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7157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车辆。电动车辆包括:至少一个车轮,所述至少一个车轮通过电机驱动;车身,所述车身包含底板;电池组,所述电池组构成为配置在底板的下方,向所述电机供给电力;至少一个电气配线束,所述至少一个电气配线束在所述底板与所述电池组之间沿所述电动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以及线束盖,所述线束盖沿着所述至少一个电气配线束在所述电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并夹设于所述至少一个电气配线束与所述电池组之间。配线束与所述电池组之间。配线束与所述电池组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车辆


[0001]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电动车辆,尤其涉及电动车辆的前部构造。在此所说的电动车辆广义上是指通过电机来驱动一个或多个车轮的车辆,例如包括通过外部电源而被充电的再充电式的电动车、将燃料电池作为电源的燃料电池车、以及一并具有发动机的混合动力车等。

技术介绍

[0002]在日本特开2017-197093中公开了电动车辆。该电动车辆具备:具有底板的车身以及配置在底板下方的电池组。电池组内置有可充放电的二次电池,蓄积向电机供给的电力。电动车辆还具备与电池组连接的电气配线束。电气配线束配置在位于底板的车宽方向右侧的侧梁(也称为机架(
ロッカ
))的内部,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在日本特开2017-197093的电动车辆中,在电池组的车宽方向外侧布置有电气配线束。因此,当电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电气配线束有可能受到损伤。为了避免该情况,考虑在底板与电池组之间布置电气配线束。但是,电气配线束一般具有柔软性,因此,容易因车辆行驶时的振动、冲击而在上下方向上活动。因此,当在底板与电池组之间布置有电气配线束时,在上下方向上活动的电气配线束可能对电池组造成损伤。为了避免该情况,需要在底板与电池组之间设置大的空间,其结果是,车辆车厢的空间有可能减少。本说明书提供用于在底板与电池组之间布置电气配线束的新技术。
[0004]基于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电动车辆包括:至少一个车轮,所述至少一个车轮通过电机驱动;车身,所述车身包含底板;电池组,所述电池组构成为配置在底板的下方,向所述电机供给电力;至少一个电气配线束,所述至少一个电气配线束在所述底板与所述电池组之间沿所述电动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以及线束盖,所述线束盖沿着所述至少一个电气配线束在所述电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并夹设于所述至少一个电气配线束与所述电池组之间。
[0005]在上述的电动车辆中,线束盖夹设于至少一个电气配线束与电池组之间,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由此,即使在由于车辆行驶时的振动而使电气配线束在上下方向上活动的情况下,也防止线束盖与电气配线束以及电池组的接触。其结果是,能够缩小电气配线束与电池组之间的空间。
[0006]在上述方式中,可以是,所述电气配线束为多个电气配线束。
[0007]在上述方式中,可以是,所述电气配线束固定于所述线束盖。
[0008]在上述方式中,可以是,所述线束盖固定于所述底板。
[0009]在上述方式中,可以是,所述线束盖构成为,在所述电气配线束固定于所述线束盖的状态下,所述线束盖能够相对于所述底板装卸。
[0010]在上述方式中,可以是,所述电气配线束包含电力用的第一电气配线束。
[0011]在上述方式中,可以是,所述电力用的第一电气配线束在所述电机与所述电池组之间输送电力。
[0012]在上述方式中,可以是,所述电气配线束还包含电力用的第二电气配线束,所述第二电气配线束的额定电压比所述电力用的第一电气配线束的额定电压小。
[0013]在上述方式中,可以是,所述电气配线束包含信号用的电气配线束。
[0014]在上述方式中,可以是,所述信号用的电气配线束包含发送或接收与所述电机相关的信号的信号线。
[0015]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详情和进一步的改良通过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0016]以下将参考附图示例性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构成要素,其中:
[0017]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例的电动车辆的结构的侧视图。
[0018]图2是底板的仰视图。
[0019]图3是线束盖的仰视图。
[0020]图4是沿着图2的线IV-IV的剖视图。
[0021]图5是线束盖的俯视图。
[0022]图6是图5的虚线VI的范围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电气配线束可以包括多个电气配线束。通过用共用的线束盖覆盖多个电气配线束,能够进一步减小底板与电池组之间所需的空间。
[0024]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气配线束可以固定于所述线束盖。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电气配线束的移动、振动,也能够避免电气配线束自身的损伤。另外,能够抑制电气配线束与底板接触而产生给用户造成不适的振动、噪声这样的情况。
[0025]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线束盖可以固定于所述底板。不过,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线束盖除了可以固定于底板之外,还可以固定于电池组,或者代替底板而固定于电池组。
[0026]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线束盖可以构成为,在所述至少一个电气配线束固定于所述线束盖的状态下,所述线束盖能够相对于所述底板装卸。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电动车辆的生产、保养维修中,能够将至少一个电气配线束相对于车身容易装卸。由于无论电气配线束的种类、条数如何,只要装卸线束盖即可,因此能够实现例如生产、保养维修中的作业次序的简化。
[002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电气配线束可以包括电力用的第一电气配线束。电力用的第一电气配线束可以在电机与电池组之间输送电力。由于电力用的第一电气配线束比较粗且重量也大,因此当其移动、振动时,电池组有可能受到大的损伤。对于这样的电力用的电气配线束,可以适当采用本技术。
[002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电气配线束可以还包括电力用的第二电气配线束。
在该情况下,第二电气配线束的额定电压可以比上述的第一电气配线束的额定电压小。这样,可以在至少一个电气配线束中包括额定电压不同的多个电气配线束。
[0029]至少一个电气配线束除了包括上述电力用的电气配线束,还可以包括信号用的电气配线束,或者,至少一个电气配线束可以代替上述电力用的电气配线束而包括信号用的电气配线束。在该情况下,虽然没有特别地限定,但信号用的电气配线束可以包括发送或接收与所述电机相关的信号的信号线。这里所述的与电机相关的信号虽没有特别限定,但包括对于电机的控制信号、表示在电机检测出的状态指标(例如,温度指标、电流指标)的检测信号等。
[0030]参照附图对实施例的电动车辆进行说明。在本说明书中,附图中的方向FR表示电动车辆10的前后方向(长度方向)中的前方,方向RR表示电动车辆10的前后方向中的后方。另外,方向LH表示电动车辆10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中的左方,方向RH表示电动车辆10的左右方向中的右方。并且,方向UP表示电动车辆10的上下方向(高度方向)中的上方,方向DN表示电动车辆10的上下方向中的下方。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电动车辆10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分别简称为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
[0031]如图1所示,电动车辆10具备车身12、一对前轮14f以及一对后轮14r。车身12由金属构成,但没有特别地限定。车身12具备缓冲板13和底板12f。缓冲板13配置在底板12f的前部。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车轮,所述至少一个车轮通过电机驱动;车身,所述车身包含底板;电池组,所述电池组构成为配置在所述底板的下方,向所述电机供给电力;至少一个电气配线束,所述至少一个电气配线束在所述底板与所述电池组之间沿所述电动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以及线束盖,所述线束盖沿着所述至少一个电气配线束在所述电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并夹设于所述至少一个电气配线束与所述电池组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配线束为多个电气配线束。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配线束固定于所述线束盖。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盖固定于所述底板。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濑恭辅木村亮栉引和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斯巴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