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网络的元素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6214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力网络的元素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电网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生成待识别区域的电力网络对应的仿真电力网络模型,仿真电力网络模型包括变电站;获取各变电站的最大负载值和初始工作效率,并在仿真电力网络模型中按预设攻击策略攻击至少一个第一变电站;在仿真电力网络模型中按预设恢复策略恢复全部被攻击的第一变电站中的第二变电站;按预设计分策略计算各第二变电站的实时分值,并将与大于或等于预设分值的实时分值所对应的第二变电站作为仿真电力网络模型中的目标元素。本发明专利技术考虑到了电力网络间的运维弹性,能够精准识别出目标元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力网络的元素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网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力网络的元素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网络也发展迅猛,并且电力网络的正常工作能够稳定且持续地向负载正常供电,能够有效避免断电事故。需要注意的是,电力网络的大规模互联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升电能的传输距离,但同时,若电力网络出现局部故障,将增大将局部故障传输到大区域电力网络甚至整个电力网络的可能性,进而影响电力网络的正常运行,甚至导致电力网络的全面瘫痪。另外,当电力网络出现故障时,还需要考虑电力网络中的电站和电力线路富有弹性的性质,对应的网络弹性(cyber resilience)也可称为运维弹性(operational resilience),可表示电力网络在遇到故障时的快速恢复和持续运行的能力。
[0003]常规做法往往仅能够对处于相对静态的电力网络中的重要元素进行识别,但未考虑到电力网络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维弹性,无法做到对电力网络中重要元素的精准识别,降低了电力网络的预警性能,无法保障电力网络的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力网络的元素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至少解决上述部分技术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力网络的元素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生成待识别区域的电力网络对应的仿真电力网络模型,其中,所述仿真电力网络模型包括变电站;获取各变电站的最大负载值和初始工作效率,并在所述仿真电力网络模型中按预设攻击策略攻击至少一个第一变电站,其中,所述第一变电站为初始工作效率大于或等于预设工作效率的变电站;在所述仿真电力网络模型中按预设恢复策略恢复全部被攻击的第一变电站中的第二变电站,其中,所述第二变电站为被攻击后的第一变电中第一负载值小于或等于对应最大负载值的变电站;按预设计分策略计算各第二变电站的实时分值,并将与大于或等于预设分值的实时分值所对应的第二变电站作为所述仿真电力网络模型中的目标元素。
[000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各变电站的最大负载值的步骤,包括:获取各变电站的初始负载值;根据各变电站的初始负载值和与各变电站对应的预设最大容忍度计算各变电站的最大负载值。
[000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各变电站的初始负载值的步骤,包括:
获取与各变电站连接的用电设备的设备负载值,并根据各设备负载值计算各变电站的初始负载值。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在所述仿真电力网络模型中按预设恢复策略恢复全部被攻击的第一变电站中的第二变电站的步骤,包括:获取第二变电站的目标工作效率;根据所述第二变电站的目标工作效率的n次函数计算各第二变电站的功率恢复量;根据所述功率恢复量执行对所述第二变电站的恢复操作。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仿真电力网络模型中按预设恢复策略恢复全部被攻击的第一变电站中的第二变电站的步骤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检测到所述仿真电力网络模型中存在至少两个第三变电站,则判定出现级联失效现象,其中,所述第三变电站为全部第一变电站中第二负载值大于对应最大负载值的变电站。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按预设计分策略计算各第二变电站的实时分值的步骤,包括:获取所述仿真电力网络模型的第一电能和第二电能,其中,所述第一电能为目标变电站受到攻击前的仿真电力网络模型的电能,所述第二电能为所述目标变电站受到攻击后的仿真电力网络模型的电能;将所述第一电能与所述第二电能的差值作为所述目标变电站的实时分值,其中,所述目标变电站为全部第二变电站中的任一第二变电站。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仿真电力网络模型还包括输电线,所述在所述仿真电力网络模型中按预设攻击策略攻击至少一个第一变电站的步骤,还包括:在所述仿真电力网络模型中按预设攻击策略攻击至少一条目标输电线,其中,所述目标输电线为外接用电设备的输电线。
[0012]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力网络的元素识别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生成模块,用于生成待识别区域的电力网络对应的仿真电力网络模型,其中,所述电力网络包括变电站和输电线;攻击模块,用于获取各变电站的最大负载值和初始工作效率,并在所述仿真电力网络模型中按预设攻击策略攻击至少一个第一变电站和/或至少一条目标输电线,其中,所述第一变电站为初始工作效率大于或等于预设工作效率的变电站,所述目标输电线为外接用电设备的输电线;恢复模块,用于在所述仿真电力网络模型中按预设恢复策略恢复全部被攻击的第一变电站中的第二变电站,其中,所述第二变电站为被攻击后的第一变电中第一负载值小于或等于对应最大负载值的变电站;识别模块,用于按预设计分策略计算各第二变电站的实时分值,并将与大于或等于预设分值的实时分值所对应的第二变电站作为所述仿真电力网络模型中的目标元素。
[0013]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处理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提供的电力网络的元素识别方法。
[0014]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提供的电力网络的元素识别方法。
[001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网络的元素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获取仿真电力网络模型中的各变电站的最大负载值和初始工作效率,并根据预设攻击策略攻击各变电站,随后按预设恢复策略对恢复攻击后的变电站,在攻击和恢复之后能够计算出各变电站的分值,通过分值大小的比较确定出仿真电力网络模型中的目标元素,并且考虑到了电网间的运维弹性,能够精准识别出目标元素。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7]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网络的元素识别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网络的元素识别方法所涉及的仿真电力网络模型的模型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网络的元素识别方法所涉及的包含变电站和一级负载的模型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网络的元素识别方法所涉及的攻击输电线的模型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网络的元素识别方法所涉及的出现级联效应的模型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网络的元素识别方法所涉及的电能变化示意图;图8示出了未考虑电力网络运维弹性的电能变化示意图;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网络的元素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生成待识别区域的电力网络对应的仿真电力网络模型,其中,所述仿真电力网络模型包括变电站;获取各变电站的最大负载值和初始工作效率,并在所述仿真电力网络模型中按预设攻击策略攻击至少一个第一变电站,其中,所述第一变电站为初始工作效率大于或等于预设工作效率的变电站;在所述仿真电力网络模型中按预设恢复策略恢复全部被攻击的第一变电站中的第二变电站,其中,所述第二变电站为被攻击后的第一变电中第一负载值小于或等于对应最大负载值的变电站;按预设计分策略计算各第二变电站的实时分值,并将与大于或等于预设分值的实时分值所对应的第二变电站作为所述仿真电力网络模型中的目标元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网络的元素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各变电站的最大负载值的步骤,包括:获取各变电站的初始负载值;根据各变电站的初始负载值和与各变电站对应的预设最大容忍度计算各变电站的最大负载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网络的元素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各变电站的初始负载值的步骤,包括:获取与各变电站连接的用电设备的设备负载值,并根据各设备负载值计算各变电站的初始负载值。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网络的元素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仿真电力网络模型中按预设恢复策略恢复全部被攻击的第一变电站中的第二变电站的步骤,包括:获取第二变电站的目标工作效率;根据所述第二变电站的目标工作效率的n次函数计算各第二变电站的功率恢复量;根据所述功率恢复量执行对所述第二变电站的恢复操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网络的元素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仿真电力网络模型中按预设恢复策略恢复全部被攻击的第一变电站中的第二变电站的步骤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检测到所述仿真电力网络模型中存在至少两个第三变电站,则判定出现级联失效现象,其中,所述第三变电站为全部第一变电站中第二负载值大于对应最大负载值的变电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网络的元素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预设计分策略计算各第二变电站的实时分值的步骤,包括:获取所述仿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数联云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