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卫星载荷散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88809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25
一种卫星载荷散热系统,包括齿轮泵,还具有自动阀门、比对电路和控制电路;卫星平台内的所需散热部件散热面均安装有散热盘管,齿轮泵的进料管安装有散热剂盒,齿轮泵的出料管和多只散热盘管一端分别连接在一起,多只散热盘管另一端和散热剂盒并联在一起;自动阀门包括安装在一起的阀体、阀芯、电磁线圈、衔铁、力敏电阻,自动阀门的进口管、出口管串联在多只散热盘管之间;比对电路包括热敏电阻和输出子电路,热敏电阻安装在每只部件的发热面上;输出子电路和控制电路安装在卫星平台内并和力敏电阻、热敏电阻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重量轻量化,利于卫星平台搭载,有效为相应部件散热的同时,还能防止散热量过大造成特殊部件工作性能下降。性能下降。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卫星载荷散热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卫星配套设备
,特别是一种卫星载荷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卫星平台由于工作在恶劣的太空环境下,发热的部件一般配套有散热机构。现有的卫星散热机构是固定化安装模式,一个部件相应的具有散热机构,由于散热机构的散热材料、不具有流动性因此散热效果相对较差,会对卫星的正常工作或多或少带来不利影响。虽然可以采用电动泵、泵出散热剂流动的方式为相关部件散热,但是每一个部件采用一个相应的散热机构会占有卫星平台宝贵的安装空间,并相应增加了火灾发射载荷;还有就是,上述电动泵散热方式散热、泵出到各部件的散热剂量是固定的,也就是说对相应部件的散热量是固定的,这样,有些特殊部件需要保持一定的工作温度,有可能温度过低会达不到好的工作性能;由于上述原因,现有的卫星平台应用的散热机构还存在一定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卫星平台使用的散热机构由于结构所限存在如背景所述弊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在相关机构及电路共同作用下,只通过一套电动齿轮泵就能为卫星平台上的各种发热部件提供循环流动的散热剂,能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且能精确控制进入每个部件处的散热剂量,达到好的散热效果前提下,还不会造成相应部件温度过低,为卫星平台正常工作起到了有利技术支撑的一种卫星载荷散热系统。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卫星载荷散热系统,包括齿轮泵,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自动阀门、比对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齿轮泵安装在卫星平台内,卫星平台内的所需散热部件散热面均安装有散热盘管,齿轮泵的进料管安装有散热剂盒,散热剂盒内装有散热剂,齿轮泵的出料管并联有多根分管,多根分管一端和多只散热盘管一端分别连接在一起,多只散热盘管另一端和散热剂盒回流管并联在一起;所述自动阀门有多套,每套自动阀门包括阀体、阀芯、电磁线圈、衔铁、力敏电阻,阀体的两端下各有进口管和出口管,阀芯位于阀体内下部,衔铁下端安装在阀芯上部,电磁线圈安装在阀体内且位于衔铁的上端,电磁线圈的骨架中部有个轴孔,和衔铁上端安装在一起的衔铁杆经由轴孔向上引出,衔铁杆的上端安装有缓冲弹簧,力敏电阻绝缘安装在阀体内上端;所述多套自动阀门的进口管、出口管分别串联在多只分管和多只散热盘管的一端之间;所述比对电路和控制电路各有相同的多路,比对电路包括热敏电阻和输出子电路,每路比对电路的热敏电阻安装在每只所需散热部件的发热面上;所述多路比对电路的输出子电路和控制电路安装在卫星平台内,每套自动阀门的力敏电阻两端电性串联在每路比对电路的两个信号输入端之间,每路比对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和每路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每路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出端和每套自动阀门的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
[0005]进一步地,所述每套自动阀门的弹簧上端和力敏电阻发的应变片下端处于接触状
态。
[0006]进一步地,所述比对电路的输出子电路包括电性连接的可调电阻、运放集成电路和二极管,并和热敏电阻连接,运放集成电路的正极电源输入端和第一只可调电阻一端、第二只可调电阻一端连接,运放集成电路的输出端和二极管负极连接,第一只可调电阻另一端和热敏电阻一端连接,热敏电阻另一端和运放集成电路的反向输入端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性连接的电阻、继电器、PNP三极管,继电器正极电源输入端和PNP三极管集电极连接,继电器控制电源输入端和PNP三极管发射极连接,电阻一端和PNP三极管基极连接。
[0008]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一套电动齿轮泵就可为所有需要散热的部件进行散热,结构紧凑、重量相对轻量化,也不占有相对多的安装空间,利于卫星平台搭载。本专利技术中,电动齿轮泵工作时输出的具有压力散热剂(比如散热硅脂等)分别循环流动进入相应所需散热部件的散热盘管、带走部件产生的热量,在热敏电阻以及力敏电阻作用下,所需散热部件温度越高时自动阀门的阀芯打开程度越大、进入该散热盘管内的散热剂量相对更多、反之相对更少,这样有效为相应部件散热的同时,还能防止散热量过大造成特殊部件工作性能下降。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09]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将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0]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专利技术自动阀门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本专利技术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图1、2、3中所示,一种卫星载荷散热系统,包括微型齿轮泵1(工作电压12V、功率15W),还具有自动阀门、比对电路和控制电路2;所述齿轮泵安装在卫星平台内,卫星平台内的所需散热部件散热面均紧贴安装有小型蛇形散热盘管3,齿轮泵1的进料管安装有一个散热剂盒4,散热剂盒4内装有散热剂,齿轮泵1的出料管并联有多根分管5,多根分管5一端和多只散热盘管3一端分别连接在一起,多只散热盘管3另一端和散热剂盒4上端回流管6一端并联在一起;所述自动阀门有多套,每套自动阀门包括上下端密封的柱形阀体7、圆形阀芯8、圆形电磁线圈DC(工作电压12V、功率0.3W)、圆形衔铁9、力敏电阻RW,阀体7的左右两端下中部各横向安装有一只进口管71和出口管72,阀芯8(陶瓷材料)位于阀体7内下部,衔铁9下端用胶粘接在阀芯8(外侧端和阀体7内密封且能上下运动)上中部,电磁线圈DC安装在阀体7内中部且位于衔铁9的上端(间隔一定距离),电磁线圈DC的骨架中部有个轴孔,和衔铁(钢铁材质、外径小于阀芯外径)中部上端焊接在一起的衔铁杆91经由轴孔向上引出(衔铁杆91的外径小于轴孔的内径),衔铁杆91的上端焊接有一只弹簧92,力敏电阻RW绝缘安装在阀体7内上端中部且其应变片位于下端,阀芯8位于阀体下止点时将进口管71和出口管72封闭五分之四左右;所述多套自动阀门的进口管71、出口管72分别串联在多只分管5和多只散热盘管3的一端之间;所述比对电路和控制电路2各有相同的多路,卫星平台的多只所需散热部件的数量和比对电路、控制电路2的路数分别一致,每路比对电路、控制电路2配套一只所需
散热部件及一套自动阀门;所述比对电路包括热敏电阻RT和输出子电路10,每路比对电路的热敏电阻RT安装在每只所需散热部件的发热面上、且热敏电阻RT的传热面紧贴所需散热部件的发热面;所述多路比对电路的输出子电路10和控制电路2安装在卫星平台的电控制箱内。
[0014]图1、2、3所示,每套自动阀门的弹簧92上端和力敏电阻RW的应变片下端处于接触状态。比对电路的输出子电路包括经电路板布线连接的可调电阻RP及RP1、运放集成电路A1和二极管VD,并和热敏电阻RT经导线连接,运放集成电路A1的正极电源输入端1脚和第一只可调电阻RP一端、第二只可调电阻RP1一端连接,运放集成电路A1的输出端1脚和二极管VD负极连接,第一只可调电阻RP另一端和热敏电阻RT一端连接,热敏电阻RT另一端和运放集成电路A1的反向输入端2脚连接。控制电路包括经电路板布线连接的电阻R1、继电器K1、PNP三极管Q1,继电器K1正极电源输入端和PNP三极管Q1集电极连接,继电器K1控制电源输入端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卫星载荷散热系统,包括齿轮泵,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自动阀门、比对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齿轮泵安装在卫星平台内,卫星平台内的所需散热部件散热面均安装有散热盘管,齿轮泵的进料管安装有散热剂盒,散热剂盒内装有散热剂,齿轮泵的出料管并联有多根分管,多根分管一端和多只散热盘管一端分别连接在一起,多只散热盘管另一端和散热剂盒回流管并联在一起;所述自动阀门有多套,每套自动阀门包括阀体、阀芯、电磁线圈、衔铁、力敏电阻,阀体的两端下各有进口管和出口管,阀芯位于阀体内下部,衔铁下端安装在阀芯上部,电磁线圈安装在阀体内且位于衔铁的上端,电磁线圈的骨架中部有个轴孔,和衔铁上端安装在一起的衔铁杆经由轴孔向上引出,衔铁杆的上端安装有缓冲弹簧,力敏电阻绝缘安装在阀体内上端;所述多套自动阀门的进口管、出口管分别串联在多只分管和多只散热盘管的一端之间;所述比对电路和控制电路各有相同的多路,比对电路包括热敏电阻和输出子电路,每路比对电路的热敏电阻安装在每只所需散热部件的发热面上;所述多路比对电路的输出子电路和控制电路安装在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寅李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蔚星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