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卫星测控的转台及卫星测控移动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6031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卫星测控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用于卫星测控的转台和卫星测控移动站,转台包括:底座、连接框、第一下连接件、第一电机组件、第一上连接件、第二电机组件和顶座;连接框位于底座的上方,包括第一轴向通道和第二轴向通道,第一轴向通道和第二轴向通道错位排布,并呈十字交叉状;第一轴向通道位于第二轴向通道的下方;第一电机组件设置在第一轴向通道内,包括内定子和外转子,内定子通过第一下连接件与底座固定连接,外转子与连接框固定连接;第二电机组件设置在第二轴向通道内,包括外定子和内转子,内转子通过第一上连接件与顶座固定连接,外定子与连接框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转台小巧、便于携带,能使天线平稳跟星,适用野外的恶劣环境。恶劣环境。恶劣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卫星测控的转台及卫星测控移动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卫星测控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卫星测控的转台及卫星测控移动站。

技术介绍

[0002]测控站的任务是直接对航天器进行跟踪测量、遥测、遥控和通信等,它将接收到的测量、遥测信息传送给航天控制中心,根据航天控制中心的指令与航天器通信,并配合控制中心完成对航天器的控制。
[0003]现有的便携式移动测控基站的转台大部分采用XY转台,因为XY转台相比AE转台结构更加简单、重量更轻。目前便携式移动测控站中的XY转台使用的是电机、行星减速机和谐波减速机共同作用,电机转速快,需要减速机降低转速,但是降低转速后扭矩会增大。但是电机、行星减速机和谐波减速机的组合模块电机初始转速大,需要很大减速比才可以满足要求,但往往受限于设备的额定转矩,当转速降到满足天线跟星要求时,浪费了很大的扭矩,而且设备的额定扭矩有限,超出额定扭矩会严重耗损减速机,扭矩的浪费还使得扭矩不足,无法抵御野外恶劣的环境,例如大风。又由于电机、行星减速机和谐波减速机为组合模块,要将电机、行星减速机和谐波减速机串联起来,使得转台的轴向长度很长,导致只能单侧固定天线,造成天线的固定稳,更不适合野外的环境。
[0004]因此,亟需开发一种用于卫星测控的转台,不浪费扭矩,便于携带,能够适应野外的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卫星测控的转台及卫星测控移动站,该转台小巧、便于携带,能够不浪费扭矩,还能使天线平稳跟星,适用野外的恶劣环境。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卫星测控的转台,包括:底座、连接框、第一下连接件、第一电机组件、第一上连接件、第二电机组件和顶座;所述连接框位于底座的上方,包括第一轴向通道和第二轴向通道,第一轴向通道和第二轴向通道错位排布,并呈十字交叉状;第一轴向通道位于第二轴向通道的下方;所述第一电机组件设置在第一轴向通道内,包括内定子和外转子,内定子通过第一下连接件与底座固定连接,外转子与连接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组件设置在第二轴向通道内,包括外定子和内转子,内转子通过第一上连接件与顶座固定连接,外定子与连接框固定连接。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示例实施方式,所述转台还包括第一固定圈和第二固定圈,第一固定圈固定连接外转子和连接框;第二固定圈固定连接外定子和连接框。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示例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固定圈与第一下连接件设置在第一轴向通道的同一端,内定子穿过第一固定圈的内圈与第一下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圈与第一上连接件设置在第二轴向通道的同一端,内转子穿过第二固定圈的内圈与第一上连接
件固定连接;第一下连接件的下部与底座固定连接,第一上连接件的上部与顶座固定连接。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示例实施方式,所述转台还包括第二下连接件、第二上连接件、第一加强圈、第二加强圈、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第二下连接件、第一加强圈和第一轴承均设置在第一轴向通道的与第一下连接件不同的一端;第二上连接件、第二加强圈和第二轴承均设置在第二轴向通道的与第一上连接件不同的一端;所述第一加强圈包括第一内圈和第一外圈,所述第二下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轴,该第一连接轴穿过第一内圈,第一轴承的内圈与第一连接轴连接,第一轴承的外圈与第一内圈连接,第一外圈与连接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强圈包括第二内圈和第二外圈,所述第二上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轴,该第二连接轴穿过第二内圈,第二轴承的内圈与第二连接轴连接,第二轴承的外圈与第二内圈连接,第二外圈与连接框固定连接;第二下连接件的下部与底座固定连接,第二上连接件的上部与顶座固定连接。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示例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加强圈的第一内圈的内壁为阶梯状,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外壁为倒阶梯状,该第一轴承的外圈与第一内圈的阶梯状卡合,第一轴承的内圈与第一连接轴的倒阶梯状卡合;所述第二加强圈的第二内圈的内壁为阶梯状,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外壁为倒阶梯状,该第二轴承的外圈与第二内圈的阶梯状卡合,第二轴承的内圈与第二连接轴的倒阶梯状卡合。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示例实施方式,所述转台还包括第一孔用卡簧、第一轴用卡簧、第二孔用卡簧和第二轴用卡簧;所述第一内圈上设有第一孔用凹槽,该第一孔用卡簧插入第一孔用凹槽,使第一轴承的外圈卡在第一孔用卡簧和第一内圈的凸起的阶梯之间;所述第一连接轴上设有第一轴用凹槽,该第一轴用卡簧插入第一轴用凹槽,使第一轴承的内圈卡在第一轴用卡簧和第一连接轴的凸起的阶梯之间;所述第二内圈上设有第二孔用凹槽,该第二孔用卡簧插入第二孔用凹槽,使第二轴承的外圈卡在第二孔用卡簧和第二内圈的凸起的阶梯之间;所述第二连接轴上设有第二轴用凹槽,该第二轴用卡簧插入第二轴用凹槽,使第二轴承的内圈卡在第二轴用卡簧和第二连接轴的凸起的阶梯之间。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示例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加强圈还包括多根第一连接条,该第一连接条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一内圈和第一外圈;所述第二加强圈还包括多根第二连接条,该第二连接条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二内圈和第二外圈。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示例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加强圈还包括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设置在第一内圈和第一外圈之间;所述第二加强圈还包括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设置在第二内圈和第二外圈之间。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示例实施方式,所述转台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在底座的
上方,位于第一轴向通道的一侧,并靠近第一轴向通道。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第二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卫星测控移动站,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天线、所述用于卫星测控的转台和基座;所述转台的顶座与天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台的底座与基座的顶部固定连接。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示例实施方式,所述天线包括抛物面反射器和馈源,所述馈源位于抛物面反射器的焦点上。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示例实施方式,所述抛物面反射器的直径为1.5

3m,优选1.8m。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将电机设置在连接框内,第一电机组件带动连接框旋转,第二电机组件带动顶座旋转,本专利技术的电机结构简单、小巧,便于携带。由于只采用电机,电机两端都能够与顶座、底座固定,加固了整个转台,使天线追星更加平稳。电机设置在连接框内部,各个结构紧凑地结合,更能适应野外恶劣的环境。
附图说明
[0019]图1示意性示出了用于卫星测控的转台的立体图。
[0020]图2示意性示出了用于卫星测控的转台的爆炸图。
[0021]图3示意性示出了转台的剖面图。
[0022]图4示意性示出了第一加强圈的结构图。
[0023]图5示意性示出了图3中A的放大图。
[0024]图6示意性示出了用于卫星测控的转台的使用状态图。
[0025]图7示意性示出了用于卫星测控的转台的使用状态图(另一种状态)。
[0026]图8示意性示出了卫星测控移动站的结构图。
[0027]其中,100—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天线测控的转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连接框(5)、第一下连接件(2)、第一电机组件(4)、第一上连接件(12)、第二电机组件(10)和顶座(9);所述连接框(5)位于底座(1)的上方,包括第一轴向通道和第二轴向通道,第一轴向通道和第二轴向通道错位排布,并呈十字交叉状;第一轴向通道位于第二轴向通道的下方;所述第一电机组件(4)设置在第一轴向通道内,包括内定子和外转子,内定子通过第一下连接件(12)与底座(1)固定连接,外转子与连接框(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组件(10)设置在第二轴向通道内,包括外定子和内转子,内转子通过第一上连接件(2)与顶座(9)固定连接,外定子与连接框(5)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天线测控的转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固定圈(3)和第二固定圈(11),第一固定圈(3)固定连接外转子和连接框(5);第二固定圈(11)固定连接外定子和连接框(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天线测控的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圈(3)与第一下连接件(2)设置在第一轴向通道的同一端,内定子穿过第一固定圈(3)的中部与第一下连接件(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圈(11)与第一上连接件(12)设置在第二轴向通道的同一端,内转子穿过第二固定圈(11)的中部与第一上连接件(12)固定连接;第一下连接件(2)的下部与底座(1)固定连接;第一上连接件(12)的上部与顶座(9)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天线测控的转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下连接件(13)、第二上连接件(8)、第一加强圈(15)、第二加强圈(6)、第一轴承(14)和第二轴承(7);第二下连接件(13)、第一加强圈(15)和第一轴承(14)均设置在第一轴向通道的与第一下连接件(2)不同的一端;第二上连接件(8)、第二加强圈(6)和第二轴承(7)均设置在第二轴向通道的与第一上连接件(12)不同的一端;所述第一加强圈(15)包括第一内圈和第一外圈,所述第二下连接件(13)包括第一连接轴,该第一连接轴穿过第一内圈,第一轴承(14)的内圈与第一连接轴连接,第一轴承(14)的外圈与第一内圈连接,第一外圈与连接框(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强圈(6)包括第二内圈和第二外圈,所述第二上连接件(8)包括第二连接轴,该第二连接轴穿过第二内圈,第二轴承(7)的内圈与第二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启东赵磊周欢陈天运王小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驭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