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既有建筑门窗传热系数降低用多功能隔热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既有建筑门窗改造施工
,具体是指一种既有建筑门窗传热系数降低用多功能隔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更新这一趋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项目需改变其使用功能。例如:城市中难以租赁的办公楼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城市中的厂房、仓库改建为学校、老年人照料设施等。相应的,既有建筑的节能标准按国家规范,需满足改造后的建筑类型的节能要求。
[0003]2022年4月1日实施的《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
‑
2021第1.0.2条规定:“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的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营管理必须执行本规范”。
[0004]从国家节能规范来看,既有建筑外窗在涉及功能改造节能指标提升时,尚难以解决的问题是解决外窗的传热系数值(K)过大的问题,外窗遮阳系数一般可通过在玻璃上贴遮阳隔热膜的方式解决。既有建筑的外窗多为普通铝合金框,其传热系数值为6.5W/(m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既有建筑门窗传热系数降低用多功能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门窗框架(1);固定条(2),固定装置于所述门窗框架(1)的外缘边处;隔离框(3),形状与所述门窗框架(1)相适配,所述隔离框(3)是由框架型材(301)拼接形成,所述框架型材(301)的外缘边处分别一体化成型向外设有相应的连接凸沿(4),所述连接凸沿(4)分别可拆卸连接到所述固定条(2)上,所述隔离框(3)的外端面抵接到所述门窗框架(1)的内端面上;隔热净化材料层(5),所述框架型材(301)上分别设有相应的隔离腔(6),所述隔热净化材料层(5)包含覆盖于隔离腔(6)的外侧壁上的隔热材料层(501),以及填充于所述隔热材料层(501)和隔离腔(6)内侧壁之间的颗粒状活性吸附碳层(5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门窗传热系数降低用多功能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材料层为硅胶、聚氨酯或岩棉材料中的一种,所述颗粒状活性吸附碳呈球体状设置,且颗粒状活性吸附碳的粒径为3
‑
8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门窗传热系数降低用多功能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框(3)的内端面、以及内缘边处分别均匀设置有诸多直径小于所述颗粒状活性吸附碳的粒径的进气孔(7),并且所述隔离框(3)的内端面上设有一相应的换气口(8),所述换气口处可拆装安装有一相应的隔离筒(9),所述隔离筒(9)的筒壁上均匀设置有诸多直径小于所述颗粒状活性吸附碳的粒径的出气孔(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门窗传热系数降低用多功能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抽排风机(11),所述抽排风机(11)的进气端可拆卸连接到所述隔离筒(9)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门窗传热系数降低用多功能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框架型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静,蔡明威,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合立道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