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86744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催化单元、吸附单元和纯化单元,纯化单元设置有多个管路形成气水反冲洗管路。本污水处理系统设置纯化单元,使用臭氧阀门改变臭氧流向,与处理后的清水混合后通过纯化单元反向冲洗活性炭,在高效降低COD值的同时实现了活性炭的循环使用,有效再生部分活性炭,降低活性炭的更换频率;采用二次催化管路使本系统实现了对臭氧的多次利用,进而提高了臭氧利用率。进而提高了臭氧利用率。进而提高了臭氧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是指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臭氧催化氧化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污水深度处理技术,是近年来工业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对臭氧催化氧化催化剂的制备、催化机理以及降解污染物已有大量的研究。与臭氧单独作为氧化剂相比,臭氧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形成的
·
OH与有机物的反应速率更高、氧化性更强,如可以氧化臭氧单独氧化无法降解的小分子有机酸、醛等,可以将有机物完全矿化,提高污水COD的去除率。虽然利用催化剂能提高臭氧的利用率,但仍有大量臭氧尾气排放,一方面臭氧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造成臭氧浪费。
[0003]针对上述问题,臭氧催化氧化—活性炭联用作为一种深度净化技术被广泛使用。水厂的二级处理出水经臭氧催化氧化—活性炭吸附处理后,各方面的指标均可达到或接近回用水的标准。但是臭氧催化氧化—活性炭联用的技术也存在以下问题:活性炭易饱和,活性炭更换周期短,活性炭煅烧再生投资费用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活性炭易饱和以及更换周期短的缺陷。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
[0006]催化单元,所述催化单元包括臭氧发生室、第二输送管路和催化室,所述臭氧发生室通过所述第二输送管路连接所述催化室;
[0007]吸附单元,所述吸附单元包括第三输送管路和吸附室,所述第三输送管路一端连接所述吸附室,另一端连接所述催化室,所述催化室上设置有二次催化管路;
[0008]纯化单元,所述纯化单元包括蓄水池、第四输送管路、第五输送管路和回流管路,所述蓄水池与所述催化室之间设置有所述第四输送管路和所述回流管路,所述回流管路与所述二次催化管路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五输送管路。
[000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附室从底部向上依次设设置有配水层、承托层、吸附件和布水器,所述过滤器连接所述回流管路。
[001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流管路沿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输送泵和第三射流器。
[001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废水池与第一输送管路,所述废水池通过所述第一输送管路连接所述催化室。
[001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管路上沿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输送泵和第一射流器。
[0013]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催化室设置有二次催化管道,且所述催化室内部从底部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喷射装置、第二喷射装置、第一承托层和催化件。
[001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喷射装置与所述第二喷射装置相向一侧上均设置有气泡喷头,且所述气泡喷头交错设置。
[001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催化室和吸附室顶部均设置有臭氧破坏器。
[001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二次催化管路上沿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回流泵和第二射流器。
[001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输送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输送泵。
[0018]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9]本污水处理系统设置纯化单元,使用臭氧阀门改变臭氧流向,与处理后的清水混合后通过纯化单元反向冲洗活性炭,在高效降低COD值的同时实现了活性炭的循环使用,有效再生部分活性炭,降低活性炭的更换频率;采用二次催化管路使本系统实现了对臭氧的多次利用,进而提高了臭氧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20]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21]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00、废水池;110、第一输送管路;111、第一输送泵;112、第一射流器;200、催化室;210、第一喷射装置;220、第二喷射装置;230、第一承托层;240、催化件;250、臭氧破坏器;260、臭氧管路;300、臭氧发生器;310、第二输送管路;320、二次催化管路;321、回流泵;322、第二射流器;323、回流阀门;400、吸附室;410、第三输送管路;411、第二输送泵;420、布水器;430、吸附件;440、第二承托层; 450、配水层;500、蓄水池;510、回流管路;511、第三输送泵;512、第三射流器;520、出水管路;530、反冲洗出水管路;540、第四输送管路; 541、臭氧阀门;550、第五输送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4]请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废水池 100、催化单元、吸附单元、纯化单元和蓄水池500。
[0025]请继续参照图1所示,废水池100通过所述第一输送管路110连接催化室200,且第一输送管路110沿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输送泵111和第一射流器112。本技术引入射流器的原因是射流器可以使得吸入室内得气体与液体充分混合并以较高速率自喷嘴喷出,从而加快体系反应速率。下述射流器作用相同,不再赘述。
[0026]请继续参照图1所示,催化单元包括臭氧发生室、第二输送管路310和催化室200,臭氧发生室通过第二输送管路310连接催化室200,将生成的臭氧输送至催化室200内。
[0027]具体的,催化室200外部设置有二次催化管路320,二次催化管路320 上沿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回流泵321和第二射流器322;催化室200内部从底部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喷射装置210、第二喷射装置220、第一承托层230 和催化件240;催化室200顶部设置有臭氧破坏器250,且臭氧破坏器250 与第一射流器112之间设置有臭氧管路260。
[0028]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喷射装置210与第二喷射装置220相向设置,且相向一侧均设置有气泡喷头,二者的气泡喷头交错设置,加快反应速率。二次催化管路320与第二输送管路310共用第二射流器322,在第二射流器 322中充分混合,以便进行下一动作。
[0029]废水池100中的废水经第一输送泵111与第一射流器112后,以较高速率进入第一喷射装置210,臭氧发生器300制得的臭氧通过第二输送管路310 进入第二喷射装置220。臭氧与废水在第一喷射装置210与第二喷射装置220 之间留有的空间内充分混合后通过第一承托层230。二者与催化件240充分接触后,部分混合态通过第三输送管路410进入吸附室400进行下一动作;另一部分混合态通过前述二次催化管路320再次输送至第二喷射装置220。上一反应中遗留的过量臭氧部分通过臭氧破坏器250排出体系,另一部分通过臭氧管路260重新返回第一射流器112后进入第一喷射装置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催化单元,所述催化单元包括臭氧发生室、第二输送管路和催化室,所述臭氧发生室通过所述第二输送管路连接所述催化室;吸附单元,所述吸附单元包括第三输送管路和吸附室,所述第三输送管路一端连接所述吸附室,另一端连接所述催化室,所述催化室上设置有二次催化管路;纯化单元,所述纯化单元包括蓄水池、第四输送管路、第五输送管路和回流管路,所述蓄水池与所述催化室之间设置有所述第四输送管路和所述回流管路,所述回流管路与所述二次催化管路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五输送管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室从底部向上依次设置有配水层、承托层、吸附件和布水器,所述配水层连接所述回流管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路沿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输送泵和第三射流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峰丁然陈孟园王子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盐城环保科技城水与环境技术研发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