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组分水性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88449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双组分水性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由如下按重量配比的各组分混合制成:粉料:水泥8.5kg、煤灰0.7kg、沙子4.8kg和乳液6kg组成,液料:乳液10kg、去离子水9kg、消泡剂0.5kg和防腐剂0.5kg;乳液为808A双组份弹性防水乳液;按重量比粉料:液料=1:1混合搅拌均匀,通过对水泥进行预搅拌防止水泥凝结,在煤灰0.7kg、沙子4.8kg和乳液6kg准备好时在将8.5kg水泥放入进行共同搅拌形成粉料,然后粉料与液料混合搅拌形成双组分水性防水涂料,通过上述方法生产出来的双组分水性防水涂料性能好。方法生产出来的双组分水性防水涂料性能好。方法生产出来的双组分水性防水涂料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组分水性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防水涂料生产
,具体涉及双组分水性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聚氨酯防水涂料是使用聚氨酯树脂为主要材料制成的现场施工的防水材料。为了克服传统沥青防水涂料和防水卷材的不足而开发的。属于化学反应型防水涂料,固化后是一种橡胶状的高弹性涂膜,涂膜整体无缝,对基层裂缝伸缩性的变形有较强的适应性,施工维修方便;而且在现有的制备工艺中,原料在搅拌前有的会干结(特别是水泥)导致后续搅拌的不均匀,使得防水涂料性能下降,有鉴于此遂有了本方案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组分水性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它能够防止水泥在未加入进行搅拌时凝结,且生产出来的双组分水性防水涂料性能好。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双组分水性防水涂料,由如下按重量配比的各组分混合制成:粉料:水泥8.5kg煤灰0.7kg沙子4.8kg乳液6kg液料:乳液10kg去离子水9kg消泡剂0.5kg、防腐剂0.5kg;所述乳液为808A双组份弹性防水乳液;按重量比粉料:液料=1:1混合搅拌均匀。
[0005]所述消泡剂为一种在聚乙二醇中的憎水固体与破泡聚硅氧烷混合物,所述消泡剂挥发度小于5%。
[0006]所述防腐剂为5


‑2‑
甲基
‑4‑
异噻唑啉
‑3‑
酮和2
r/>甲基
‑4‑
异噻唑啉
‑3‑
酮组成的混合物,所述防腐剂活性物含量大于2.5%。
[0007]双组分水性防水涂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按重量份分别准备好双组分水性防水涂料的原料;S2:将大于8.5kg的水泥倒入第一搅拌装置中进行搅拌;S3:将0.7kg煤灰、4.8kg沙子和6kg乳液依次倒入第二搅拌装置;
S4:当步骤3中最后一个原料倒入第二搅拌装置时,第一搅拌装置上的第一推动机构推动搅拌桨移动,搅拌桨上的第二伸出段上的外齿和转动容置体外侧壁上形成的围环上的内齿相啮合,转动容置体发生转动,水泥从转动容置体上的缺口处倒入到第二搅拌装置机构内,倒入8.5kg水泥后,第一推动机构复位,第二伸出段上的外齿和围环上的内齿脱开,转动容置体进行复位。
[0008]S5:搅拌均匀后,往第二搅拌装置倒入液料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形成双组分水性防水涂料。
[0009]所述步骤2中的第一搅拌装置包括转动容置体、搅拌桨、机架、第一电机和第一推动机构;所述转动容置体呈圆柱状,所述转动容置体形成有容置腔,所述转动容置体周面形成有缺口,所述转动容置体两个侧面的中心分别形成有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所述转动容置体表面形成有第一进料口,所述转动容置体的两个侧壁的中心处形成有围环,所述围环呈环形,靠近第二贯穿孔处的所述围环内表面形成有内齿;所述搅拌桨转动连接在所述转动容置体内,所述搅拌桨包括搅拌段、第一伸出段和第二伸出段,所述搅拌段位于容置腔内,且所述搅拌段可在容置腔内轴线方向上进行移动,所述第一伸出段和所述第二伸出段分别伸出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一伸出段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伸出段与所述第一推动机构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伸出段的外表面形成有外齿,所述外齿与靠近所述第二贯穿孔处的所述围环内表面形成的所述内齿相适配,所述外齿和内齿的配合通过所述第一推动机构控制;所述机架包括第一承载架和第二承载架,所述第一承载架和第二承载架分别与两个所述围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承载架和第二承载架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径大于所述围环外径,两个所述围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承载架和第二承载架形成的通孔内,所述围环与所述通孔之间形成有复位扭簧。
[0010]所述步骤3中的第二搅拌装置包括承载体和转动桨,承载体形成有容纳腔,转动桨转动连接在容纳腔内,承载体外表面形成有朝上的开口,承载体位于转动容置体缺口的下方,承载体侧壁形成有进料通道。
[0011]所述第一推动机构为液压缸。
[0012]所述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内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伸出段和第二伸出段分别从所述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上的轴承内圈中心穿过。
[0013]所述第一推动机构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伸出段之间形成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伸出段与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推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在一起。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双组分水性防水涂料由上述组分组成防水效果更好,拉伸强度更高。
[0015]2.本专利技术中双组分水性防水涂料的制备过程中,为了防止水泥凝结,在粉料的制备过程中,通过第一搅拌装置一直对水泥进行搅拌,当粉料中其他成分按量投入第二搅拌装置时在将水泥倒入一同进行搅拌,这样制备出的粉料更加的均匀,然后粉料与液料进行充分混合搅拌,这样制备出的双组分水性防水涂料性能更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二搅拌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第一搅拌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7]图中标记:1、第一搅拌装置;11、转动容置体;111、容置腔;112、围环;1121、内齿;113、缺口;114、第一进料口;12、搅拌桨;121、搅拌段;122、第一伸出段;123、第二伸出段;1231、外齿;13、第一电机;14、第一推动机构;15、第一承载架;16、第二承载架;17、复位扭簧;18、第二轴承;2、第二搅拌装置;21、承载体;211、容纳腔;212、开口;213、进料通道;214、出料通道;22、转动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更明显易懂,下面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001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组分水性防水涂料如下按重量配比的各组分混合制成:粉料:水泥8.5kg煤灰0.7kg沙子4.8kg乳液6kg液料:乳液10kg去离子水9kg消泡剂0.5kg、防腐剂0.5kg;乳液为808A双组份弹性防水乳液;按重量比粉料:液料=1:1混合搅拌均匀,消泡剂为一种在聚乙二醇中的憎水固体与破泡聚硅氧烷混合物,消泡剂挥发度小于5%;防腐剂为5


‑2‑
甲基
‑4‑
异噻唑啉
‑3‑
酮和2

甲基
‑4‑
异噻唑啉
‑3‑
酮组成的混合物,防腐剂活性物含量大于2.5%;通过该配方制出的双组分水性防水涂料,固体含量为73%,拉伸强度为1.5MPa,断裂伸长率为229,且不透水性及低温柔性均处于合格范围内,该双组分水性防水涂料性能好防水效果好。
[0020]如图1

3所示,本专利技术中双组分水性防水涂料制备流程中采用第一搅拌装置1、第二搅拌装置2和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组分水性防水涂料,其特征在于:由如下按重量配比的各组分混合制成:粉料:水泥8.5kg煤灰0.7kg沙子4.8kg乳液6kg液料:乳液10kg去离子水9kg消泡剂0.5kg、防腐剂0.5kg;所述乳液为808A双组份弹性防水乳液;按重量比粉料:液料=1:1混合搅拌均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煤灰的双组分水性防水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泡剂为一种在聚乙二醇中的憎水固体与破泡聚硅氧烷混合物,所述消泡剂挥发度小于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水性防水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剂为5


‑2‑
甲基
‑4‑
异噻唑啉
‑3‑
酮和2

甲基
‑4‑
异噻唑啉
‑3‑
酮组成的混合物,所述防腐剂活性物含量大于2.5%。4.双组分水性防水涂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按重量份分别准备好双组分水性防水涂料的原料;S2:将大于8.5kg的水泥倒入第一搅拌装置中进行搅拌;S3:将0.7kg煤灰、4.8kg沙子和6kg乳液依次倒入第二搅拌装置;S4:当步骤3中最后一个原料倒入第二搅拌装置时,第一搅拌装置上的第一推动机构推动搅拌桨移动,搅拌桨上的第二伸出段上的外齿和转动容置体外侧壁上形成的围环上的内齿相啮合,转动容置体发生转动,水泥从转动容置体上的缺口处倒入到第二搅拌装置机构内,倒入8.5kg水泥后,第一推动机构复位,第二伸出段上的外齿和围环上的内齿脱开,转动容置体进行复位;S5:搅拌均匀后,往第二搅拌装置倒入液料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形成双组分水性防水涂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组分水性防水涂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第一搅拌装置包括转动容置体、搅拌桨、机架、第一电机和第一推动机构;所述转动容置体呈圆柱状,所述转动容置体形成有容置腔,所述转动容置体周面形成有缺口,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才学
申请(专利权)人:固省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