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片、电芯及其制备方法、电池和动力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极片、电芯及其制备方法、电池和动力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离子电芯作为目前市场上应用比较广泛的动力电池,与传统铅酸电池相比,其拥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性能、高循环寿命等特点,能够满足目前市场上需求的高输出功率、高续航能力、更长使用总里程的开发要求。但是作为追求高功率输出的PHEV/HEV车型,需要很高的脉冲功率,来满足汽车的瞬间加速,以便于汽车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将速度增加到最高值。
[0003]作为混合动力车型PHEV,需要输出更高的脉冲功率,包括脉冲放电功率和脉冲充电功率。提升脉冲放电功率是为了提升汽车的加速度,提升充电功率是为了在汽车刹车时进行电量回收,都是对电芯的基本性能要求。
[0004]目前锂电池电极多采用单次涂布、单次辊压的技术,电池厂家单次/多次涂布均采用一种材料,这样涂覆在最外层的材料并不能充分发挥功率性能,不利于材料功率性能的充分发挥。同时,材料单次辊压后压实不均匀,极片厚度反弹较大,并且过小的压实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体;多层活性物质层,所述多层活性物质层层叠设置在所述集流体表面上,其中,沿远离所述集流体的方向,所述多层活性物质层中的活性物质的倍率逐层升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2~5层所述活性物质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二活性物质层和第三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和所述第三活性物质层沿远离所述集流体的方向层叠设置在所述集流体表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为正极片,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中活性物质的倍率、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中活性物质的倍率和所述第三活性物质层中活性物质的倍率之比为1:(1.1~1.3):(1.4~1.6);任选地,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中活性物质为镍钴锰酸锂、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中活性物质为镍钴锰酸锂,所述第三活性物质层中活性物质为镍钴锰酸锂;任选地,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压实密度为3.4~3.5mg/mm3,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的压实密度为3.5~3.6mg/mm3,所述第三活性物质层的压实密度为3.55~3.65mg/mm3;任选地,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厚度为30~40μm,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的厚度为30~40μm,所述第三活性物质层的厚度为25~35μ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为负极片,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中活性物质的倍率、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中活性物质的倍率和所述第三活性物质层中活性物质的倍率之比为1:(1.05~1.15):(1.15~1.2);任选地,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中活性物质为石墨、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中活性物质为石墨,所述第三活性物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昌,王守兵,尹海旭,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