/4波片(Quarter-Wave Plate,QWP),然而QWP对不同波段的光旋光效率不同,不同角度下透过QWP的亮度出现明显下降,容易出现色偏问题,影响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偏光片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用以实现健康显示,以及避免显示色偏。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偏光片,所述偏光片包括:偏光层,以及位于所述偏光层出光侧的解偏层;
[0006]所述解偏层包括:纳米粒子,以及包覆所述纳米粒子的反射部;包覆所述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与入射光发生共振散射。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解偏层还包括:胶材;
[0008]被所述反射部包覆的所述纳米粒子分散于所述胶材内。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解偏层还包括:透光支撑层;
[0010]所述胶材位于所述透光支撑层背离所述偏光层的一侧。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解偏层还包括:透光支撑层;
[0012]所述偏光层复用为所述透光支撑层,所述胶材位于所述偏光层的出光侧。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胶材包括光学胶。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纳米粒子的材料包括:硅;
[0015]所述反射部的材料包括:银。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解偏层中的所述纳米粒子具有多种粒径,包覆不同种粒径的所述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分别与不同预设波长范围的光发生共振散射。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解偏层至少包括:第一纳米粒子、第二纳米粒子、以及第三纳米粒子;
[0018]所述第一纳米粒子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纳米粒子的直径,所述第二纳米粒子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纳米粒子的直径;
[0019]包覆所述第三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的厚度,大于包覆所述第二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的厚度;
[0020]包覆所述第二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的厚度,大于包覆所述第一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的厚度;
[0021]包覆所述第一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与红光发生共振散射;
[0022]包覆所述第二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与绿光发生共振散射;
[0023]包覆所述第三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与蓝光发生共振散射。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纳米粒子的粒径为:33纳米~35纳米;包覆所述第二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的厚度为:10纳米~12纳米;
[0025]所述第二纳米粒子的粒径为:21纳米~23纳米;包覆所述第二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的厚度为:14纳米~17纳米;
[0026]所述第三纳米粒子的粒径为:1纳米~2纳米;包覆所述第三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的厚度为:29~32纳米。
[00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偏光片还包括: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
[0028]所述第一保护层位于所述偏光层背离所述解偏层的一侧;
[0029]所述第二保护层位于所述解偏层背离所述偏光层的一侧。
[003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偏光片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31]提供偏光层;
[0032]在所述偏光层的一侧形成解偏层;其中,所述解偏层包括:纳米粒子,以及包覆所述纳米粒子的反射部;包覆所述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与入射光发生共振散射。
[003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偏光层的一侧形成解偏层,具体包括:
[0034]提供透光支撑层;
[0035]提供添加被所述反射部包覆的所述纳米粒子的光学胶,并在所述透光支撑层背离所述偏光层的一侧涂覆所述光学胶;
[0036]将所述透光支撑层未涂覆所述光学胶的一侧贴付于所述偏光层。
[0037]在一些实施例中,形成解偏层具体包括:
[0038]提供添加被所述反射部包覆的所述纳米粒子的光学胶;
[0039]将所述偏光层作为透光支撑层,在所述偏光层的一侧涂覆所述光学胶。
[004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位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出光侧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偏光片;
[0041]所述偏光片中的所述解偏层位于所述偏光层背离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
[004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偏光眼镜。
[004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偏光片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偏光片包括解偏层,并且解偏层包括被反射部包覆的纳米粒子,纳米粒子可以吸收光波,光子频率与反射部表秒电子自然震荡频率匹配时,反射部表面会发生等离子共振,产生共振效应发生共振散射,从而可以对偏振光的解偏,形成近自然光。从而从偏光片出射的光的线偏振度低。当偏光片应用于显示产品,作为显示产品的上偏光片时,从显示产品出射光的线偏振度低,不易造成眼疲
劳,并且,由于对线偏振光进行解偏后形成自然光,当应用于太阳镜可视显示时,不会出现显示色偏。
附图说明
[004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5]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0049]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0050]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0051]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偏光片的制备方法的示意图;
[0052]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53]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太阳镜不同显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包括:偏光层,以及位于所述偏光层出光侧的解偏层;所述解偏层包括:纳米粒子,以及包覆所述纳米粒子的反射部;包覆所述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与入射光发生共振散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偏层还包括:胶材;被所述反射部包覆的所述纳米粒子分散于所述胶材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偏层还包括:透光支撑层;所述胶材位于所述透光支撑层背离所述偏光层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偏层还包括:透光支撑层;所述偏光层复用为所述透光支撑层,所述胶材位于所述偏光层的出光侧。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材包括光学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粒子的材料包括:硅;所述反射部的材料包括: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偏层中的所述纳米粒子具有多种粒径,包覆不同种粒径的所述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分别与不同预设波长范围的光发生共振散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偏层至少包括:第一纳米粒子、第二纳米粒子、以及第三纳米粒子;所述第一纳米粒子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纳米粒子的直径,所述第二纳米粒子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纳米粒子的直径;包覆所述第三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的厚度,大于包覆所述第二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的厚度;包覆所述第二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的厚度,大于包覆所述第一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的厚度;包覆所述第一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与红光发生共振散射;包覆所述第二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与绿光发生共振散射;包覆所述第三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与蓝光发生共振散射。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偏光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仝广运李卓隆叶明哲王伯长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