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动物分离方法及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5754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浮游动物分离方法及分离装置,涉及浮游动物分离领域,浮游动物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浮游动物样品混匀后倒入液体内,利用不同浮游动物在液体中沉降速度不同来实现浮游动物分离。浮游动物分离装置包括:分离柱,分离柱设置有进样口,液体设置于分离柱内部。浮游动物分离方法及分离装置利用不同浮游动物在液体中沉降速度不同能够实现浮游动物,尤其是小个体浮游动物的有效分离。尤其是小个体浮游动物的有效分离。尤其是小个体浮游动物的有效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浮游动物分离方法及分离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浮游动物分离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浮游动物分离方法及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浮游动物数量大分布广,对环境变化敏感,是开展水生生物调查、监测、评价及研究的重要对象。浮游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多样,包括体型较大的水母类、长条状的毛颚动物类、椭圆形的桡足类等,个体大小通常在几百微米到数厘米不等。目前对浮游动物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水样或网样采集的样品,其样品是包含不同形态、粒径、体密度的浮游动物的混合样品,目前基于混合样品只能获得总生物量以及通过体视显微镜镜检获取的个体丰度等有限信息。随着研究的深入,高效分离同一物种、同一粒径、同一形态的浮游动物样品显得尤为迫切。目前对浮游动物的分离只能通过手工法对大个体物种进行挑拣,对小个体的桡足类等浮游动物目前尚无法有效分离。
[0003]因此,如何实现浮游动物有效分离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浮游动物有效分离的浮游动物分离方法及分离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浮游动物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浮游动物样品混匀后倒入液体内,利用不同浮游动物在所述液体中沉降速度不同来实现浮游动物分离。
[000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所述的浮游动物分离方法所使用的浮游动物分离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分离柱,所述分离柱设置有进样口,所述液体设置于所述分离柱内部。
[0008]优选地,浮游动物分离装置还包括内部中空的锥形导流柱和收集柱,所述收集柱的横截面尺寸小于所述分离柱的横截面尺寸,所述锥形导流柱的大头端与所述分离柱的底端连通,所述锥形导流柱的小头端与所述收集柱相连通。
[0009]优选地,浮游动物分离装置还包括封堵结构,所述收集柱的底端设置有取样口,所述封堵结构用于启闭所述取样口。
[0010]优选地,所述封堵结构为封堵塞。
[0011]优选地,所述分离柱、所述锥形导流柱以及所述收集柱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0012]优选地,所述分离柱、所述锥形导流柱以及所述收集柱依次可拆卸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分离柱、所述锥形导流柱以及所述收集柱依次通过螺纹连接。
[0014]优选地,浮游动物分离装置还包括多个用于延长浮游动物下降时间的阻拦组件,多个所述阻拦组件沿所述分离柱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分离柱内,所述阻拦组件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水平阻拦柱,沿所述分离柱的轴线方向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阻拦组件的所述水平阻拦柱均错位分布。
[0015]优选地,各所述水平阻拦柱均表面光滑。
[0016]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浮游动物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浮游动物样品混匀后倒入液体内,利用不同浮游动物在液体中沉降速度不同来实现浮游动物分离。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浮游动物分离装置包括:分离柱,分离柱设置有进样口,液体设置于分离柱内部。浮游动物分离方法及分离装置利用不同浮游动物在液体中沉降速度不同能够实现浮游动物,尤其是小个体浮游动物的有效分离。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浮游动物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分离柱的纵剖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分离柱的横剖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100、浮游动物分离装置;1、分离柱;2、锥形导流柱;3、收集柱;4、水平阻拦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浮游动物有效分离的浮游动物分离方法及分离装置。
[0025]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6]本实施例提供的浮游动物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浮游动物样品混匀后倒入液体内,利用不同浮游动物在液体中沉降速度不同来实现浮游动物分离。
[0027]参考图1

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浮游动物分离装置100,包括:内部中空的分离柱1,分离柱1设置有进样口,液体设置于分离柱1内部。液体选用适合浮游动物生存的溶液即可,本实施例中液体具体选用水。
[0028]具体使用过程中,将浮游动物样品混匀后倒入分离柱1内,期间可适当轻拍分离柱1,以促进浮游动物横向运动。之后不同浮游动物将按照沉降速度差异先后到达分离柱1底部,在分离柱1底部按照沉降速度差异分层呈现不同形态的浮游动物,实现不同浮游动物的快速高效分离。
[0029]于本实施例中,浮游动物分离装置100还包括内部中空的锥形导流柱2和收集柱3,收集柱3的横截面尺寸小于分离柱1的横截面尺寸,锥形导流柱2的大头端与分离柱1的底端连通,锥形导流柱2的小头端与收集柱3相连通。由于收集柱3的横截面尺寸小于分离柱1的
横截面尺寸,采用收集柱3收集浮游动物,浮游动物分层更明显。需要说明的是横截面指的是垂直于轴线方向的截面。
[0030]本实施例中分离柱1、锥形导流柱2以及收集柱3同轴设置,分离柱1的底端完全敞口设置,分离柱1的顶端完全敞口形成进样口,收集柱3的顶端完全敞口设置,锥形导流柱2大头端和小头端均完全敞口设置,锥形导流柱2的大头端直径等于分离柱1的直径,锥形导流柱2的小头端直径等于收集柱3直径。
[0031]于本实施例中,浮游动物分离装置100还包括封堵结构,收集柱3的底端设置有取样口,封堵结构用于启闭取样口。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收集柱3的底端完成敞口形成取样口。分离完成后,开启取样口,即可将分离完成的浮游动物逐层取出。于本实施例中,封堵结构为封堵塞。需要说明的是封堵结构并不限于封堵塞,还可以选用其它结构,这里仅举例说明。
[0032]于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观察分离情况,分离柱1、锥形导流柱2以及收集柱3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具体选用何种透明材料制成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33]于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拆装及更换,分离柱1、锥形导流柱2以及收集柱3依次可拆卸连接。
[0034]于本实施例中,分离柱1、锥形导流柱2以及收集柱3依次通过螺纹连接。具体地,分离柱1下部设置第一外螺纹,锥形导流柱2大头端设置第一内螺纹、小头端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游动物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浮游动物样品混匀后倒入液体内,利用不同浮游动物在所述液体中沉降速度不同来实现浮游动物分离。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游动物分离方法所使用的浮游动物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中空的分离柱,所述分离柱设置有进样口,所述液体设置于所述分离柱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游动物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部中空的锥形导流柱和收集柱,所述收集柱的横截面尺寸小于所述分离柱的横截面尺寸,所述锥形导流柱的大头端与所述分离柱的底端连通,所述锥形导流柱的小头端与所述收集柱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游动物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堵结构,所述收集柱的底端设置有取样口,所述封堵结构用于启闭所述取样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浮游动物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会超刘宁张娟马元庆陶慧敏邢红艳秦华伟苏博谷伟丽宋秀凯孙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省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山东省水产品质量检验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