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叶片后缘合模泡沫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88947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电叶片后缘合模泡沫设计方法,是基于气动外形的模型,输入已知的结构胶、包裹布和后缘合模泡沫粘接宽度的设计数据,获得后缘合模泡沫实体图。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无需提前预制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三维软件直接获得后缘合模泡沫实体图,根据获得的后缘合模泡沫实体图,可以直接将后缘合模泡沫预制出来用于壳体铺层,即仅需要经过一次灌注工序(即浇注获得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工序),可大幅度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控制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三维设计可得出与壳体展向方向完全匹配的空间实体形状,具有叶片外形的轮廓及几何空间的曲线形状;避免了泡沫与壳体、泡沫与泡沫之间树脂累积质量问题的产生,大幅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延长产品寿命。延长产品寿命。延长产品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电叶片后缘合模泡沫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风电叶片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风电叶片后缘合模泡沫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风电叶片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结构胶粘接成一体,上壳体和下壳之间留有合模间隙,合模间隙为预留给结构胶的空间,一般设计为2~10mm。然而,叶片后缘部分区域合模间隙过大,存在合模胶厚度超差问题,现有的方法就是在此区域处填充芯材。为防止芯材裸露老化,在芯材外包裹有包裹布,包裹布一般为多层玻纤布,包裹布还用于与结构胶粘接,上壳体和下壳体上都具有粘接面。由于后缘合模泡沫的外形轮廓的影响因子较多(如玻纤牌号、厂家、模具型面等),目前,行业内设计部门对于后缘合模泡沫,只会给出定位数据和宽度要求(即粘接宽度),外形轮廓一般在新产品开发试制阶段去验证确定。目前,一般的叶片长度为80米,现场试制验证是非常耗时、耗材和消耗人力的。
[0003]申请号为202010527599.X,名称为一种风电叶片后缘填充芯材设计方法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风电叶片后缘填充芯材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作SS面壳体、PS面壳体和挡胶板,在PS面壳体的后缘合模间隙超差区域的粘接面上设置多层玻纤布,并湿法袋压处理;在SS面壳体和PS面壳体的后缘上均设置隔离膜;翻转叶片模具,将PS面壳体平行悬于SS面壳体的上方;沿叶片后缘的合模缝将发泡泡沫喷于叶片的后缘区域,将发泡泡沫充满粘接区域的腔体,将合模锁紧;待发泡完全后打开模具,形成发泡泡沫毛坯,对发泡泡沫毛坯进行修型形成所需的发泡泡沫;绘制发泡泡沫各处的三维坐标并得出各断面的二维尺寸图或三维图形,调整发泡泡沫的形状。本专利技术设计出合适的填充芯材,调节了叶片后缘部分区域的合模间隙。
[0004]授权公告号为CN108509663B,名称为风电叶片后缘合模PVC泡沫设计方法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风电叶片后缘合模PVC泡沫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叶片壳体成型;S2:放置橡皮泥;S3:压制橡皮泥;S4:绘制PVC泡沫轮廓坐标;S5:绘制PVC泡沫轮廓图;S6:精绘PVC泡沫截面图。该方法具有操作便捷、经济效益高、可降低设计成本的优点。
[0005]以上两个专利的技术方案,都是新产品开发试制时,制作出上壳体和下壳体后,现场得到后缘合模泡沫的模型,再根据模型绘制轮廓图,交给厂家批量生产,用于后续叶片批量制作。
[0006]第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风电叶片后缘填充芯材设计方法,获取后缘型腔前,先将除后缘合模泡沫填充结构(含泡沫和包裹泡沫的玻纤布)外的壳体预制出来,并用湿法袋压玻纤的方式预留合模间隙;利用发泡泡沫发泡原理填充后缘型腔,得到后缘截面轮廓,再设计后缘合模泡沫;第二种方案为一种风电叶片后缘合模PVC泡沫设计方法,获取后缘型腔截面前,先将除后缘合模泡沫填充结构(含泡沫和包裹泡沫的玻纤布)外的壳体预制出来,用合模的方式压制橡皮泥,并用坐标纸来临摹压制的橡皮泥截面轮廓来获取截面,再设计后缘合模泡
沫;以上两种方案均需要提前将除后缘合模泡沫填充结构(含泡沫和包裹泡沫的玻纤布)外的壳体部分预制出来(第一次灌注),在模具合模后通过不同材料的特有性能获取后缘型腔的截面形状(第二次灌注),并在二维或三维软件中将获取的截面形状临摹出来,再进行泡沫设计,此两种方案主要存在以下两种弊端:

、模具占用时间长,需要进行合模来压制后缘型腔,壳体需要进行两次灌注,同时在第二次灌注前,需要等待泡沫的生产,影响新产品开发效率;

、第一种方案存在安全风险,需要在模具合模状态来添加发泡泡沫,存在碾压手部的风险;

、截面准确度要求生产作业的难度较大,第一种方案要求发泡完全,不能出现缺料现象,即采用发泡剂在现场发泡的工艺来获得截面形状时,如果发泡材料用的量过少会存在发泡材料不能把型腔全部充满的情况;第二种方案要求橡皮泥在切割和移动的过程中不能出现变形,否则均为影响截面的精度;

、这两种设计方法采用截面绘制2D截面图,再生成3D加工图,厂家加工就会通过两个截面按截面间距用直线连接的方式生成实体,这样生成出来的实体都是存在90
°
直角,没有叶片外形的轮廓及几何空间的曲线形状,对于直线加工的泡沫在模具中存在V型夹角,同时与壳体型面在展向方向贴合度较差;在批量生产时,后缘合模泡沫是随壳体一起灌注成型的,贴合度差造成树脂累积,影响叶片力学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风电叶片后缘合模泡沫设计方法,该方法安全性好,效率高,无需预制上壳体和下壳体,就能准确的获得与壳体型面在展向方向贴合度好的后缘合模泡沫形状。
[0008]一种风电叶片后缘合模泡沫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设计图纸绘制上壳体和下壳体的3D模型图;S2:将叶片沿叶片长度方向获取多个叶片的截面;S3:根据设计文件确定好预留尺寸:以粘接面为基准面,将粘接面向远离粘接面的方向平行偏移距离D,距离D为一个粘接面上结构胶的厚度和包裹布的厚度之和;S4:再根据设计文件确定合模泡沫弦向方向的粘接宽度,从而确定合模泡沫的截面轮廓;S5:以合模间隙的中线为引导线,将多个截面的轮廓使用多截面曲面功能生成后缘合模泡沫实体;S6:将除后缘合模泡沫实体以外的实体隐藏掉,只保留后缘合模泡沫实体,形成后缘合模泡沫加工图。
[0009]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包括玻纤布、芯木、大梁等。
[0010]优选地,步骤S1中,根据设计图纸绘制上壳体和下壳体的3D模型图后,先排查模型有无干涉,判断设计是否合理;在确定模型设计合理的情况下,再执行步骤S2。
[0011]优选地,步骤S2中,将叶片沿叶片长度方向获取多个叶片的截面是指将叶片沿长度方向截成多段,每一段上的截面。
[0012]进一步优选地,每两个截面之间的长度控制在0~1005mm以内。
[0013]现有技术进行后缘合模泡沫加工的原材料泡沫是一个1000mm或1005mm的立方体。
而叶片的长度在80m以上,一个叶片的后缘合模泡沫是由几十段后缘合模泡沫拼接而成。本专利技术在设计时,为与原材料泡沫尺寸相适配,便于加工,设计每两个截面之间的长度控制在0~1005mm以内。
[0014]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风电叶片后缘合模泡沫设计方法,是基于气动外形的模型(上壳体和下壳体),输入已知的结构胶、包裹布和后缘合模泡沫粘接宽度的设计数据,获得后缘合模泡沫实体图。本专利技术方法无需提前预制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三维软件直接获得后缘合模泡沫实体图,根据获得的后缘合模泡沫实体图,可以直接将后缘合模泡沫预制出来用于壳体铺层,即仅需要经过一次灌注工序(即浇注获得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工序),可大幅度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控制成本。本专利技术采用三维设计可得出与壳体展向方向完全匹配的空间实体形状,具有叶片外形的轮廓及几何空间的曲线形状;避免了泡沫与壳体、泡沫与泡沫之间树脂累积质量问题的产生,大幅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延长产品寿命。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电叶片后缘合模泡沫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设计图纸绘制上壳体和下壳体的3D模型图;S2:将叶片沿叶片长度方向获取多个叶片的截面;S3:根据设计文件确定好预留尺寸:以粘接面为基准面,将粘接面向远离粘接面的方向平行偏移距离D,距离D为一个粘接面上结构胶的厚度和包裹布的厚度之和;S4:再根据设计文件确定合模泡沫弦向方向的粘接宽度,从而确定合模泡沫的截面轮廓;S5:以合模间隙的中线为引导线,将多个截面的轮廓使用多截面曲面功能生成后缘合模泡沫实体;S6:将除后缘合模泡沫实体以外的实体隐藏掉,只保留后缘合模泡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运河梁自禄杜雷崔志刚尹鹏颜伟黄远通陈艺喻雄梁冰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