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致发光标识牌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85604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致发光标识牌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电致发光标识牌制备方法包括:在制备的电致发光薄膜上贴附透明反光膜,并将所述电致发光薄膜固定在基材上,制得所述电致发光标识牌。借助于上述方法,将电致发光的自发光模式与反光膜结合,可有效解决普通标识牌夜晚不发光、电致发光亮度低等问题,得到极好的指示效果。示效果。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致发光标识牌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标识牌加工
,尤其涉及到一种电致发光标识牌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标识牌大多采用反光膜模式,即在图案上贴附反光膜,自身并不发光,在夜晚时,需要借助外界的光源如汽车、路灯等显示,在无外光源情况下,无法显示标识牌的内容,对于无法自带光源的行人等,无法起到警示作用,存在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标识牌仅依靠反光,无外光源情况下无法显示标识牌内容,从而无法起到指示效果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致发光标识牌及其制备方法。
[0004]第一方面,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致发光标识牌制备方法,包括:
[0005]在制备的电致发光薄膜上贴附透明反光膜,并将所述电致发光薄膜固定在基材上,制得所述电致发光标识牌。
[000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电致发光与反光膜结合,可有效解决普通标识牌夜晚不发光、电致发光亮度低等问题,得到较好的指示效果。
[0007]进一步,所述电致发光薄膜的制备过程包括:
[0008]利用丝网印刷或涂布工艺依次在第一透明导电膜上制备第一发光层和介质层,并在所述介质层上制备电极,得到所述电致发光薄膜。
[0009]采用上述改进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无外光源情况下例如夜间,所述电致发光薄膜能够通电发光,从而清楚显示标识内容,同时由于是背景薄膜自发光,光散射小使得标识内容对比度高,能够达到更好的识别效果。
[0010]进一步,所述在介质层上制备电极包括:
[0011]利用丝网印刷或真空镀膜工艺在所述介质层上制备背电极。
[0012]采用上述改进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制作简单易于实现,能够保证电致发光效果。
[0013]进一步,所述透明反光膜包括第一透明微棱镜反光膜,所述在电致发光薄膜上贴附透明反光膜包括:
[0014]对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贴附所述第一透明微棱镜反光膜。
[0015]采用上述改进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电致发光薄膜表面贴附微棱镜反光膜增加反光效果,能有效解决电致发光冷光发光亮度不高的问题,从而利用反光加自发光,能远距离清晰显示标识内容。
[0016]进一步,所述基材为透明基材,所述电极为第二透明导电膜,所述在介质层上制备电极包括:
[0017]利用丝网印刷或涂布工艺依次在所述介质层上制备第二发光层和第二透明导电
膜。
[0018]采用上述改进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制备得到双面显示的标识牌,提高指示效果。
[0019]进一步,所述透明反光膜还包括第二透明微棱镜反光膜,所述在电致发光薄膜上贴附透明反光膜还包括:
[0020]对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贴附所述第二透明微棱镜反光膜。
[0021]采用上述改进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微棱镜反光膜技术与电致发光薄膜有效结合,使得标识牌两面均能自发光显示,且通过微棱镜反光膜能使两面的标识内容远距离清晰可见。
[0022]进一步,所述透明基材采用PC板或亚克力板制成。
[0023]采用上述改进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上述透明基材在保证标识内容显示效果的同时,能够起到良好的支撑效果。
[0024]进一步,还包括:对所述电致发光薄膜设置透明保护层。
[0025]采用上述改进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有效延长标识牌的使用寿命。
[0026]进一步,还包括:
[0027]利用背电极工艺制作标识内容;
[0028]或者,选择所述透明反光膜、所述透明保护层和透明导电膜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标识内容打印,其中,所述透明导电膜包括第一透明导电膜和/或第二透明导电膜。
[0029]采用上述改进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选择标识内容打印实现背景薄膜自发光,或制作背电极图案实现仅标识内容发光,应用广泛。
[0030]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致发光标识牌,所述电致发光标识牌通过上述电致发光标识牌制备方法制得。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备的电致发光标识牌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制备的电致发光标识牌的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4]1、透明保护层,21、第一透明微棱镜反光膜,22、第二透明微棱镜反光膜,31、第一透明导电膜,32、第二透明导电膜,41、第一发光层,42、第二发光层,5、介质层,61、背电极,7、基材,8、透明基材。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列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专利技术不构成任何限制。
[003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致发光标识牌制备方法,包括:
[0037]在制备的电致发光薄膜上贴附透明反光膜,并将所述电致发光薄膜固定在基材上,制得所述电致发光标识牌。
[0038]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透明反光膜可选用玻璃珠技术,微棱镜技术、合成树脂技术,薄膜技术和涂敷技术和微复制技术制成。
[0039]考虑到现有的标识牌大都采用印刷图案后贴附反光膜来制作,夜晚时不发光,只
能依靠外部光源显示,在无外光源时无法显示,无法起到指示的效果,存在安全隐患,而电致发光材料制作成的薄膜被广泛应用在广告、艺术品领域,但由于其自身存在有发光亮度不高的缺点,如果将电致发光用于标识领域,很难实现远距离清晰显示的功能,本专利技术基于透明反光膜技术,将其与电致发光薄膜结合起来以进行电致发光标识牌制备,使得标识牌可自发光和反光,远距离清晰可见,制得的电致发光标识牌可广泛在生产车间、铁路、道路交通、电力、通信、户外景点等区域使用。
[0040]可选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致发光薄膜的制备过程包括:
[0041]利用丝网印刷或涂布工艺依次在第一透明导电膜上制备第一发光层和介质层,并在所述介质层上制备电极,得到所述电致发光薄膜。
[0042]需要说明的是,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t,EL)是一种自发光模式,电致发光是指通过加在两电极的电压产生电场,被电场激发的电子碰击发光中心,而引致电子在能级间的跃迁、变化、复合导致发光的一种物理现象,其一般由背面电极层、绝缘层、发光层、透明电极层组成,利用发光材料在电场作用下产生光的特性,将电能转换为光能。
[0043]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在制备电致发光薄膜时,可先通过涂布或丝网印刷工艺在第一透明导电膜的导电层上制备第一发光层,再通过涂布或丝网印刷工艺在第一发光层上制备介质层,最后在介质层上制备电极以构成阴阳两电极产生电场,其中,发光层中含有电致发光材料,该电致发光材料为用于在直流或交流电场作用下,依靠电流和电场的激发,将电能直接转换成光能的材料,例如所述发光层可选用纳米晶体半导体材料和Ag配合物发光材料共混并成膜,利用Ag配合物发光材料可以获得较高的光致发光量子效率;介质层由绝缘材料制得,其作用与空穴传输层作用类似,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可由透明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发光标识牌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制备的电致发光薄膜上贴附透明反光膜,并将所述电致发光薄膜固定在基材上,制得所述电致发光标识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标识牌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发光薄膜的制备过程包括:利用丝网印刷或涂布工艺依次在第一透明导电膜上制备第一发光层和介质层,并在所述介质层上制备电极,得到所述电致发光薄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发光标识牌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介质层上制备电极包括:利用丝网印刷或真空镀膜工艺在所述介质层上制备背电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发光标识牌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反光膜包括第一透明微棱镜反光膜,所述在电致发光薄膜上贴附透明反光膜包括:对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贴附所述第一透明微棱镜反光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发光标识牌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透明基材,所述电极为第二透明导电膜,所述在介质层上制备电极包括:利用丝网印刷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辉唐国初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鼎一致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