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镜头及成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7404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焦镜头及成像装置,所述变焦镜头包括镜筒以及透镜组,所述透镜组包括自所述物侧至所述像侧依次设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群以及第五透镜群,所述第一透镜群、所述第五透镜群固定安装于所述镜筒,所述第二透镜群、所述第三透镜群、第四透镜群沿所述光轴方向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镜筒,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通过五个透镜群的合理设置以及所述变焦镜头广角端焦距和各透镜群焦距比值的有条件的限制,使得所述变焦镜头具备广角,小畸变效果的同时,减小了口径尺寸。减小了口径尺寸。减小了口径尺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焦镜头及成像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系统设计
,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室内监控系统或视讯系统的变焦镜头及成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主流的高像质变焦的监控镜头,需要镜头有足够大视场角以获得更为广阔的视野范围,常常会将镜头设计为具有广角的效果。而具有广角效果的镜头的设计理念是以牺牲镜头的畸变为代价,以极大的畸变以尽可能多的收入光线,因而在画面的边缘区域因为巨大的形变被严重压缩,无法分辨出画面周边的影像信息,造成成像的观感质量不佳。而在室内监控中,为了保证能够清晰地监控到大范围的被摄区域,对画面的畸变有着较高的要求。现有的监控镜头一般是通过很多枚玻璃非球面透镜来减弱畸变带来的影响,但是制造成本较高,而目前应用于室内监控系统或视讯系统的变焦镜头,开始往家庭化和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因此制造成本较高的监控镜头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变焦镜头,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的镜头存在广角和小畸变不能共存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焦镜头,所述变焦镜头具有沿光轴方向呈相对设置的物侧和像侧,所述变焦镜头包括:
[0005]镜筒;以及,
[0006]透镜组,所述透镜组包括自所述物侧至所述像侧依次设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光阑、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群、第五透镜群以及感光芯片,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群和所述第五透镜群固定安装于所述镜筒,所述第二透镜群、所述第三透镜群、所述第四透镜群沿所述光轴方向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镜筒,所述第二透镜群和所述第三透镜群沿所述光轴方向协同移动,以使得所述变焦镜头变焦,所述第四透镜群沿所述光轴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变焦镜头对焦;
[0007]其中,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0.046<fw/f1<0.068,且

0.478<fw/f2<

0.319,且0.089<fw/f3<0.134,且0.113<fw/f4<0.169,且

0.262<fw/f5<0.262;
[0008]其中,fw为所述变焦镜头处于广角端的焦距,f1为所述第一透镜群的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群的焦距,f3为所述第三透镜群的焦距,f4为所述第四透镜群的焦距,f5为所述第五透镜群的焦距。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透镜群包括自所述物侧至所述像侧依次设置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
[0010]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群与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满足以下条件:

0.783<f1/f11<

0.522,且0.665<f1/f12<0.997,且0.716<f1/f13<1.074;
[0011]其中,f1所述第一透镜群的焦距,f1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12为所述第二透镜
的焦距,f1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
[0012]可选地,所述第二透镜群包括自所述物侧至所述像侧依次设置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八透镜,并且所述第五透镜为塑胶非球面透镜;
[0013]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群与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所述第六透镜、所述第七透镜、所述第八透镜满足以下条件:0.669<f2/f21<1.004,且

0.089<f2/f22<0.089,且0.251<f2/f23<0.586,且0.236<f2/f24<0.55,且

0.628<f2/f25<

0.338;
[0014]其中,f2为所述第二透镜群的焦距,f21为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f22为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f23为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f24为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f25为所述第八透镜的焦距。
[0015]可选地,所述第三透镜群包括自所述物侧至所述像侧依次设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九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十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十一透镜,并且所述第九透镜为玻璃非球面透镜;
[0016]其中,所述第三透镜群与所述第九透镜、所述第十透镜、所述第十一透镜满足以下条件:1.114<f3/f31<2.069,且0.569<f3/f32<1.056,且

1.99<f3/f33<

1.071;
[0017]其中,f3为所述第三透镜群的焦距,f31为所述第九透镜的焦距,f32为所述第十透镜的焦距,f33为所述第十一透镜的焦距。
[0018]可选地,所述第四透镜群包括自所述物侧至所述像侧依次设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十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十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十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十五透镜、以及第十六透镜,并且所述第十六透镜为塑胶非球面透镜;
[0019]其中,所述第四透镜群与所述第十二透镜、所述第十三透镜、所述第十四透镜、所述第十五透镜、所述第十六透镜满足以下条件:0.653<f4/f41<1.088,且0.897<f4/f42<1.666,且1.122<f4/f43<1.869,且

4.222<f4/f44<

2.533,且

0.84<f4/f45<0.252;
[0020]其中,f4为所述第四透镜群的焦距,f41为所述第十二透镜的焦距,f42为所述第十三透镜的焦距,f43为所述第十四透镜的焦距,f44为所述第十五透镜的焦距,f45为所述第十六透镜的焦距。
[0021]可选地,所述第五透镜群包括第十七透镜,所述第十七透镜为塑胶非球面透镜。
[0022]可选地,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0023]其中,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通光孔径,TTL为所述变焦镜头的光学总长。
[0024]可选地,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0.271<ΔZ1
W

T
/TTL<0.366;
[0025]其中,ΔZ
W

T
为所述第二透镜群在所述变焦镜头处于广角端位置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镜头具有沿光轴方向呈相对设置的物侧和像侧,所述变焦镜头包括:镜筒;以及,透镜组,所述透镜组包括自所述物侧至所述像侧依次设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光阑、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群、第五透镜群以及感光芯片,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群和所述第五透镜群固定安装于所述镜筒,所述第二透镜群、所述第三透镜群、所述第四透镜群沿所述光轴方向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镜筒,所述第二透镜群和所述第三透镜群沿所述光轴方向协同移动,以使得所述变焦镜头变焦,所述第四透镜群沿所述光轴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变焦镜头对焦;其中,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0.046<fw/f1<0.068,且

0.478<fw/f2<

0.319,且0.089<fw/f3<0.134,且0.113<fw/f4<0.169,且

0.262<fw/f5<0.262;其中,fw为所述变焦镜头处于广角端的焦距,f1为所述第一透镜群的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群的焦距,f3为所述第三透镜群的焦距,f4为所述第四透镜群的焦距,f5为所述第五透镜群的焦距。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群包括自所述物侧至所述像侧依次设置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群与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满足以下条件:

0.783<f1/f11<

0.522,且0.665<f1/f12<0.997,且0.716<f1/f13<1.074;其中,f1所述第一透镜群的焦距,f1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1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1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群包括自所述物侧至所述像侧依次设置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八透镜,并且,所述第五透镜为塑胶非球面透镜;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群与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所述第六透镜、所述第七透镜、所述第八透镜满足以下条件:0.669<f2/f21<1.004,且

0.089<f2/f22<0.089,且0.251<f2/f23<0.586,且0.236<f2/f24<0.55,且

0.628<f2/f25<

0.338;其中,f2为所述第二透镜群的焦距,f21为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f22为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f23为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f24为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f25为所述第八透镜的焦距。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俊星王晓肖明志王浩李守林邱盛平龚俊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联合光电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