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质灾害生态修复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修复
,具体为一种地质灾害生态修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生态修复是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以生物修复为基础,结合各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工程技术措施,通过优化组合,使之达到最佳效果和最低耗费的一种综合的修复污染环境的方法。
[0003]目前,常见的生态修复方法是采用生态护坡结构,在护坡上通过植物与土体的相互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传统的护坡多采用岩石堆积或者用混凝土,现有的护坡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维持护坡的稳定性,水土流失也能有所减缓,但是传统的护坡结构仅依靠土钉进行固定,一方面固定效果差,使得植物与泥土之间的加固程度不足,上面生存能力较弱的坡身植物容易随着洪涝或者暴雨的冲刷而死亡甚至离开植被发生偏移,无法有效起到长久生态保护的作用,另一方面对护坡进行维护时不太好拆卸土钉,很大程度降低了护坡维护的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地质灾害生态修复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固效果好且便于拆卸的地质灾害生态修复结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质灾害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坡体(1)和种植框(4),所述坡体(1)的斜面上开设有安装槽(2),所述种植框(4)的上表面四个边角处均开设有与安装槽(2)的内底部相贯通的过盈孔(6),且种植框(4)的上表面还设置有用于种植不同生态修复植物的种植区(5);密封套(7),所述密封套(7)固定设置在过盈孔(6)的内部,所述密封套(7)内侧靠近底部的位置滑动连接有一号固定钉(8),所述一号固定钉(8)的顶部固定有圆块(9),所述圆块(9)的底部呈环形阵列固定有四个一号耳块(11),所述一号耳块(11)上铰接有转动杆(12),所述转动杆(12)远离一号耳块(11)的一端铰接有二号耳块(13),所述二号耳块(13)的底端固定有二号固定钉(10),所述二号固定钉(10)远离二号耳块(13)的一端与密封套(7)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圆块(9)的上方设置有用于驱动一号固定钉(8)滑动的驱动件(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15)包括螺纹柱(16),所述圆块(9)的顶部开设有螺纹槽(14),所述螺纹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折向毅,赵刘会,李三虎,常喜顺,朱斌,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有色勘测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