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聚类分析的线损校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85813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线损校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依据低压台区LVA0与低压台区LVA0邻近的低压台区LV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聚类分析的线损校正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网
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线损校正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线路损耗是供电过程中必然发生的,且无法避免的。虽然线路损耗无法避免,但是一些因素导致的线路损耗可以,例如线路老化、接头氧化等问题导致的线路损耗。线路损耗为供电量与售电量之差,然后根据线损率对线损进行分析,分析线损产生的原因。但是仅凭实际线损率和线损率阈值之间的差异来对线损进行分析,再确认线损偏大的原因,实际上会存在较大分析错误,这就会导致一些线损异常的情况未被及时发现,一些实际上线损是正常的线损却被误认为是异常线损,反复排查也未发现线损异常的问题,这就会造成一些非必要的人力物力耗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线损校正方法,利用某个低压台区以及与该台区相邻的低压台区的用电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出线损校正系数并对该台区即时线损进行校正,降低了线损误判,从而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基于聚类分析的线损校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S1)依据低压台区LVA0中节点L0在t时刻的用电数据计算节点L0在t时刻的即时线损ΔP0,依据与低压台区LVA0邻近的低压台区LVA
i
内与节点L0属于同类型的节点L
i
在t时刻的用电数据计算节点L
i
在t时刻的即时线损ΔP
i
,其中,i=1,2,3

,n,n为自然数;
[0007]S2)依据节点L0的历史用电数据计算节点L0在t时刻的历史同期线损ΔP
′0,依据节点L
i
的历史用电数据计算节点L
i
在t时刻的历史同期线损ΔP

i

[0008]S3)依据节点L0的历史用电数据并以周为计量时间单位计算节点L0的历史线损ΔP
″0,依据节点L
i
的历史用电数据并以周为计量时间单位计算节点L
i
的历史线损ΔP

i

[0009]S4)对即时线损ΔP0和即时线损ΔP
i
、历史同期线损ΔP
′0和历史同期线损ΔP

i
、历史线损ΔP
″0和历史线损ΔP

i
、历史线损ΔP
″0以及历史线损ΔP

i
分别进行聚类分析,依据对即时线损ΔP0和即时线损ΔP
i
、历史同期线损ΔP
′0和历史同期线损ΔP

i
、历史线损ΔP
″0和历史线损ΔP

i
的聚类分析得出即时线损横向校正系数依据对历史线损ΔP
″0以及历史线损ΔP

i
的聚类分析得出即时线损纵向校正系数依据下式对即时线损ΔP0进行校正:
[0010][0011]其中,ΔP

为校正后的节点L0在t时刻的即时线损。
[0012]上述基于聚类分析的线损校正方法,在对历史线损ΔP
″0以及历史线损ΔP

i
进行
聚类分析时,还对处于历史同期的历史线损ΔP
″0和历史线损ΔP

i
进行聚类分析。
[0013]上述基于聚类分析的线损校正方法,在对即时线损ΔP0和即时线损ΔP
i
、历史同期线损ΔP
′0和历史同期线损ΔP

i
、历史线损ΔP
″0和历史线损ΔP

i
、历史线损ΔP
″0以及历史线损ΔP

i
分别进行聚类分析时,引入实验室测得的线损作为基准线损ΔP


[0014]上述基于聚类分析的线损校正方法,设依据对即时线损ΔP0和即时线损ΔP
i
聚类分析得出的即时线损横向校正系数为设依据历史同期线损ΔP
′0和历史同期线损ΔP

i
聚类分析得出的即时线损横向校正系数为设依据历史线损ΔP
″0和历史线损ΔP

i
聚类分析得出的即时线损横向校正系数为则即时线损横向校正系数由下式计算得到:
[0015][0016]上述基于聚类分析的线损校正方法,在依据对历史线损ΔP
″0以及历史线损ΔP

i
的聚类分析得出即时线损纵向校正系数时,引入环境因素影响系数对历史线损ΔP
″0以及历史线损ΔP

i
进行校正。
[0017]上述基于聚类分析的线损校正方法,环境因素影响系数至少包括温度影响系数κ
T
与湿度影响系数κ
W
中的一种。
[0018]上述基于聚类分析的线损校正方法,在环境因素影响系数中,温度影响系数κ
T
与湿度影响系数κ
W
通过下式复合成温湿度影响系数κ:
[0019][0020]其中,为电阻率温度系数;T为日间平均温度;T

为常温20℃;W

为日间平均湿度;W

为日常湿度30%;||为取绝对值。
[0021]上述基于聚类分析的线损校正方法,低压台区LVA0和与低压台区LVA0邻近的低压台区LVA
i
同属于同一个变压电站下的低压台区。
[002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取得了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23]本专利技术基于对低压台区及其相邻的低压台区用电数据(包含历史用电数据)进行线损计算分析,并基于时间轴的横向与纵向对线损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对即时线损进行校正的时线损横向校正系数和即时线损纵向校正系数然后对即时线损进行校正,利用校正后的即时线损与线损阈值进行对比并对异常线损进行分析,实际异常线损误报率降低了36%,漏报率降低了82%。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智能电表运行误差诊断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基于聚类分析的线损校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6]S1)依据低压台区LVA0中节点L0在t时刻的用电数据计算节点L0在t时刻的即时线损ΔP0,依据与低压台区LVA0邻近的低压台区LVA
i
内与节点L0属于同类型的节点L
i
在t时刻的用电数据计算节点L
i
在t时刻的即时线损ΔP
i
,其中,i=1,2,3

,n,n为自然数;低压台区LVA0和与低压台区LVA0邻近的低压台区LVA
i
同属于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聚类分析的线损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依据低压台区LVA0中节点L0在t时刻的用电数据计算节点L0在t时刻的即时线损ΔP0,依据与低压台区LVA0邻近的低压台区LVA
i
内与节点L0属于同类型的节点L
i
在t时刻的用电数据计算节点L
i
在t时刻的即时线损ΔP
i
,其中,i=1,2,3

,n,n为自然数;S2)依据节点L0的历史用电数据计算节点L0在t时刻的历史同期线损ΔP
′0,依据节点L
i
的历史用电数据计算节点L
i
在t时刻的历史同期线损ΔP

i
;S3)依据节点L0的历史用电数据并以周为计量时间单位计算节点L0的历史线损ΔP
″0,依据节点L
i
的历史用电数据并以周为计量时间单位计算节点L
i
的历史线损ΔP

i
;S4)对即时线损ΔP0和即时线损ΔP
i
、历史同期线损ΔP
′0和历史同期线损ΔP

i
、历史线损ΔP
″0和历史线损ΔP

i
、历史线损ΔP
″0以及历史线损ΔP

i
分别进行聚类分析,依据对即时线损ΔP0和即时线损ΔP
i
、历史同期线损ΔP
′0和历史同期线损ΔP

i
、历史线损ΔP
″0和历史线损ΔP

i
的聚类分析得出即时线损横向校正系数依据对历史线损ΔP
″0以及历史线损ΔP

i
的聚类分析得出即时线损纵向校正系数依据下式对即时线损ΔP0进行校正:其中,ΔP

为校正后的节点L0在t时刻的即时线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聚类分析的线损校正方法法,其特征在于,在对历史线损ΔP
″0以及历史线损ΔP

i
进行聚类分析时,还对处于历史同期的历史线损ΔP
″0和历史线损Δ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舟江革力周政雷陈珏羽李刚李捷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