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5189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厨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集成灶,该集成灶包括:灶具部,其包括第一灶具单元和第二灶具单元;以及排烟部,其具有集烟区域且所述排烟部内形成有集烟腔,第一灶具单元和/或第二灶具单元产生的油烟经所述集烟区域进入所述集烟腔;其中,所述集烟区域包括第一集烟区域、第二集烟区域以及二者之间的第三集烟区域;所述排烟部还包括阻挡构件,所述阻挡构件至少覆盖所述第三集烟区域,以便阻挡所述第一灶具单元/所述第二灶具单元产生的油烟相应地沿所述第一灶具单元/所述第二灶具单元、排烟部对应于所述第三集烟区域的位置、所述第三集烟区域的路径进入所述集烟腔。通过这样的设置,优化了集成灶的排烟能力。优化了集成灶的排烟能力。优化了集成灶的排烟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厨电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集成灶。

技术介绍

[0002]集成灶是主要集吸油烟机和灶具(燃气灶)于一体的厨电设备,由于其具有的功能完整且节省空间的优点,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集成灶主要包括下方的灶具和上方的吸油烟机,目前吸油烟机的排烟口以及排烟能力为沿着灶具的两个炉头的布置方向无差别的设计方式,这样一来,灶具产生的油烟在经排烟口进入集烟腔的过程中,油烟的排出路径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尤其是位于两个炉头之间的中间部分的排烟能力没有被充分利用。
[0003]作为一种改进,中国技术专利(CN211290190U)公开了一种多方向吸油烟开放式集成灶,并具体公开了如下内容:集成灶包括灶体,所述灶体的上方设置有盒体,且盒体的前侧和底部不封闭,所述盒体的左右两侧侧壁底部上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底部与灶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盒体的内腔顶部上安装有吸气泵,所述吸气泵的下方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分别通过连接杆与盒体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吸气泵的底部进气口上套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底部与连接管的内部相连通,且进气管的底部与连接管内部相连通,所述吸气泵的顶部出气口上套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顶部贯穿盒体的顶部,并延伸到盒体的上方,所述连接管两侧分别设置有L形导气管,所述L形导气管的一端插接在连接管内,所述L形导气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吸气头,且L形导气管与第一吸气头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一吸气头固定安装在支撑板的侧壁上,两个所述第一吸气头之间设置有第二吸气头,所述第二吸气头的顶部上固定连接有伸缩导气管,且伸缩导气管与第二吸气头内部相连通,所述伸缩导气管的顶部与连接管的底部固定连接,且伸缩导气管与连接管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吸气头左右两侧侧壁分别与盒体的左右两侧内壁固定连接。可以看出,该文献是通过多方向设置吸气头的方式以从多方向进行排烟,从而提高了集成灶的排烟效率,不过该文献中的技术手段存在结构较为复杂、对原先的集成灶的结构改变程度较大等缺陷。
[0004]作为另一种改进,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11578343A)公开了一种集成灶导烟板结构和集成灶,并具体公开了如下内容:集成灶导烟板结构包括导烟板组件和导烟板角度调节机构;所述导烟板组件具有闭合状态以及开启状态,所述导烟板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安装架、设于安装架上的驱动装置、以及设于安装架上的连杆机构,其中,连杆机构传动连接在导烟板组件与驱动装置之间,以使导烟板组件被驱动装置驱动并在闭合状态和开启状态之间切换。可以看出,该文献是通过增设导烟板角度调节机构的方式来调节导烟板的翻转从而提高集成灶的排烟效率的,该技术手段本质上属于控制逻辑的增加,导烟板角度调节机构属于与控制逻辑的增加相适应的结构,而控制逻辑的增加对于排烟效率的改变较为有限。
[0005]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目前的集成灶存在的排烟能力亟待改善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灶,该集成灶包括集成灶主体,所述集成灶主体上设置有:灶具部,其包括第一灶具单元和第二灶具单元;以及排烟部,其具有集烟区域且所述排烟部内形成有集烟腔,第一灶具单元和/或第二灶具单元产生的油烟经所述集烟区域进入所述集烟腔;其中,所述集烟区域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灶具单元的第一集烟区域、对应于所述第二灶具单元的第二集烟区域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集烟区域和所述第二集烟区域之间的第三集烟区域;所述排烟部还包括阻挡构件,所述阻挡构件至少覆盖所述第三集烟区域,以便阻挡所述第一灶具单元/所述第二灶具单元产生的油烟相应地沿所述第一灶具单元/所述第二灶具单元、排烟部对应于所述第三集烟区域的位置、所述第三集烟区域的路径进入所述集烟腔。
[0007]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改变第一灶具单元和第二灶具单元产生的油烟的排出路径。在排出路径被该改变的情形下,从而谋求排烟能力的提高。
[0008]具体而言,通过将位于第一集烟区域和第二集烟区域之间的第三集烟区域阻挡,在油烟排出量以及排烟部的吸力不变的情形下,由于限制了油烟直接沿灶具单元-排烟部对应于第三集烟区域的位置-第三集烟区域的路径进入集烟腔的可能性,因此油烟只能通过两侧的第一集烟区域和第二集烟区域进入集烟腔,增加了两侧的油烟流速,也就是说,将中间的第三集烟区域的的吸力转移、叠加到两侧的第一集烟区域和第二集烟区域,这样一来,在排烟部原有的吸力不变的前提下,优化了集成灶的排烟效果。
[0009]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阻挡构件的具体结构及其在排烟部上的设置方式。此外,集烟口的三个集烟区域的结构形式也可以灵活设置,如格栅、网孔等,三个集烟区域之间的面积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如三个集烟区域沿两个炉头分布的方向等长等。
[0010]对于上述集成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阻挡构件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置于所述排烟部对应于所述第三集烟区域的迎风面的位置,以便阻挡至少一部分排烟部产生的油烟直接沿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三集烟区域进入所述集烟腔。
[0011]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谋求通过第一部分正面阻挡至少部分由灶具部产生的油烟在路径无干扰的状态下自然、径直地到达第三集烟区域。
[001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部分的结构形式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如为曲面板、平面板等;第一部分可以将第三集烟区域完全覆盖,可以仅覆盖第三集烟区域的一部分。
[0013]对于上述集成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部分包括靠近第一集烟区域的第一子部分、靠近第二集烟区域的第二子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子部分和所述第二子部分之间的中间子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子部分和/或所述第二子部分上设置有连通结构。
[0014]通过这样的设置,在适当地在第一部分上留一些连通结构的情形下,能够有效地避免在排烟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由于第一部分的设置产生了不必要的阻力的情形,如:在排烟量较大的情形下,一部分油烟也可以依次通过连通结构、第三集烟区域进入集烟腔。如连通结构可以是设置在第一部分上的少量细孔等。
[0015]对于上述集成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为封闭结构。
[0016]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谋求完全收回油烟的排出路径中通过第一部分到达第三集
烟区域的可能性,从而尽可能地改变油烟的排出路径。
[0017]对于上述集成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上设置有或者形成有第一引导结构,以便引导第一灶具单元排出的油烟到达所述第一集烟区域和/或和所述第二灶具单元排出的油烟到达所述第二集烟区域。
[0018]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谋求将两个灶具单元排出的油烟更顺利地到达相应的排烟位置,从而优化集成灶的集烟效果。
[0019]可以理解的是,在能够实现明确的引导功能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设置引导结构的布置位置,以及可以依据实际情形选择引导结构的具体形式。如可以是:将阻挡构件的下表面设置为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成灶主体,所述集成灶主体上设置有:灶具部,其包括第一灶具单元和第二灶具单元;以及排烟部,其具有集烟区域且所述排烟部内形成有集烟腔,第一灶具单元和/或第二灶具单元产生的油烟经所述集烟区域进入所述集烟腔;其中,所述集烟区域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灶具单元的第一集烟区域、对应于所述第二灶具单元的第二集烟区域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集烟区域和所述第二集烟区域之间的第三集烟区域;所述排烟部还包括阻挡构件,所述阻挡构件至少覆盖所述第三集烟区域,以便阻挡所述第一灶具单元/所述第二灶具单元产生的油烟相应地沿所述第一灶具单元/所述第二灶具单元、排烟部对应于所述第三集烟区域的位置、所述第三集烟区域的路径进入所述集烟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构件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置于所述排烟部对应于所述第三集烟区域的迎风面的位置,以便阻挡至少一部分排烟部产生的油烟直接沿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三集烟区域进入所述集烟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第一部分包括靠近第一集烟区域的第一子部分、靠近第二集烟区域的第二子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子部分和所述第二子部分之间的中间子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子部分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秀飞邓鹏飞鲁振华付成冲宋百隆李承鹏
申请(专利权)人: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