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风除水器及除水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除水
,特别是涉及一种旋风除水器及除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多数用于脱除气体中水或气液分离的除水装置使用冷凝板进行冷凝除水,通过设置多个冷凝板或者冷凝折板,增大除水装置与待处理气体或气液混合物的接触面积,但是这种结构对提高除水效率非常有限,导致现有除水装置的除水效率低,扩展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风除水器及除水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气液分离效率,从而提高除水效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旋风除水器,包括外壳体及设于所述外壳体内的第一内筒体;所述外壳体具有下底、上顶及设置在所述下底与所述上顶之间的侧壁,所述侧壁上设有一进气口,所述上顶上设置有排气口;所述第一内筒体设置在所述下底上,所述第一内筒的外壁和所述外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气体通道,所述第一内筒体内为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排气口相联通;所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风除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及设于所述外壳体内的第一内筒体;所述外壳体具有下底、上顶及设置在所述下底与所述上顶之间的侧壁,所述侧壁上设有一进气口,所述上顶上设置有排气口;所述第一内筒体设置在所述下底上,所述第一内筒的外壁和所述外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气体通道,所述第一内筒体内为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排气口相联通;所述第一内筒体上设有供从所述进气口进入的气体进入所述第一内腔的进气单元;气体通过所述外壳体上的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第一气体通道,再通过所述进气单元进入所述第一内腔,进入所述第一内腔内的气体由所述排气口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除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单元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内筒体侧壁上的第一内筒进气口,所述第一内筒进气口设置的位置能使从所述进气口进入的气体在所述第一气体通道内行进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内筒体的外周的三分之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除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单元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内筒体的管壁上的若干供进入所述第一气体通道的气体进入所述第一内腔内的第一内筒进气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风除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筒进气孔均匀分置于所述第一内筒体的筒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旋风除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体通道沿气体流动方向逐渐缩小。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除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除水器还包括设于所述下底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内筒体内的第二内筒体,所述第一内筒体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内筒体的外壁之间形成顶端封闭的第二气体通道,所述第二内筒体内为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与所述排气口相联通;所述第一内筒体的管壁上设有供从所述进气口进入的气体进入所述第二气体通道的第一内筒进气孔,所述第二内筒体的管壁上设有供从所述进气单元进入所述第二气体通道的气体进入所述第二内腔的若干第二内筒进气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风除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筒进气孔均匀布置于所述第二内筒体的管壁上。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风除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所述第一内筒体及所述第二内筒体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气体通道、所述第二气体通道均呈环形通道。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风除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体通道呈渐缩状环形通道。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除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除水器还包括进气管,所述外壳体的侧壁沿切向连接所述进气管。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除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上的排气口处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开设有若干排气孔。12.一种除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旋风除水器。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除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水装置还包括除水单元,所述除水单元包括中空管,所述中空管内形成流道,所述中空管的管壁上设有至少一个供气体进入所述流道的进气孔和至少一个供气体排出所述流道的出气孔。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除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姜诗中,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必修福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