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7482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码结构,其包括:支撑件,支撑件用于与外部的支撑基体连接;第一夹持件,第一夹持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支撑件,第一夹持件具有第一夹持腔,以通过第一夹持腔对第一管件进行夹持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管码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管码结构因安装和拆卸不方便导致使用不灵活的问题。致使用不灵活的问题。致使用不灵活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码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管码结构即用于对管道进行固定的结构,现有技术中的管码结构的形式多种多样。现有技术中的管码结构在使用时,一般将管码结构装配在焊接板上,需要先在固定处做好标记,然后进行焊接,再嵌上管夹身的下半部分,放上需固定的管子,再放上管夹身的上半部分和盖板,之后再用螺丝拧紧。因此,其安装后通常难以拆卸,当不需要对管件进行固定时,无法方便地将管码从固定位置拆下。而管码一旦拆下,再次安装又需要重复安装步骤,导致管码结构使用不灵活。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码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管码结构因安装和拆卸不方便导致使用不灵活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码结构,包括:支撑件,支撑件用于与外部的支撑基体连接;第一夹持件,第一夹持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支撑件,第一夹持件具有第一夹持腔,以通过第一夹持腔对第一管件进行夹持固定。
[0005]进一步地,支撑件的至少部分为条形结构;第一夹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件(1),所述支撑件(1)用于与外部的支撑基体连接;第一夹持件(2),所述第一夹持件(2)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支撑件(1),所述第一夹持件(2)具有第一夹持腔(20),以通过所述第一夹持腔(20)对第一管件进行夹持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的至少部分为条形结构;所述第一夹持件(2)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夹持件(2)沿所述条形结构的延伸方向依次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2)包括本体部分(21)和压盖部分(22),所述本体部分(21)与所述支撑件(1)卡接配合,所述压盖部分(22)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21)可活动地设置以具有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当所述压盖部分(22)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本体部分(21)与所述压盖部分(22)之间围成所述第一夹持腔(20),当所述压盖部分(22)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本体部分(21)与所述压盖部分(22)之间形成用于供所述第一管件通过的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部分(22)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21)可转动地设置以在所述关闭位置和所述打开位置之间切换;所述本体部分(21)上设有第一卡接配合部(211),所述压盖部分(22)上设有第二卡接配合部(221),当所述压盖部分(22)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一卡接配合部(211)与所述第二卡接配合部(221)卡接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2)包括:弹性压紧部分(23),所述弹性压紧部分(23)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腔(20)的内壁,所述弹性压紧部分(23)的至少部分可变形地设置,当所述第一管件装入所述第一夹持腔(20)时,所述弹性压紧部分(23)与所述第一管件外壁挤压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压紧部分(23)包括:支撑部(231),所述支撑部(23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腔(20)的内壁连接;接触部(232),所述接触部(232)具有与所述第一管件的外壁配合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部(232)与所述支撑部(231)的第二端连接;当所述弹性压紧部分(23)与所述第一管件外壁挤压接触时,所述支撑部(231)相对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勇何国军程天正刘军华方凯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