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炉炉顶并列式双料罐减压环保放散结构及其放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85775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炉炉顶并列式双料罐减压环保放散结构,包括通过第一管道连通的第一料罐和第二料罐,第一管道上设置有联通均压阀,联通均压阀两侧的第一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截止阀和第二截止阀,第一截止阀与第一料罐之间的第一管道上还分别连接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第二截止阀与第二料罐之间的第一管道上还分别连接第四管道和第五管道,第二管道和所述第四管道还连接氮源,第三管道和第五管道均连接至除尘管网,第二管道和第四管道上均设置有二次均匀阀,第三管道和第五管道上均设置有放散阀和截止阀。还公布了其放散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用最少的氮气量和最少的设备实现高炉料罐均压和环保放散,保证高炉操作的功能性和经济实用性,性价比很高。性价比很高。性价比很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炉炉顶并列式双料罐减压环保放散结构及其放散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炉炉顶并列式双料罐减压环保放散结构及其放散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高炉炉顶并列式双料罐在行业内应用较为广泛,两个料罐分别装焦炭和矿石,料罐有装料工序和布料工序,装料工序需要料罐在常压状态下进行,布料过程需要料罐在略大于或等于高炉顶压状态下进行,布料工序料罐充压一般使用煤气和N2,布料前分CO一次均压和氮气二次均压,布料过程氮气常开,直至布料结束后开闭。
[0003]由于在装料过程中矿石和焦炭的逸尘现象以及炉顶布料时下密封阀处不稳定气流导致炉顶气流携带瓦斯灰进入料罐,料罐放散时气体携带有大量的扬尘,污染大气。
[0004]目前,钢铁企业使用炉顶并列式双料罐高炉将目光开始向环保型炉顶和炉顶放散煤气回收聚焦。在环保型炉顶方面,部分环保厂家开始研制带有烟尘导流积尘功能和自卸灰功能的旋风除尘器以及外建布袋除尘器进行卸灰,该研究领域成果实践取得了较为理性的成果;在炉顶放散煤气回收方面,使用CO和氮气均压的炉顶操作,料罐放散气体中CO含量为(5

10)%左右,使用纯氮气均压的炉顶操作,料罐放散气体CO中含量为(0.5

1)%左右,部分研究学者在高压引流气体方面做了研究,但是该方面的研究成果偏弱。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炉炉顶并列式双料罐减压环保放散结构及其放散方法,用最少的氮气量和最少的设备实现高炉料罐均压和环保放散,保证高炉操作的功能性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为一种高炉炉顶并列式双料罐减压环保放散结构,包括通过第一管道连通的第一料罐和第二料罐,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联通均压阀,所述联通均压阀两侧的所述第一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截止阀和第二截止阀,所述第一截止阀与所述第一料罐之间的所述第一管道上还分别连接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所述第二截止阀与所述第二料罐之间的所述第一管道上还分别连接第四管道和第五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第四管道还连接氮源以用于补充氮气,所述第三管道和所述第五管道均连接至除尘管网,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第四管道上均设置有二次均匀阀,所述第三管道和所述第五管道上均设置有放散阀和截止阀。
[0008]进一步的,各所述截止阀均为手动截止阀。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料罐和第二料罐共用一个除尘管网。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管道的安装位置与所述第三管道的安装位置最大限度靠近所述第一料罐,满足安装空间和位置要求即可。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四管道的安装位置与所述第五管道的安装位置最大限度靠近所述第二料罐,满足安装空间和位置要求即可。
[0012]一种高炉炉顶并列式双料罐减压环保放散结构的放散方法,包括:
[0013]第一批布料的两个料罐需要单用二次均压阀充压至工作状态;
[0014]后续布料时选择其中一个料罐作为待放散料罐,另一个料罐作为待充压料罐,利用待放散料罐的废气通过联通均压阀对待充压料罐进行一次均压,再通过二次均压阀对待充压料罐进行补压;
[0015]如此正常循环装布料操作即可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0017]a.炉顶没有CO均压,高炉均压介质(工业CO成本大约0.06元/M3左右,工业氮气成本约0.09元/M3左右)成本,配套CO设备(回压管、煤气均压阀、管道、疏水装置、保温装置、计量仪表etc.)及维护费用消失,间接影响到高炉检修时因为处理煤气消耗的氮气和压缩空气(安全需要)和处理煤气的时间消耗,缩短检修时间,增加了高炉正常运转出铁时间,高炉运转率提高,吨铁成本降低;
[0018]b.管网和料罐固定容积最小化降低氮气的消耗量;
[0019]c.利用待放散料罐(第一料罐或第二料罐)的废气通过联通均压阀对待充压料罐(第二料罐或第一料罐)进行一次均压,再次降低氮气消耗量;
[0020]d.目前大多数高炉受料斗处均有布袋除尘点,而释放废气的料罐实现半压放散降压排放至除尘管网,达到了绿色排放的要求;通过大量计算以及现场实际检测分析,CO含量很低,远离CO爆炸范围,无爆炸危险,安全性很高,同时两个料罐无需每个都单独适配布袋除尘点,共用一个或者直接利用就近普通除尘风机排放即可,不需要单独设置引流装置或煤气类专业鼓风机,完全满足环保排放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高炉炉顶并列式双料罐减压环保放散结构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料罐;2、第二料罐;3、第一管道;4、第二管道;5、第三管道;6、第四管道;7、第五管道;8、联通均压阀;9.第一截止阀;10.第二截止阀;11.二次均压阀;12.放散阀;13.截止阀;14.除尘管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如图1所示,一种高炉炉顶并列式双料罐减压环保放散结构,包括通过第一管道3连通的第一料罐1和第二料罐2,所述第一管道1上设置有联通均压阀8,所述联通均压阀8两侧的所述第一管道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截止阀9和第二截止阀10,所述第一截止阀9与所述第一料罐之1间的所述第一管道3上还分别连接第二管道4和第三管道5,所述第二截止阀10与所述第二料罐2之间的所述第一管道3上还分别连接第四管道6和第五管道7,所述第二管道4和所述第四管道6还连接氮源以用于补充氮气,所述第三管道5和所述第五管道7均连接至除尘管网14,所述第二管道4和所述第四管道6上均设置有二次均匀阀11,所述第三管道5和所述第五管道7上均设置有放散阀12和截止阀13(沿排气方向依次设置)。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截止阀9、第二截止阀10、截止阀13均为手动截止阀。所述第一料罐和第二料罐共用一个除尘管网。所述第二管道4的安装位置与所述第三管道5的安装位置更靠近所述第一料罐1。所述第四管道6的安装位置与所述第五管道7的安装位置更靠
近所述第二料罐2,满足安装空间和位置要求即可。
[0026]具体放散工作方法如下:
[0027]本专利技术专利只选用氮气均压,最大限度压缩管网对于单个料罐总需充压容积的影响,并利用第一料罐(待放散料罐)的废气通过联通均压阀对第二料罐(待充压料罐)进行一次均压,再通过二次均压阀利用氮气对第二料罐(待充压料罐)进行补压。第一料罐(待放散料罐)的废气的实现了半压放散至布袋除尘器过滤后排放至大气,同时待充压料罐也达到了布料条件。如此两个料罐循环工作,不仅大大节约了氮气的用量,而且更加环保。
[0028]注意:第一批布料的两个料罐需要单独用二次均压阀充压至工作状态;然后再进行正常循环装布料操作。同时有倒罐装料需求的高炉可自行设计倒罐程序或每批次倒罐后第一批布料料罐需要单独用二次均压阀充压至工作状态。
[0029]效益计算实例:
[0030]某高炉容积2500M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炉炉顶并列式双料罐减压环保放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第一管道连通的第一料罐和第二料罐,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联通均压阀,所述联通均压阀两侧的所述第一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截止阀和第二截止阀,所述第一截止阀与所述第一料罐之间的所述第一管道上还分别连接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所述第二截止阀与所述第二料罐之间的所述第一管道上还分别连接第四管道和第五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第四管道还连接氮源以用于补充氮气,所述第三管道和所述第五管道均连接至除尘管网,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第四管道上均设置有二次均匀阀,所述第三管道和所述第五管道上均设置有放散阀和截止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炉顶并列式双料罐减压环保放散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截止阀均为手动截止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炉顶并列式双料罐减压环保放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料罐和第二料罐共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华黄雅彬刘利军张建东郑占斌李俊峰李龙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