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板、鞋底及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9038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板、鞋底及鞋,碳板沿前后方向设有连为一体的前掌部、中腰部和后跟部,碳板的后跟部的中心线的取向为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板、鞋底及鞋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鞋类制品
,具体涉及一种碳板、鞋底及鞋。

技术介绍

[0002]对于专业运动员跑者或者想提高自己跑步成绩的跑者来说,一双能最大程度上提高跑步经济性的跑鞋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已经有研究表明,鞋底中设置碳板可以使得鞋底具备一定的弯折刚度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现有技术中碳板一般作为运动鞋鞋底的中底的部件,碳板在运动过程中可以提供足弓支撑也可以控制鞋底的最佳弯折点,但不同刚度的碳板也相应的具有不同的弹性,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脚部发生形变,碳板则需要维持一个刚性和弹性的平衡实现运动过程中的动态稳定,现有的碳板无法很好的实现刚性和弹性的平衡,推动和提速的作用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碳板、鞋底及鞋,以实现刚性和弹性的平衡,有利于在运动过程中提升推动和提速的作用。
[0004]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技术方案一中,一种碳板,用于鞋底,所述碳板沿前后方向设有连为一体的前掌部、中腰部和后跟部,所述碳板的后跟部的中心线的取向为0
°
,所述碳板沿其厚度方向设有至少两层第一碳纤维单元,所述第一碳纤维单元由两层关于中心线对称的碳纤维带粘接而成且其中一层碳纤维带相对于中心线的取向为15
°

[0006]基于技术方案一,还设有技术方案二,技术方案二中,所述碳板还设有至少一层位于第一碳纤维单元之间的第二碳纤维单元,所述第二碳纤维单元为一层相对于中心线的取向为0
°
的碳纤维带。
[0007]基于技术方案二,还设有技术方案三,技术方案三中,所述碳板设有两层第一碳纤维单元和两层第二碳纤维单元。
[0008]基于技术方案二,还设有技术方案四,技术方案四中,所述碳板还设有一层贴覆于第一碳纤维单元外表面的第三碳纤维单元,所述第三碳纤维单元由一层取向为0
°
的碳纤维带和一层取向为90
°
的碳纤维带交织而成。
[0009]基于技术方案四,还设有技术方案五,技术方案五中,所述碳板设有两层第一碳纤维单元和一层第二碳纤维单元。
[0010]基于技术方案一,还设有技术方案六,技术方案六中,所述碳板设有一层贴覆于第一碳纤维单元外表面的第三碳纤维单元,所述第三碳纤维单元由一层取向为0
°
的碳纤维带和一层取向为90
°
的碳纤维带交织而成。
[0011]基于技术方案六,还设有技术方案七,技术方案七中,所述碳板设有两层第一碳纤维单元。
[0012]技术方案八,一种鞋底,其中底设有如技术方案一至七中任一项所述的碳板。
[0013]技术方案九,一种鞋,其采用技术方案八所述的鞋底。
[0014]由上述对本专利技术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0015]1、技术方案一中,由于相对于中心线的取向为0
°
的碳纤维带是相对坚硬的段,相对于中心线的取向为90
°
的碳纤维带是相对柔性的段,第一碳纤维单元由两层关于中心线对称的碳纤维带粘接而成且其中一层碳纤维带相对于中心线的取向为15
°
,使得第一碳纤维单元的刚度适中,且第一碳纤维单元中的两层碳纤维带不易分层脱离,至少两层第一碳纤维单元的设置可使得碳板既具备一定的刚性,又不至于过硬从而具备一定的弹性,使得碳板可保持刚性和弹性的平衡,从而起到推动和提速的作用;可知,本专利技术可通过控制碳纤维的取向控制碳板的刚度,有利于使碳板起到推动和提速的作用。
[0016]2、技术方案二中,第二碳纤维单元为一层相对于中心线的取向为0
°
的碳纤维带,刚度大,第二碳纤维单元的设置可确保碳板的刚性,第二碳纤维单元设于第一碳纤维单元之间,第二碳纤维单元的刚度与第一碳纤维单元的刚度相近,还可改善相邻层的碳纤维带之间的粘合性,从而减少相邻层的碳纤维带之间的刚度不匹配,避免了相邻层的碳纤维带之间的分离。
[0017]3、技术方案三中,两层第二碳纤维单元和两层第二碳纤维单元的设置使得碳板由6层碳纤维带粘接形成,碳板厚度方向的中部刚度最大,碳板厚度方向的两侧刚度较小,使得碳板的刚度和弹性取得了很好的平衡,相邻层的碳纤维带之间的刚度更为匹配,避免了相邻层的碳纤维带之间的分离。
[0018]4、技术方案四中,第一碳纤维单元外贴覆第三碳纤维单元,第三碳纤维单元由一层取向为0
°
的碳纤维带和一层取向为90
°
的碳纤维带交织而成,使得第三碳纤维单元在碳板的前后方向上刚度佳,在碳板的宽度方向上柔性佳,配合至少两层第一碳纤维单元和至少一层位于第一碳纤维单元之间的第二碳纤维单元,碳板在宽度方向上柔性佳更耐弯折,在前后方向上刚度适中,有利于起到推动和提速作用;第三碳纤维单元贴覆于第一碳纤维单元外,刚度匹配,不易剥离。
[0019]5、技术方案五中,两层第一碳纤维单元和一层第二碳纤维单元的设置,使得碳板由5层碳纤维带粘接形成,碳板厚度方向的中部刚度最大,碳板厚度方向的两侧刚度较小,使得碳板的刚度和弹性取得了很好的平衡,相邻层的碳纤维带之间的刚度更为匹配,避免了相邻层的碳纤维带之间的分离。
[0020]6、技术方案六中,第一碳纤维单元外覆设第三碳纤维单元,第三碳纤维单元由一层取向为0
°
的碳纤维带和一层取向为90
°
的碳纤维带交织而成,使得第三碳纤维单元在碳板的前后方向上刚度佳,在碳板的宽度方向上柔性佳,配合至少两层第一碳纤维单元,碳板在宽度方向上柔性佳更耐弯折,在前后方向上刚度适中,有利于起到推动和提速作用;第三碳纤维单元贴覆于第一碳纤维单元外,刚度匹配,不易剥离。
[0021]7、技术方案七中,碳板设有两层第一碳纤维单元,即使得碳板由5层碳纤维带粘接而成,两层第一碳纤维单元彼此粘接,刚度匹配,不易剥离;配合一层第三碳纤维单元,刚度和弹性适中。
[0022]8、技术方案八中,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一种鞋底,其中底设有上述碳板,由于碳板的刚度和弹性在运动过程中可以取得动态平衡,使得鞋底能在运动过程中起到推动和提速作用。
[0023]9、技术方案九中,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一种鞋,其采用上述鞋底,在运动过程中能起到推动和提速作用。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碳板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不同取向的碳纤维带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板,用于鞋底,所述碳板沿前后方向设有连为一体的前掌部、中腰部和后跟部,其特征是,所述碳板的后跟部的中心线的取向为0
°
,所述碳板沿其厚度方向设有至少两层第一碳纤维单元,所述第一碳纤维单元由两层关于中心线对称的碳纤维带粘接而成且其中一层碳纤维带相对于中心线的取向为15
°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板,其特征是,所述碳板还设有至少一层位于第一碳纤维单元之间的第二碳纤维单元,所述第二碳纤维单元为一层相对于中心线的取向为0
°
的碳纤维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碳板,其特征是,所述碳板设有两层第一碳纤维单元和两层第二碳纤维单元。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碳板,其特征是,所述碳板还设有一层贴覆于第一碳纤维单元外表面的第三碳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守东郑志艺郑永先叶福泉王渊博蔡之本杨礼滕浩李苏王涛吴泽集杨翊
申请(专利权)人:安踏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