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5431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插座,其设有按标准化接线件组件尺寸所形成的外壳、在外壳表面形成的三个一组的插脚插入口14、位于各扁形插脚插入口里面的插脚插入簧片2、分别与该插脚插入簧片2连接的接线板3及在接线板3之间构成速结接头的锁定簧片4。三个一组的扁形插脚插入口14。其中二个呈倒八字,在二个之间的中心线上且在倒八字间隔大的一侧置有另一个插入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接线操作容易,同时安装施工也相当方便。(*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插座,特别涉及输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插座。以往,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提供的插座电线连接是用螺丝,而且外形尺寸不统一及标准化。为此,接线操作十分费事,而且当埋置于墙壁内时,还必需这种插座专用之安装框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线操作容易并且安装施工方便的插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插座具有以标准化接线件组件尺寸形成的外壳,在外壳表面形成的三个一组的扁形插脚插入口,位于各扁形插脚插入口内侧的插脚插入簧片,分别连接各插脚插入簧片的接线板以及在接线板之间构成速结接头的锁定簧孔;上述三个一组的扁形插脚插入口其中二个呈倒八字形,另一个位于所述二个的中央线上且在倒八字形间隔大的一侧。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由于具有速结接头构造,故而接线容易。而且由于尺寸规格化,可以采用与各种接线件通用的安装框架施工,安装施工极其简便,同时可以降低整体费用。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插座的主视图,和图2(b)为本专利技术插座的局部剖切仰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插座去除盖的状态的主视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插座的右侧视图,和图4(b)为本专利技术插座后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6(a)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插座的主视图,和图6(b)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插座的局部剖切仰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插座去除盖状态的主视图;图8(a)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插座的右视图,和图8(b)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插座后视图;图9(a)为显示本专利技术插座中使用的解除钮的俯视图,图9(b)为解除钮的正视图,图9(c)为解除钮仰视图,和图9(d)为解除钮右视图;图10(a)为显示解除钮作用的俯视图,和图10(b)为其剖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插座分解立体图;图12(a)为图11所示插座去除盖状态的主视图,图12(b)为其有盖的主视图,和图12(c)为其仰视图;图13为其后视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插座施工例分解立体图。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插座由壳体11和盖12组成的外壳1以及三个插脚插入簧片2和接线板3、在接线板3之间构成速结接头的锁定簧片4、从速结接头把电线拉出用的解除钮5组成。图中10为外壳1的壳体11与盖12结合用的装配框架,所说的装配框架10呈“”字形且具有卡合用突起15,被套在盖12上同时两端自锁并卡止在壳体11的外壁上,使壳体11与盖12结合在一起。盖12表面上具有3个插脚插入孔14,与盖12的背面相接合的壳体11其内部有二条分隔筋16,由其分隔成三个室。所示的外壳1的尺寸大小为标准配线件的2个标准化组件的尺寸。三个扁形插脚插入孔14,其中二个插入孔14以倒八字形配置,另一个配置在以-->上两个插孔之间的中央线上。顺便说一下,这种配置是输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位于各个扁形插脚插孔14的里边的插脚插入簧片2呈倒Ω字形,其底部用铆钉35固定在接线板3的连接片31的顶端部。各个接线板3由与锁定簧片4一起构成速结接头的接头部分30以及从所说的接头部分30整体延伸出来的连接片31形成。固定着插脚簧片2的各个接线板3分别与2个锁定簧片4和1个解除钮5一起置入上述壳体11的各室之中。如图3所示,中央接线板3成为接地极,其他2个接线板3与其作反向配置。这样,如图4所示,将电线连接在各接线板3上时,所使用的壳体11里面的电线插入通孔18即位于3个端子板3之间的相互间隔之最大处。这使把剥去顶端包覆之电线插入通孔18内的接线操作以及以螺丝刀顶端插入邻近通孔18的解除孔19内来推解除钮5的接线解除操作变得容易。另外,锁定簧片4以将电线压紧在接线板3的侧壁的方式使电线和接线板3电连接,同时通过倾斜的端部边缘使电线不脱掉,如上所述,在一个接线板3上配置有两个锁定簧片4。一个为通常速接用,另一个为进给连接用。通过推回锁定簧片4的上述一端边缘使电线处于可拉出状态的解除钮5在一个接线板3配置一个。若进行上述的接线解除操作,则解除钮5的两翼部同时推回两个锁定簧片4、4的端部边缘。如图9及图10所示,解除钮5具有片50,其呈上升状,位于横向并列的锁定簧片4的两端部与另外的锁定簧片4的两端部之间。片50限制锁定簧片4作图10(a)所示箭头方向的动作,使插入在锁定簧片4与接线板3相对面间的电线可靠地保持,同时,当从电线插入孔18插入的剥去包覆层的电线插入部分多时,所说的上升片50可防止电线顶端进入其他部分。输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插座为包括接地极的三极结构,如上所-->述,三个扁形插脚插入孔14以图2所示那样配置。对于10A和15A两种插座其配置相同,但是15A型所用的扁插脚较宽,故而15A型插头就不能插入10A型插座的扁插脚插孔14中。由此,对10A型和15A型来说,插入扁插脚的插脚插入簧片2其宽度也不同,且长度也不同。所谓插脚插入簧片2尺寸不同是指保持它的外壳1形状不同,即使采用速结接头的结构,由于插脚插入簧片2的尺寸不同,故而二种型号必须使用不同的接线板3。也就是说,对于10A型和15A型来说,全部产品均由不同部件构成。当一起制造两种类型插座时,需要较大成本。为此,在图1~4所示的10A型中,对于盖12,仅把扁插脚插孔14的周边部分做成另外的金属模,以这部分金属模的调换,可以制作10A型和15A型两种,且接线板3上其与接线片31的扁插脚插入方向平行的部分设有弯曲部分32。另一方面,如图5~8所示,在15A型中的接线板3未形成弯曲部分32。插脚插入簧片2的长度之差应该通过有无弯曲部分32能加以吸收。锁定簧片4、解除钮5以及装配框架10因为按其原样可以共用,所以10A型和15A型中完全不同的部件,仅仅是插脚插入簧片2与深度不同的壳体11。这样,当试图实现部件通用化的时候,即使要将15A型的接线板3及插脚插入簧片2放入10A型中,由于其长度关系,也不可入内,但是由于10A型的接线板3及插脚插入簧片2相反可以放入15A型的外壳1内,故而,在15A型壳体11的配置接线板3的部分设有挡块13,如果接线板3的连接片31设有弯曲部分32,则档块13会碰到该弯曲部分32从而阻止接线板3入内。图11~13所示的为双插座型。在具有3组标准化接线件尺寸的外壳1中,扁形插脚插入口14的配置为,两插入口方向相反而且中央的接地极彼此接近。从接线板3延伸出延伸片36,延伸片36上再设一个插脚插入簧片2。图12(a)清楚表明,当两插入口相对且中-->央接地极彼此接近时,三条延伸片36呈交叉状,但是作为中央接地极的接线板3的延伸片36的长度可以缩短,同时,可以使各接线板3的配置空间保持在中央附近有空余的状态。施工时,以上所示的插座利用装配框架10的接合用突起15安装在图14所示的标准化接线件用的安装框架6上,表面四周用板7和装饰板8覆盖。如上所述,因为本专利技术为速结接头结构、接线方便,且具标准化尺寸,所以可以采用与各种接线件通用的安装框架进行施工,安装施工极简便且可降低整体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插座设有按标准化接线件组件尺寸所形成的外壳、在所说的外壳表面形成的三个一组的插脚插入口、位于各扁形插脚插入口里面的插脚插入簧片、分别与插脚插入簧片连接的接线板以及在接线板之间构成速结接头的锁定簧片,上述的三个一组的扁形插脚插入口,其中二个呈倒八字形,在所说的二个之间的中心线上且在倒八字形间隔大的一侧置有另一个插入口。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3-10-4 P248265/19931、一种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插座设有按标准化接线件组件尺寸所形成的外壳、在所说的外壳表面形成的三个一组的插脚插入口、位于各扁形插脚插入口里面的插脚插入簧片、分别与插脚插入簧片连接的接线板以及在接线板之间构成速结接头的锁定簧片,上述的三个一组的扁形插脚插入口,其中二个呈倒八字形,在所说的二个之间的中心线上且在倒八字形间隔大的一侧置有另一个插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接线板的其顶端连接着插脚插入簧片的连接片设有弯曲部分,其设在扁形插脚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村满寿雄田中寿伸滝井利之本田稔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