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过度振动的混流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6932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混流泵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防止过度振动的混流泵,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轴承,所述支撑轴承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开设在支撑轴承内部的触发腔,所述触发腔的竖直内壁固定连接有导电杆,所述导电杆的上下两侧设置有金属杆,所述金属杆远离导电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绝缘杆,所述绝缘杆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挤压轮。该防止过度振动的混流泵,通过在使用混流泵时,一旦外壳被输送的撞击时,外壳产生的振动会通过支撑轴承传递给主轴,此时为了防止主轴与外壳之间由于共振作用增大混流泵的振动程度,从而达到了避免混流泵在使用时振动程度过大的效果。动程度过大的效果。动程度过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过度振动的混流泵


[0001]本技术涉及混流泵
,具体为一种防止过度振动的混流泵。

技术介绍

[0002]混流泵是介于离心泵和轴流泵之间的一种泵,混流泵的比转速高于离心泵,低于轴流泵,一般在300

500之间。它的扬程比轴流泵高,但流量比轴流泵小,比离心泵大,当原动机带动叶轮旋转后,对液体的作用既有离心力又有轴向推力,是离心泵和轴流泵的综合,液体斜向流出叶轮。
[0003]现有立式混流泵在使用时普遍会产生振动,这是因为混流泵输送的物质存在密度较大的固态物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这部分固态物质会撞击混流泵外壳的内壁,外壳将振动传递给主轴,主轴与外壳发生共振,使得混流泵的振动程度增大,对混流泵的使用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过度振动的混流泵,具备避免混流泵在使用时振动程度过大等优点,解决了现有混流泵在使用时,由于共振现象会导致振动程度较大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避免混流泵在使用时振动程度过大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过度振动的混流泵,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轴承,所述支撑轴承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开设在支撑轴承内部的触发腔,所述触发腔的竖直内壁固定连接有导电杆,所述导电杆的上下两侧设置有金属杆,所述金属杆远离导电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绝缘杆,所述绝缘杆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挤压轮,所述导电杆远离金属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远离电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离心盘,所述离心盘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离心板,所述离心板远离轮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的侧面且位于离心盘的外侧穿插设置有滚轮,所述离心盘的侧面滑动连接有过度气腔,所述过度气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过度气板,所述过度气板远离离心盘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伸出杆,所述伸出杆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固块。
[0008]优选的,所述导电杆被分成两段,且中间的空隙刚好与金属杆相互契合,使得金属杆能够插入到导电杆间隙内部。
[0009]优选的,还包括主轴,所述主轴被支撑轴承夹持固定,所述主轴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叶片,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保护机构的内部包括有加力机构。
[0010]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远离外壳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侧面滑动连接有限制套,所述限制套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抵挡弹簧,所述抵挡弹簧的另一侧设置于橡胶杆,所述橡胶杆靠近挡板的一侧设置有蓄力架。
[0011]优选的,所述橡胶杆与限制套之间通过发条转动连接,使得橡胶杆始终具有竖直方向的作用力。
[0012]优选的,所述加力机构包括同步杆,所述同步杆分别于加固块及支撑轴承的侧面转动连接,所述同步杆的内部设置于充气弹簧,所述充气弹簧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充气软管。
[0013]优选的,所述充气软管的另一侧与过度气腔相互联通。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过度振动的混流泵,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该防止过度振动的混流泵,通过在使用混流泵时,一旦外壳被输送的撞击时,外壳产生的振动会通过支撑轴承传递给主轴,此时为了防止主轴与外壳之间由于共振作用增大混流泵的振动程度,保护机构内部的加固块会沿主轴的侧面移动,且对主轴始终存在挤压力,因此主轴在振动时其限制点会增多,使得主轴的振动被进一步限制,避免主轴振动程度,与外壳产生共振导致混流泵过度振动,从而达到了避免混流泵在使用时振动程度过大的效果。
[0017]2、该防止过度振动的混流泵,通过在加固块向远离支撑轴承的方向移动时,其侧面通过伸出杆会带动过度气板同步移动,随着过度气板的移动,过度气板与过度气腔形成的区域被挤压,而这部分区域通过充气软管与充气弹簧相互联通,故随着加固块的移动,充气弹簧会被持续充气,使得同步杆对加固块的挤压力在其移动时保持恒定,故在加固块移动时避免因主轴振动产生过大挤压力使其对主轴限制力减小,从而达到了在加固块移动时对其进行保护防止对主轴限制力减小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结构整体剖视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结构限位机构剖视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结构支撑轴承剖视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结构图3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
[0022]图中:1、外壳;2、支撑轴承;3、主轴;4、叶片;5、保护机构;501、触发腔;502、绝缘杆;503、金属杆;504、挤压轮;505、导电杆;506、电机;507、转轴;508、离心盘;509、过度气腔;510、离心板;511、顶杆;512、滚轮;513、过度气板;514、伸出杆;515、加固块;6、限位机构;601、限位杆;602、限制套;603、橡胶杆;604、抵挡弹簧;605、蓄力架;606、挡板;7、加力机构;701、同步杆;702、充气弹簧;703、充气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一:
[0025]请参阅图1

图4,一种防止过度振动的混流泵,包括外壳1,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
有支撑轴承2,支撑轴承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保护机构5,保护机构5包括开设在支撑轴承2内部的触发腔501,触发腔501的竖直内壁固定连接有导电杆505,导电杆505被分成两段,且中间的空隙刚好与金属杆503相互契合,使得金属杆503能够插入到导电杆505间隙内部,导电杆505的上下两侧设置有金属杆503,金属杆503远离导电杆50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绝缘杆502,绝缘杆502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挤压轮504,导电杆505远离金属杆5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506,电机506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转轴507,转轴507远离电机50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离心盘508,离心盘50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离心板510,离心板510远离轮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顶杆511,顶杆511的侧面且位于离心盘508的外侧穿插设置有滚轮512,离心盘508的侧面滑动连接有过度气腔509,过度气腔50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过度气板513,过度气板513远离离心盘50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伸出杆514,伸出杆514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固块515。
[0026]在使用混流泵时,主轴3转动,带动侧面的叶片4转动,叶片4转动产生抽力与离心力,当输送的液体内部存在密度较大的固态物质时,固态物质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撞击限位机构6内部的挡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过度振动的混流泵,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轴承(2),所述支撑轴承(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保护机构(5),所述保护机构(5)包括开设在支撑轴承(2)内部的触发腔(501),所述触发腔(501)的竖直内壁固定连接有导电杆(505),所述导电杆(505)的上下两侧设置有金属杆(503),所述金属杆(503)远离导电杆(50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绝缘杆(502),所述绝缘杆(502)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挤压轮(504),所述导电杆(505)远离金属杆(5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506),所述电机(506)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转轴(507),所述转轴(507)远离电机(50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离心盘(508),所述离心盘(50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离心板(510),所述离心板(510)远离轮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顶杆(511),所述顶杆(511)的侧面且位于离心盘(508)的外侧穿插设置有滚轮(512),所述离心盘(508)的侧面滑动连接有过度气腔(509),所述过度气腔(50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过度气板(513),所述过度气板(513)远离离心盘(50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伸出杆(514),所述伸出杆(514)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固块(5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过度振动的混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杆(505)被分成两段,且中间的空隙刚好与金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祝山徐鹏程
申请(专利权)人:高邮市大江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