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烘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7650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热烘筒,包括烘筒;所述烘筒为内中空结构,其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烘筒内壁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有若干的电热管;所述电热管的两端分别设有接线柱;所述电热管为螺旋型结构,电热管靠近接线柱的螺旋密度大于电热管中部的螺旋密度;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内均设有隔热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同时解决烘筒存在温差的问题。同时解决烘筒存在温差的问题。同时解决烘筒存在温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热烘筒


[0001]本技术涉及烘筒领域,具体涉及电热烘筒。

技术介绍

[0002]常见的烘筒加热方式有电、蒸汽和循环油。其中电热烘筒大部分为烘筒中心电热管通过导热油介质加热烘筒,部分是直热烘筒,通过电热管直接加热烘筒,普遍存在烘筒中间段温度高于两端部位,加工宽幅织物时会产生瑕疵。若温度失控,极易引发导热油介质燃烧或爆炸,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热烘筒,其特点是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同时解决烘筒存在温差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电热烘筒,包括烘筒;所述烘筒为内中空结构,其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烘筒内壁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有若干的电热管;所述电热管的两端分别设有接线柱;所述电热管为螺旋型结构,电热管靠近接线柱的螺旋密度大于电热管中部的螺旋密度;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内均设有隔热垫。
[0005]作为优化,所述电热管的数量为3的倍数。
[0006]作为优化,所述电热管的数量为15个。
[0007]作为优化,所述接线柱包括电热管第一接线柱和电热管第二接线柱;所述电热管第一接线柱位于第一盖板内;所述电热管第二接线柱位于第二盖板内。
[0008]作为优化,所述烘筒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支轴和第二支轴;所述第一支轴内设有接线通道,第一支轴的外端连接有发电机,第一支轴的内端延伸至烘筒内部并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温度保险丝;所述第一盖板内设有第一接线支道;所述第二盖板内设有第二接线支道;所述电热管第一接线柱通过第一接线支道采用三相三线星型接法;所述电热管第二接线柱通过第二接线支道连接在一起。
[0009]作为优化,所述电热管第一接线柱分为三组且每组的数量相同,每组电热管第一接线柱之间分别通过第一接线、第二接线和第三接线相连接。
[0010]作为优化,所述第一接线、第二接线和第三接线均通过温度保险丝和发电机相连接。
[0011]作为优化,所述烘筒由碳素钢制成。
[0012]作为优化,所述电热管由不锈钢制成。
[0013]作为优化,所述烘筒的表面设有测温热电偶。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整体采用直热式结构,内部中空结构设计,使得电热烘筒升降温速度快;电热管采用独立安装方式,方便更换保养,使用寿命长;针对烘筒存在中间温度高两端温度低的问题,优化电热管结构设计,解决温差的问题;
对电热管的通电方式采用三相三线星型接法,并针对三相三线星型接法作出结构设计,保证加热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第一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第二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烘筒1、第一盖板2、第二盖板3、发电机4、电热管5、第一支轴6、第二支轴7、隔热垫8、接线通道9、安装孔10、温度保险丝11、第一接线支道12、第二接线支道13、电热管第一接线柱14、电热管第二接线柱15、第一接线16、第二接线17、第三接线18。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电热烘筒,包括烘筒1;所述烘筒1由碳素钢制成。所述烘筒1的表面设有测温热电偶。所述烘筒1为内中空结构,其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盖板2和第二盖板3;所述烘筒1内壁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有若干的电热管5;所述电热管5由不锈钢制成。所述电热管5 的两端分别设有接线柱;所述电热管5为螺旋型结构,电热管5靠近接线柱的螺旋密度大于电热管5中部的螺旋密度;所述第一盖板2和第二盖板3内均设有隔热垫8。
[0023]所述电热管5的数量为3的倍数。如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热管5的数量为15个。
[0024]所述接线柱包括电热管第一接线柱14和电热管第二接线柱15;所述电热管第一接线柱14位于第一盖板2内;所述电热管第二接线柱15位于第二盖板3内。
[0025]所述烘筒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支轴6和第二支轴7;所述第一支轴6内设有接线通道9,第一支轴6的外端连接有发电机4,第一支轴6的内端延伸至烘筒1内部并设有安装孔10;所述安装孔10内设有温度保险丝11;所述第一盖板2内设有第一接线支道12;所述第二盖板3内设有第二接线支道13;所述电热管第一接线柱14通过第一接线支道12 采用三相三线星型接法;所述电热管第二接线柱15通过第二接线支道13连接在一起。
[0026]所述电热管第一接线柱14分为三组且每组的数量相同,每组电热管第一接线柱14之间分别通过第一接线16、第二接线17和第三接线18相连接。所述第一接线16、第二接线17和第三接线18均通过温度保险丝11和发电机4相连接。
[0027]其工作原理为:
[0028]烘筒1内设电热管5,电热管5通过空气传导和热辐射直接加热烘筒1筒壁,与传统的导热油烘筒比较,具有升温速度快,安全可靠的优点。
[0029]烘筒1由优质碳素钢制成,在本设计中,烘筒1外圆直径是500毫米,长度1500~2300 毫米。烘筒1靠近内壁圆周方向均匀分布15支电热管5,电热管5由耐热性能良好的不锈钢制成,为了使烘筒长度方向上温度均匀,电热管5功率密度左、右和中间三段不同,靠近接线柱的左右端功率密度大于中间,以补偿烘筒1左右处的热量损失,通过在第一盖板 2和第二盖板3内设有隔热垫8,进一步对温度进行补偿,以保证烘筒1在长度方向的温度差异小于3℃。烘筒1内为中空结构,无可燃介质,无需维护,因此不会发生因温度失控而引发的爆炸事故。电热管5安装位置在烘筒1内壁圆周方向,并采用独立空间安装。
[0030]电通过烘筒1一端的发电机4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热烘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烘筒(1);所述烘筒(1)为内中空结构,其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盖板(2)和第二盖板(3);所述烘筒(1)内壁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有若干的电热管(5);所述电热管(5)的两端分别设有接线柱;所述电热管(5)为螺旋型结构,电热管(5)靠近接线柱的螺旋密度大于电热管(5)中部的螺旋密度;所述第一盖板(2)和第二盖板(3)内均设有隔热垫(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管(5)的数量为3的倍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管(5)的数量为15个。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柱包括电热管第一接线柱(14)和电热管第二接线柱(15);所述电热管第一接线柱(14)位于第一盖板(2)内;所述电热管第二接线柱(15)位于第二盖板(3)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热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筒(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支轴(6)和第二支轴(7);所述第一支轴(6)内设有接线通道(9),第一支轴(6)的外端连接有发电机(4),第一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明宝勇
申请(专利权)人:德州德冠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