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时空精度的双向脑机接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5574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高时空精度的双向脑机接口,包括:脑机接口本体,脑机接口本体的表面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组接头,同组接头之间采用导线连接,导线的末端连接至控制器中;脑机接口本体的表面靠近边缘处环绕安装有导管,导管采用布条缝合的方式与脑机接口本体固定连接,导管上设置有若干个支管,支管分别置于相邻的两组接头之间,且支管的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组导液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脑机接口本体上安装导管来将液体输送,并通过支管来将液体输送至脑机接口的各个部位,液体导入到脑机接口内侧的降温板中,使用者头皮与降温板接触后起到降温效果,减少脑部受到刺激产生的出汗情况,提高使用的舒适度,同时还提高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确性。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高时空精度的双向脑机接口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脑机接口
,更具体为一种用于高时空精度的双向脑机接口。

技术介绍

[0002]脑机接口技术是一种综合生物智能和机器智能的新型智能接口技术。其在大脑工作机制、神经调控优化刺激等基础研究;大脑神经疾病诊断、外骨骼康复设备驱动等应用研究层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0003]脑机接口(BCI)技术是不依赖于外周神经,直接通过解码脑中枢信号实现对外部设备控制的技术,由于这一独特的优势,近年来愈发受到各国的关注。尤其是2000年后,受益于芯片和计算机算法的进步,脑机接口技术逐渐走向实用化,在娱乐,军事及医疗等领域有着越来越多的应用。鉴于脑机接口技术对社会未来发展所能够带来的强大的推力,脑机接口技术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科技竞争的战略高地。
[0004]基于柔性驱动器的机器人的脑机交互技术主要通过骨骼肌的分析,帮助医生准确了解患者的步态与足底状况,且能够进一步挖掘激发患者残存的肌体功能,纠正患者的行走姿态,帮助软瘫患者(小儿脑瘫、中风偏瘫、脊髓截瘫)、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脑梗等)骨骼损伤患者等重新站立行走。
[0005]目前,现有的脑机接口在使用的时候需要长时间的佩戴,接口本体透气性差,使用者脑部受到刺激后头皮产生一定的汗液,给使用者带来不适感,同时还会影响数据的采集;接口导线较多,在使用时很容易对导线造成拉扯,未及时处理容易造成线材和接头损坏。为此,需要设计一个新的方案给予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时空精度的双向脑机接口,解决了现有的脑机接口在使用的时候需要长时间的佩戴,接口本体透气性差,使用者脑部受到刺激后头皮产生一定的汗液,给使用者带来不适感,同时还会影响数据的采集;接口导线较多,在使用时很容易对导线造成拉扯,未及时处理容易造成线材和接头损坏的问题,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高时空精度的双向脑机接口,包括:脑机接口本体,所述脑机接口本体的表面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组接头,同组所述接头之间采用导线连接,所述导线的末端连接至控制器中;
[0008]所述脑机接口本体的表面靠近边缘处环绕安装有导管,所述导管采用布条缝合的方式与脑机接口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导管上设置有若干个支管,所述支管分别置于相邻的两组接头之间,且支管的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组导液管,每组共设置两个对称的导液管且导液管的末端贯穿至脑机接口本体的内侧,且每组导液管上连接有降温板;
[0009]所述接头包括固定管、调节管、连接管、限位管和支线,所述限位管固定在连接管上,所述支线的一端贯穿限位管并延伸至连接管内、另一端与导线电性连接,所述固定管安装在脑机接口本体的表面,且固定管上转动连接有调节管,所述调节管的内部设置有与连
接管连接的内螺纹,所述连接管的内部安装有与支线连接的线材检测机构。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线材检测机构包括平面涡卷弹簧、限位环、固定块、压力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所述限位环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且套接在支线上,限位环的一端延伸至限位管内且外壁与限位管的内壁贴近,所述固定块安装在连接管的内壁上,且固定块的侧壁上固定压力传感器。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限位环的另一端置于连接管内且外壁与平面涡卷弹簧的内端连接,所述平面涡卷弹簧的外端与压力传感器的传感端固定连接。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红外传感器固定连接在连接管的内壁且位于限位环的对立面上。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降温板为中空结构且通过导液管与支管连通,且降温板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所述支管的内部且位于两个导液管之间形成封堵区。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脑机接口本体的底部连接有弹性带,所述弹性带的外壁上固定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的两端分别与导管连接,所述弹性带的内侧设置有硅胶板,所述硅胶板的顶面呈向上拱起的弧面、底面设置连通管并与循环管连通。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脑机接口本体上安装导管来将液体输送,并通过支管来将液体输送至脑机接口的各个部位,液体导入到脑机接口内侧的降温板中,使用者头皮与降温板接触后起到降温效果,减少脑部受到刺激产生的出汗情况,提高使用的舒适度,同时还提高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0017](2)本专利技术,接口中设置线材检测机构,线材检测机构可以对线材的使用状态进行检测,当线材扭转的使用会带动平面涡卷弹簧转动并带动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来检测数值,红外传感器检测线材的拉伸情况,数值超标后进行报警。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用于高时空精度的双向脑机接口的结构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接头的结构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连接管的内部结构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降温板与支管的连接结构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循环管与硅胶板的连接结构图。
[0023]图中:1、脑机接口本体;2、接头;3、支线;4、导线;5、支管;6、导管;7、弹性带;8、循环管;9、固定管;10、调节管;11、连接管;12、限位管;13、限位环;14、固定块;15、压力传感器;16、红外传感器;17、导液管;18、降温板;19、封堵区;20、连通管;21、硅胶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一
[0026]请参阅图1

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高时空精度的双向脑机接口,包括:脑机接口本体1,脑机接口本体1的表面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组接头2,同组接头2之间采用导线4连接,导线4的末端连接至控制器中;脑机接口本体1的表面靠近边缘处环绕安装有导管6,导管6的两端安装注水接头2,注水接头2固定在脑机接口本体1的背面下端,且注水接口上安装有比例调节阀,调节冷热水比例,便于在冬夏季节使用,导管6采用布条缝合的方式与脑机接口本体1固定连接,导管6上设置有若干个支管5,支管5用于将液体输送至脑机接口的各个部位,支管5分别置于相邻的两组接头2之间,且支管5的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组导液管17,每组共设置两个对称的导液管17且导液管17的末端贯穿至脑机接口本体1的内侧,且每组导液管17上连接有降温板18,降温板18与使用者头皮直接接触,起到一定的调温效果;接头2包括固定管9、调节管10、连接管11、限位管12和支线3,限位管12固定在连接管11上,支线3的一端贯穿限位管12并延伸至连接管11内、另一端与导线4电性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时空精度的双向脑机接口,包括:脑机接口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脑机接口本体(1)的表面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组接头(2),同组所述接头(2)之间采用导线(4)连接,所述导线(4)的末端连接至控制器中;所述脑机接口本体(1)的表面靠近边缘处环绕安装有导管(6),所述导管(6)采用布条缝合的方式与脑机接口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导管(6)上设置有若干个支管(5),所述支管(5)分别置于相邻的两组接头(2)之间,且支管(5)的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组导液管(17),每组共设置两个对称的导液管(17)且导液管(17)的末端贯穿至脑机接口本体(1)的内侧,且每组导液管(17)上连接有降温板(18);所述接头(2)包括固定管(9)、调节管(10)、连接管(11)、限位管(12)和支线(3),所述限位管(12)固定在连接管(11)上,所述支线(3)的一端贯穿限位管(12)并延伸至连接管(11)内、另一端与导线(4)电性连接,所述固定管(9)安装在脑机接口本体(1)的表面,且固定管(9)上转动连接有调节管(10),所述调节管(10)的内部设置有与连接管(11)连接的内螺纹,所述连接管(11)的内部安装有与支线(3)连接的线材检测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时空精度的双向脑机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检测机构包括平面涡卷弹簧、限位环(13)、固定块(14)、压力传感器(15)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梦漪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梦栖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