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退火炉的导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8037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退火炉的导流机构,包括垂直导流板和侧墙导流板,垂直导流板包括钢板本体、铰轴钢管、分段钢管和调节板,钢板本体设置通风孔、加强圆钢和多条挡板,调节板可绕铰轴钢管转动;侧墙导流板包括侧墙连接板、斜向导流板、弧形导流板和炉底导流板,炉底导流板与调节板之间形成喷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导流机构应用于退火炉中,适用于线卷的退火处理工艺,拆装方便,易于更换;在导流机构的作用下,退火炉工作时产生的热风能够对线卷外圈及内圈同时加热,缩短加热时间,保证加热均匀性,提升退火效果;多条挡板之间的间隙可以调节,调节板与炉底导流板形成的喷口大小也可以调节,可根据不同工况要求调节出风量大小,适用性强。适用性强。适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退火炉的导流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退火炉的导流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金属线材或卷材等加工过程中常包含再结晶退火工艺,再结晶退火工艺是将经过冷变形加工的成卷线材加热至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温一定时间后冷却,使线材发生再结晶,从而消除加工硬化的工艺。
[0003]退火工艺过程需要用到退火炉。现有的退火炉采用了大循环导流方式,大部分气流从炉底吹向线卷进行加热,加热时间长,整体温度不均,致使经退火的材料出现退火不均、整体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应用于退火炉的导流机构,提升导流效果,保证炉内温度均匀,提升退火效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退火炉的导流机构,包括垂直导流板;所述垂直导流板包括钢板本体,所述钢板本体平行于所述退火炉的侧墙,所述钢板本体的中部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为矩形;所述钢板本体具有相对的朝墙面和背墙面,所述钢板本体的朝墙面设有至少两条横向或纵向设置的第一加强圆钢;所述钢板本体的背墙面对应于所述通风孔处设有多条挡板,所述挡板垂直于所述第一加强圆钢,相邻两条挡板之间具有间隙,每条挡板的两端通过U型螺栓与所述第一加强圆钢连接。
[0006]优选地,所述垂直导流板还包括铰轴钢管、分段钢管和调节板,所述铰轴钢管设于所述钢板本体的底边,所述铰轴钢管的中轴线平行于所述钢板本体的底边,所述铰轴钢管具有间隔设置的多段连接段和非连接段,所述铰轴钢管的连接段与所述钢板本体的底边连接,所述铰轴钢管的非连接段与所述钢板本体的底边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分段钢管对应套设于所述铰轴钢管的非连接段上,所述调节板与所述分段钢管连接,所述调节板沿所述分段钢管的径向设置且所述调节板位于所述钢板本体的背墙面一侧。
[0007]优选地,所述导流机构包括侧墙导流板,所述侧墙导流板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侧墙连接板、斜向导流板、弧形导流板和炉底导流板,所述侧墙连接板与所述退火炉的侧墙连接,所述斜向导流板倾斜设置,所述斜向导流板的上端与所述钢板本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斜向导流板的下端与所述钢板本体之间的距离;所述弧形导流板与所述斜向导流板的底部连接,所述炉底导流板倾斜设置于所述调节板的下方,所述炉底导流板与所述弧形导流板连接的一端低于其远离所述弧形导流板的一端,所述炉底导流板远离所述弧形导流板的一端与所述调节板之间形成喷口。
[0008]优选地,所述斜向导流板与所述侧墙连接板之间的夹角为160
°
~170
°
;所述弧形导流板对应的圆心角为80
°
~90
°
;所述炉底导流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
°
~20
°

[0009]优选地,所述侧墙上设有侧墙连接杆,所述侧墙连接杆垂直于所述侧墙;所述侧墙连接板上设有侧墙连接孔,所述侧墙连接杆穿过所述侧墙连接孔并通过螺母进行锁紧;所述炉底设有炉底螺杆,所述炉底螺杆垂直于所述炉底;所述炉底导流板上设有炉底连接孔,所述调节板上设有固定孔,所述炉底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炉底连接孔和所述固定孔并分别通过螺母进行锁紧。
[0010]优选地,所述导流机构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拉杆和连接角钢,所述连接角钢为L型,所述连接角钢固定于所述钢板本体的朝墙面,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角钢以及所述侧墙连接杆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钢板本体的背墙面上端设有多块吊挂板,多块吊挂板间隔均匀排布,每块吊挂板上设有吊挂孔。
[0012]优选地,所述退火炉的炉顶底面设有风机,多块吊挂板与所述风机的蜗壳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钢板本体的朝墙面还设有至少两条第二加强圆钢,所述第二加强圆钢垂直于所述第一加强圆钢。
[0014]优选地,所述钢板本体的朝墙面的上、左、右三边设有侧挡板,所述侧挡板垂直于所述钢板本体。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导流机构应用于退火炉中,适用于线卷的退火处理工艺,拆装方便,易于更换;在导流机构的作用下,退火炉工作时产生的热风能够对线卷外圈及内圈同时加热,缩短加热时间,保证加热均匀性,提升退火效果;多条挡板之间的间隙可以调节,调节板与炉底导流板形成的喷口大小也可以调节,可根据不同工况要求调节出风量大小,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应用于退火炉的导流机构的侧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应用于退火炉的导流机构中垂直导流板的朝墙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应用于退火炉的导流机构中垂直导流板的背墙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应用于退火炉的导流机构中侧墙导流板的侧视图;图5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图6为图1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图7为图1中C处的结构放大图。
[0017]图中,101

侧墙,1011

侧墙连接杆,102

炉底,1021

炉底螺杆,1031

风机;10

垂直导流板,11

钢板本体,111

通风孔,112

朝墙面,113

背墙面,114

第一加强圆钢,115

挡板,116

U型螺栓,117

第二加强圆钢,118

吊挂板,1181

吊挂孔,119

侧挡板,12

铰轴钢管,13

分段钢管,14

调节板,141

固定孔,20

侧墙导流板,21

侧墙连接板,211

侧墙连接孔,22

斜向导流板,23

弧形导流板,24

炉底导流板,241

炉底连接孔,30

连接组件,31

拉杆,32

连接角钢。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0019]请结合参见图1至图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应用于退火炉的导流机构的侧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应用于退火炉的导流机构中垂直导流板的朝墙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应用于退火炉的导流机构中垂直导流板的背墙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应用于退火炉的导流机构中侧墙导流板的侧视图;图5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图6为图1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图7为图1中C处的结构放大图。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退火炉的导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机构包括垂直导流板;所述垂直导流板包括钢板本体,所述钢板本体平行于所述退火炉的侧墙,所述钢板本体的中部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为矩形;所述钢板本体具有相对的朝墙面和背墙面,所述钢板本体的朝墙面设有至少两条横向或纵向设置的第一加强圆钢;所述钢板本体的背墙面对应于所述通风孔处设有多条挡板,所述挡板垂直于所述第一加强圆钢,相邻两条挡板之间具有间隙,每条挡板的两端通过U型螺栓与所述第一加强圆钢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退火炉的导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导流板还包括铰轴钢管、分段钢管和调节板,所述铰轴钢管设于所述钢板本体的底边,所述铰轴钢管的中轴线平行于所述钢板本体的底边,所述铰轴钢管具有间隔设置的多段连接段和非连接段,所述铰轴钢管的连接段与所述钢板本体的底边连接,所述铰轴钢管的非连接段与所述钢板本体的底边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分段钢管对应套设于所述铰轴钢管的非连接段上,所述调节板与所述分段钢管连接,所述调节板沿所述分段钢管的径向设置且所述调节板位于所述钢板本体的背墙面一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退火炉的导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机构包括侧墙导流板,所述侧墙导流板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侧墙连接板、斜向导流板、弧形导流板和炉底导流板,所述侧墙连接板与所述退火炉的侧墙连接,所述斜向导流板倾斜设置,所述斜向导流板的上端与所述钢板本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斜向导流板的下端与所述钢板本体之间的距离;所述弧形导流板与所述斜向导流板的底部连接,所述炉底导流板倾斜设置于所述调节板的下方,所述炉底导流板与所述弧形导流板连接的一端低于其远离所述弧形导流板的一端,所述炉底导流板远离所述弧形导流板的一端与所述调节板之间形成喷口。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退火炉的导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导流板与所述侧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琴杨万里蒋迪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鼎佳炉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