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热塑成型内衬修复系统的水循环机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86490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热塑成型内衬修复系统的水循环机构,包括锅炉、储水罐和修复组件,且锅炉、储水罐和修复组件通过第一导管串联在一起,所述锅炉包括外壳和设于外壳内腔中的内胆,且在外壳与内胆之间的间隔中设有回型热交换管,该回型热交换管的一端连通于该锅炉一侧的储气罐,且回型热交换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导管与修复组件连通。通过回型热交换管的设置,采用热交换管可以有效利用锅炉加热水体的剩余热量,提高了能量利用率;采用加热后的空气置换管道内的蒸汽可以降低冷凝,从而减少管道内的积液。管道内的积液。管道内的积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热塑成型内衬修复系统的水循环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管道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热塑成型内衬修复系统的水循环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热塑成型(FIPP)非开挖管道修复工艺是将预制好的内衬管在专用设备上进行加热软化,之后牵引至管道内部,再对内衬管内部进行加热加压使恢复原直径或膨胀,使其与原管道紧密贴合,然后通入常温气体或冷气使其冷却成型,最终形成一层新的内衬管。此种工艺中需要通过锅炉将水加热形成水蒸气,为防止锅炉结垢水原料需要经过过滤,软化等过程,一方面增加了施工成本,另一方面耗费的时间也降低了施工效率。内衬管道在冷却过程中需要用空气置换水蒸气,一方面水蒸气冷凝在管道内形成积水,另一方面蒸汽的排放也会形成烫伤危险。
[0003]因此,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热塑成型内衬修复系统的水循环机构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热塑成型内衬修复系统的水循环机构,来解决
技术介绍
的不足。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热塑成型内衬修复系统的水循环机构,包括锅炉、储水罐和修复组件,且锅炉、储水罐和修复组件通过第一导管串联在一起,所述锅炉包括外壳和设于外壳内腔中的内胆,且在外壳与内胆之间的间隔中设有回型热交换管,该回型热交换管的一端连通于该锅炉一侧的储气罐,且回型热交换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导管与修复组件连通;所述储气罐通过第三导管与修复组件连通,所述修复组件用于套设在内衬管道中,所述修复组件的一侧连通有收集桶,且收集桶与储水罐相通。
[0007]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储水罐的外侧设有净水器,且净水器安装在水源与储水罐之间的导水管上。
[0008]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修复组件包括三通器,在三通器的一侧部分别与第一导管、第二导管和第三导管连通,在三通器的另一侧部设有主通道,且主通道与修复器相连,该修复器外部套设有内衬管。
[000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修复器两端各设有一支撑体,两个该支撑体之间设有膨胀体,该支撑体与膨胀体围成一膨胀空间,且内衬管套设在该膨胀体上。
[0010]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撑体的内壁上均布开设有多个容置槽,且在容置槽内摆动设有阀门组件,该阀门组件的外端通过绳索连接在膨胀体的内壁上,该阀门组件的内端设有弹性件,且多个阀门组件内端的弹性件均聚集在拉板上。
[0011]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阀门组件包括摆动杆,该摆动杆内端转动连接在容置槽内,该摆动杆的外端的一侧连接有绳索,另一侧连接有弹性件,该摆动杆的中
部设有推动杆,该推动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有T型块,该T 型块在初始状态下位于开设在支撑体上的T型槽内。
[0012]优选的,所述支撑体周边均布设有至少三组滚动轮。
[0013]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1)通过回型热交换管的设置,采用热交换管可以有效利用锅炉加热水体的剩余热量,提高了能量利用率;采用加热后的空气置换管道内的蒸汽可以降低冷凝,从而减少管道内的积液;
[0015](2)通过收集桶的设置,采用收集桶对排出的水蒸气冷凝收集,并将水输送到储水箱进行循环利用,降低水资源消耗,减少了水处理成本,缩短了谁原料储备消耗的施工时间,提升施工效率;
[0016](3)通过弹性件和拉板的设置,弹性件连接于拉板和摆动杆之间,使阀门组件的初始位置处于关闭状态,保证膨胀体水蒸气通入过程中,能够逐渐膨胀起来,从而,保证内衬管能够通过膨胀体的挤压紧密贴合在原管道破碎处;
[0017](4)通过绳索的设置,随着膨胀体向外部扩张,将绳索随之被拉紧,进而,会使阀门组件开启,处于膨胀体内部的水蒸气会从阀门组件排出,实现阀门组件的限压功能,避免膨胀体内部压力过大造成危险。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流程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工作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修复器的外观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修复器的剖视图;
[0023]图5为图4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24]图6为本技术的膨胀体的剖视图;
[0025]图7为图6中B处局部放大图;
[0026]附图标识:
[0027]1、储气罐;11、第三导管;2、锅炉;3、储水罐;4、收集桶;5、修复组件;51、三通器;52、主通道;53、修复器;531、支撑体;532、膨胀体;533、阀门组件;5331、摆动杆;5332、推动杆;5333、T型块;5334、T型槽;534、绳索;535、弹性件;536、拉板;54、内衬管;55、滚动轮;6、回型热交换管; 61、第二导管;7、净水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
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如图1所示,结合图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热塑成型内衬修复系统的水循环机构,参考附图1,包括锅炉2、储水罐3和修复组件5,且锅炉2、储水罐3和修复组件5通过第一导管31串联在一起,锅炉2包括外壳和设于外壳内腔中的内胆,且在外壳与内胆之间的间隔中设有回型热交换管6,该回型热交换管6的一端连通于该锅炉2一侧的储气罐1,且回型热交换管6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导管61与修复组件5连通;储气罐1通过第三导管11与修复组件5连通,该修复组件5的一侧连通有收集桶4,且收集桶4与储水罐3相通。首先,将修复组件5导入内衬管道S内,并导至发生破损的位置,然后,将储水罐3内的水导入锅炉2,并产生蒸汽,进一步导入修复组件5内,通过修复组件5对破损管道壁进行修复。
[0030]储水罐3的外侧设有净水器7,且净水器7安装在水源与储水罐3之间的导水管上。储水罐3在循环水有消耗减少时,由水源供水,通过净水器7软化过滤。
[0031]修复组件5包括三通器51,在三通器51的一侧部分别与第一导管31、第二导管61和第三导管11连通,在三通器51的另一侧部设有主通道52,且主通道52与修复器53相连,该修复器53外部套设有内衬管54。在向破损管道导入修复组件5前,首先在修复组件5外部套设内衬管54,然后将内衬管54输送至原管道内部发生破损的位置,锅炉2内的蒸汽通过第一导管31进入修复器5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热塑成型内衬修复系统的水循环机构,包括锅炉(2)、储水罐(3)和修复组件(5),且锅炉(2)、储水罐(3)和修复组件(5)通过第一导管(31)串联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2)包括外壳和设于外壳内腔中的内胆,且在外壳与内胆之间的间隔中设有回型热交换管(6),该回型热交换管(6)的一端连通于该锅炉(2)一侧的储气罐(1),且回型热交换管(6)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导管(61)与修复组件(5)连通;所述储气罐(1)通过第三导管(11)与修复组件(5)连通,所述修复组件(5)用于套设在内衬管道(S)中,所述修复组件(5)的一侧连通有收集桶(4),且收集桶(4)与储水罐(3)相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塑成型内衬修复系统的水循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罐(3)的外侧设有净水器(7),且净水器(7)安装在水源与储水罐(3)之间的导水管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热塑成型内衬修复系统的水循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组件(5)包括三通器(51),在三通器(51)的一侧部分别与第一导管(31)、第二导管(61)和第三导管(11)连通,在三通器(51)的另一侧部设有主通道(52),且主通道(52)与修复器(53)相连,该修复器(53)外部套设有内衬管(54)。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热塑成型内衬修复系统的水循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家艳张维杰郭在能冯堂军陈晓欣赵新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望新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