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塔自动排污控制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8725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22
本专利涉及一种冷却塔自动排污控制装置及方法,其中,控制装置通过设置两个传感器监测集水盘内循环水、补水洁净水中的特征离子浓度,计算循环水的特征离子浓度值与洁净水源的特征离子浓度的比值,将比值与污水排放阈值比较,可以判断是否需要排污,能够在不同的初始水质环境下都可以达到相同的控制要求;采用氯离子作为循环水中含盐量的指示指标,可实现氯离子浓度的在线监测,当需要排污时能够及时做出准确判断,无需取样送往实验室检测,省时省力,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塔自动排污控制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属于冷却塔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却塔自动排污控制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保证冷却塔循环冷却系统水质,避免浓缩倍数过高,需要定期或实时排出一部分污水。对冷却塔定期排污主要是指排除冷却塔接水盘的淤泥、苔藓以及腐蚀产物,减轻接水盘的自身重量,防止堵塞回水管道,降低循环水秽浊率,强化冷却塔制冷效果。冷却塔排污能缓解塔内障碍物,减轻冷却塔填料和喷淋系统堵塞情况,直接影响到冷却塔的降温;所以冷却塔循环水的好坏直接决定冷却塔的降温效果和使用寿命。
[0003]提高浓缩倍数运行是目前公认的有效节水方法,但随着浓缩倍数的提高,循环水系统结垢和腐蚀因子也随着成倍上升,在循环水系统设计合理及排除影响浓缩倍数提高的因素情况下,通过不同的途径虽然可以将浓缩倍数提高至5~6,但实际上许多地方不可能将浓缩倍数一下子提到5~6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使达到5~6倍也需要排污。假设循环水系统循环水量30000m3/h,干球温度为28℃,进出水温差为10℃,浓缩倍数控制5~6,排污量仍可达到90~120m3/h,循环水量越大,排污量也越大。因此开展循环水污水回用技术,实现循环水污水零排放势在必行。
[0004]现有技术中,有方法通过检测污水中含盐量来判断是否需要排污,但此类方法需要将采样水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耗时久,成本高,而且检测不连续,不能及时通过含盐量指标进行排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的分析,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冷却塔自动排污控制装置及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方面,提供一种冷却塔自动排污控制装置,包括:
[0008]冷却塔塔体;
[0009]集水盘,设置在冷却塔塔体的底部;
[0010]补水管,补水管的一端与集水盘的内部连通,另一端与洁净水源连接,补水管上设有补水阀;
[0011]排水管道,排水管道与集水盘的内部连通,排水管道上设有排污阀;
[0012]第一监测器,被配置为监测洁净水源的特征离子的浓度;
[0013]第二监测器,被配置为监测集水盘内循环水的特征离子浓度;
[0014]控制箱,控制箱与补水阀、排污阀、第一监测器和第二监测器电性连接;控制箱基于监测到的洁净水源的特征离子浓度和集水盘内循环水的特征离子浓度,控制补水阀、排污阀的打开和关闭,以实现排污、补水的自动控制。
[0015]进一步地,特征离子为氯离子、钾离子或钙离子之一。
[0016]进一步地,第一监测器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设于补水管上。
[0017]进一步地,第二监测器包括第二传感器,第二传感器设于与集水盘内部连通的管路上。
[0018]进一步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均为氯离子传感器。
[0019]进一步地,集水盘内还设有水位传感器,以备监测集水盘内冷却水的水位;排水管道上还设有流量计,以备监测废水排出量;水位传感器和流量计均与控制箱电性连接。
[0020]进一步地,水位传感器包括第一水位传感器和第二水位传感器,以分别监测集水盘内冷却水的水位是否达到预定水位的上限水位和下限水位。
[0021]进一步地,补水源包括加压泵,以备对供入补水管的洁净水进行加压。
[0022]进一步地,补水管上设有还设有减压阀,减压阀位于补水阀的上游。
[0023]进一步地,排水管道上还设有手动阀,手动阀位于排污阀的上游,且为常开状态。
[0024]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冷却塔自动排污控制方法,利用上述的冷却塔自动排污控制装置,方法包括:
[0025]正常运行状态下,排污阀和补水阀均为关闭状态;
[0026]第一监测器获取洁净水源的特征离子的浓度k1,并将k1值传输至控制箱;第二监测器实时监测集水盘内循环水的特征离子浓度k2,并将k2值传输至控制箱;
[0027]控制箱基于接收的k1、k2及水位值,通过比较k2与k1的比值与设定的污水排放阈值的关系和水位值信息,控制排污、补水过程:
[0028]当k2/k1≥a时,控制箱控制排污阀打开,进行排污,经过时间T1,控制箱控制补水阀打开,进行补水;期间水位值高于预定水位的上限值时,控制箱控制补水阀暂停时间T2后再打开;
[0029]当b<k2/k1<a时,此过程继续排污、补水,随着排污、补水的持续进行,k2/k1的比值逐渐降低;期间水位值高于预定水位的上限值时,补水阀暂停时间T2后再打开;
[0030]当k2/k1≤b时,控制箱控制排污阀关闭,停止排污,继续补水,直至集水盘内循环水水位至达到预定水位的上限值时,控制箱控制补水阀关闭;
[0031]其中,a为污水排放阈值的上限值,b为污水排放阈值的下限值。
[0032]进一步地,a=8,b=3。
[0033]进一步地,将氯离子作为洁净水源、集水盘内循环水的特征离子。
[0034]进一步地,设备运行过程中,利用水位传感器实时监测集水盘内冷却水的水位信息,并将水位信息传输至控制箱;
[0035]当k2/k1≤b时,当集水盘内冷却水的水位低于预定水位的下限值时,控制箱控制补水阀打开,进行补水;
[0036]当集水盘内冷却水的水位达到预定水位的上限值之前,控制箱控制补水阀关闭,停止补水。
[0037]进一步地,补水方式采用加压补水,排污方式采用自流排水。
[003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0039](1)通过设置两个传感器监测集水盘内循环水、补水洁净水中的特征离子浓度,计算循环水的特征离子浓度值与洁净水源的特征离子浓度的比值,将比值与污水排放阈值比
较,可以判断是否需要排污,能够在不同的初始水质环境下都可以达到相同的控制要求。
[0040](2)采用氯离子作为循环水中含盐量的指示指标,可实现氯离子浓度的在线监测,当需要排污时能够及时作出准确判断,无需取样送往实验室检测,省时省力,成本低。
[0041](3)通过将第二传感器设于与集水盘内部连通的引流管上,并在且引流管上还设有循环泵,使得第二传感器监测从集水盘引出的流动的循环水,进而获取连续的监测数据,避免第二传感器监测流动性弱的循环水,导致监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4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冷却塔自动排污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004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冷却塔自动排污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004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冷却塔自动排污控制装置的与集水盘连接的管路布置示意图;
[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塔自动排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塔塔体(1);集水盘(2),设置在冷却塔塔体(1)的底部;补水管(5),补水管(5)的一端与集水盘(2)的内部连通,另一端与洁净水源连接,补水管(5)上设有补水阀(12);排水管道(8),排水管道(8)与集水盘(2)的内部连通,排水管道(8)上设有排污阀(9);第一监测器,被配置为监测洁净水源的特征离子的浓度;第二监测器,被配置为监测集水盘(2)内循环水的特征离子浓度;控制箱(11),控制箱(11)与补水阀(12)、排污阀(9)、第一监测器和第二监测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箱(11)基于监测到的所述洁净水源的特征离子浓度和所述集水盘(2)内循环水的特征离子浓度,控制所述补水阀(12)、排污阀(9)的打开和关闭,以实现排污、补水的自动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自动排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离子为氯离子、钾离子或钙离子之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塔自动排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监测器包括第一传感器(6),第一传感器(6)设于所述补水管(5)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塔自动排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监测器包括第二传感器(7),第二传感器(7)设于与所述集水盘(2)内部连通的管路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塔自动排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6)和第二传感器(7)均为氯离子传感器。6.一种冷却塔自动排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冷却塔自动排污控制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正常运行状态下,排污阀(9)和补水阀(12)均为关闭状态;第一监测器获取洁净水源的特征离子的浓度k1,并将k1值传输至控制箱(11);第二监测器实时监测集水盘(2)内循环水的特征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睿王耀堂张楚王世豪李伟李宏宇张子琛辛建万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