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流量氧气创面治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84594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流量氧气创面治疗系统,其能解决现有封闭辅料的供氧管路容易杜塞,现有封闭辅料内(伤口床上)形成高浓度氧气环境的时间长,现有封闭辅料内(伤口床上)当脓液量增加时而引起的氧气传递至伤口床的效果变差等在伤口实际治疗时引起的关键不良问题。一种微流量氧气创面治疗系统,包括微流量纯氧发生器和供氧封闭敷料组件,其特征在于:供氧封闭敷料组件包括氧分配器、供氧管单元和封闭敷料,氧分配器设有一个接头和2根以上分配管,供氧管单元设有孔径相同并且数量与分配管一致的供氧通道,封闭敷料设有吸液材料,接头与出氧头连接,分配管与供氧通道的进口一端连接。连接。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流量氧气创面治疗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伤口的氧气治疗
,具体涉及一种微流量氧气创面治疗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大量生物医学的基础文献和临床案例证明了氧气能够促进伤口处炎细胞的呼吸爆发作用,激活吞噬效应,消灭伤口处的细菌,氧气对于伤口处的血管再生、肌肉细胞再造和皮肤细胞的生长等均有促进作用。由于微流量纯氧发生器的产氧量非常微小,通常为几毫升/小时,因此,采用微流量氧气发生器结合封闭敷料可以让伤口同时获得高氧浓度环境和湿性环境,即将伤口的湿性愈合理论与伤口的氧疗理论完美结合,从而加速伤口的愈合速度。
[0003]但是,现有微流量纯氧发生器和封闭敷料在一起使用时仍具有如下问题:
[0004](1)首先,伤口上通常有细菌存在,由于氧气会激活伤口处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消灭伤口处的细菌,但与此同时会产生脓液,脓液聚集在伤口床上以及被封闭敷料中的吸液材料所吸收,这些脓液如果不慎进入封闭敷料内的供氧管出口(其内径通常只有0.5mm

1mm,其外径为1mm

2mm,长度1m

2m的细长软管),会堵塞供氧管,从而引起供氧中断;其次,当伤口进入生长期时,伤口处长出的肌肉纤维也十分容易堵塞封闭敷料内的供氧管出口,从而引起供氧中断。经过观察发现,由上述两种供氧管出口被堵住而引起的对伤口的供氧中断的总发生概率约为每七天一次(14.28%)。第三,在微流量纯氧发生器输出氧气治疗伤口时,位于封闭敷料之外的供氧管部分,也会发生由于压折而引起堵塞,从而引起供氧中断,这在卧床的病人中较为多见。供氧中断如果未被及时处理,由于伤口被封闭敷料所包裹,则在此阶段会引起伤口处缺氧,这就很可能对伤口的治疗起到反作用,即引起医疗器械的使用不良事件。另外,供氧管在使用时与人体皮肤以及创面接触,基于体感舒适性原则以及防止创面愈合处的二次损伤,供氧管均采用软管,这制约了供氧管的材料选择范围也限制了管径的大小;此外,由于采用塑料拉管技术生产,若出于提高供氧管的抗压扁弯折性能的目的,增加管体壁厚或改变材料,会导致在模具中无法拉出细长管,材料无法流动延展至所需长度。
[0005]为了解决上述由于脓液或肌肉纤维生长而引起的供氧管口被堵塞的问题,通常想到的是在封闭敷料内的供氧管出口处增加出氧口,即在原来的单个供氧管出口外再套装一个分流器,变成几个供氧出口,但是实际上这种想法没有获得想要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这是因为:微流量纯氧发生器的产氧量十分微小,通常为几毫升/小时(如3毫升/小时的微流量纯氧发生器,其流量是1升/分钟(60000毫升/小时)的家用机械式制氧机的二万分之一),因此,整个供氧管出口处的氧气输出并不是连续的,而是具有一定时间间隔的、以一个一个气泡的形式向伤口输出,此外,又由于微流量纯氧发生器的产氧压力(即供氧管的进口压力)通常为2kPa

3kPa(相对压力),而供氧管通常为长度1米

2米、内径为0.5mm

1mm的细管,因此,其供氧管出口的氧气压力等于环境的压力,因此,若采用上述套装一个分流器变
成几个供氧出口的结构形式,氧气泡势必只会从流阻最小的那个供氧出口流出,由于出口内径只有0.5mm

1mm,因此,其余出口反而会在伤口脓液的毛细力作用下被脓液入侵并将其堵塞,更为严重的是一旦脓液将其余的供氧出口堵塞后,势必会在分流器内汇集,并且进一步堵塞能够输出氧气泡的那个供氧出口,从而最终使得整个供氧管无法向伤口输出氧气,即这种在单个供氧管出口外套装一个分流器的结构形式使得原本每七天发生一次伤口供氧中断的概率反而大大提高了,从而大大增加了医疗器械的使用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此外,采用该方法更无法解决由于供氧管压折而引起的供氧管堵塞无法供氧的现象发生。
[0006](2)如前所述,微流量纯氧发生器的产氧量十分微小,通常为几毫升/小时,该产氧量对于小面积的浅型伤口治疗效果较好,但是当伤口面积变大,特别是当伤口深度变深后,即当考虑伤口的体积效应时,现有产氧量会引起以下缺陷:第一,对于刚包裹好的大面积或深型伤口,氧流量小势必会使得被封闭敷料所密闭的伤口内形成高浓度氧气环境的时间大大提高,或者始终较难形成所期望的高氧气浓度环境,从而延长治疗时间。第二,若伤口产生脓液较多,封闭敷料的吸液材料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就吸饱脓液,特别地,对于深型伤口,多余的脓液可能会积累在伤口腔体中,形成液膜,若氧流量小势必更难透过液膜扩散至伤口床处而被其吸收,即这种情况,也会大大延长治疗时间;若为了去除脓液而经常更换封闭敷料,如一天两次,则又回到了上述第一点的问题,即难以形成封闭敷料内的高浓度氧气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流量氧气创面治疗系统,其能解决现有封闭辅料的供氧管路容易杜塞,现有封闭辅料内(伤口床上)形成高浓度氧气环境的时间长,现有封闭辅料内(伤口床上)当脓液量增加时而引起的氧气传递至伤口床的效果变差等在伤口实际治疗时引起的关键不良问题。
[0008]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微流量氧气创面治疗系统,包括微流量纯氧发生器和供氧封闭敷料组件,其特征在于:
[0009]所述供氧封闭敷料组件包括氧分配器、供氧管单元和封闭敷料,所述氧分配器设有一个接头和2根以上分配管,所述供氧管单元设有孔径相同、长度相同并且数量与分配管一致的供氧通道,所述封闭敷料设有薄膜密封材料和吸液材料,所述薄膜密封材料连接于所述吸液材料的上表面,所述接头与所述微流量纯氧发生器的出氧头连接,所述分配管与所述供氧通道的进口一端连接,所述供氧通道的出口一端穿过所述薄膜密封材料、所述吸液材料并自吸液材料的底面露出。
[0010]进一步的,所述供氧管单元由2根以上的单管构成,每根单管具有一条供氧通道,优选地,单管数量为3个,各单管之间两两相切,圆心连线为等边三角形结构。
[0011]进一步的,所述氧分配器是由上盖和下盖组成,上盖设有开口朝下的氧气分配腔,下盖封装所述氧气分配腔的开口,上盖的外部面的中央形成接头,下盖的外部面沿着圆周均布有各分配管,氧气分配腔和接头、各分配管联通。
[0012]进一步的,所述供氧封闭敷料组件还包括抽吸管、管子转向器,所述抽吸管的进口一端安装有封堵件、出口一端包埋于所述吸液材料的内部;封堵件的一端为圆形的固定环、另一端为盖帽,固定环套装在抽吸管的进口一端的外表面上,固定环与抽吸管的外表面紧
配合,盖帽塞入抽吸管的进口,盖帽和抽吸管的进口紧密配合;
[0013]所述管子转向器是内部联通的“7”字型结构,在管子转向器出口处向外延伸出裙边,所述薄膜密封材料开设有通孔,所述管子转向器的主体自下而上穿过所述通孔,所述薄膜密封材料的下表面与管子转向器的裙边的上表面粘合,所述管子转向器的裙边的底面与吸液材料的上表面粘合,所述薄膜密封材料伸出裙边的部分与吸液材料的上表面粘合,供氧管单元和抽吸管通过管子转向器的进口插入管子转向器后,各管子的走向从水平方向转为垂直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量氧气创面治疗系统,包括微流量纯氧发生器和供氧封闭敷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封闭敷料组件包括氧分配器、供氧管单元和封闭敷料,所述氧分配器设有一个接头和2根以上分配管,所述供氧管单元设有孔径相同、长度相同并且数量与分配管一致的供氧通道,所述封闭敷料设有薄膜密封材料和吸液材料,所述薄膜密封材料连接于所述吸液材料的上表面,所述接头与所述微流量纯氧发生器的出氧头连接,所述分配管与所述供氧通道的进口一端连接,所述供氧通道的出口一端穿过所述薄膜密封材料、所述吸液材料并自吸液材料的底面露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流量氧气创面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管单元由2根以上的单管构成,每根单管具有一条供氧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流量氧气创面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单管数量为3个,各单管之间两两相切,圆心连线为等边三角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流量氧气创面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分配器是由上盖和下盖组成,上盖设有开口朝下的氧气分配腔,下盖封装所述氧气分配腔的开口,上盖的外部面的中央形成接头,下盖的外部面沿着圆周均布有各分配管,氧气分配腔和接头、各分配管联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微流量氧气创面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封闭敷料组件还包括抽吸管、管子转向器,所述抽吸管的进口一端安装有封堵件、出口一端包埋于所述吸液材料的内部;封堵件的一端为圆形的固定环、另一端为盖帽,固定环套装在抽吸管的进口一端的外表面上,固定环与抽吸管的外表面紧配合,盖帽塞入抽吸管的进口,盖帽和抽吸管的进口紧密配合;所述管子转向器是内部联通的“7”字型结构,在管子转向器出口处向外延伸出裙边,所述薄膜密封材料开设有通孔,所述管子转向器的主体自下而上穿过所述通孔,所述薄膜密封材料的下表面与管子转向器的裙边的上表面粘合,所述管子转向器的裙边的底面与吸液材料的上表面粘合,所述薄膜密封材料伸出裙边的部分与吸液材料的上表面粘合;供氧管单元和抽吸管通过管子转向器的进口插入管子转向器后,各管子的走向从水平方向转为垂直方向,供氧管单元和抽吸管的外表面与管子转向器的进口处的内表面之间通过密封胶密封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微流量氧气创面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抽吸管的中部段的外壁面与供氧管单元的外壁面粘合连接,抽吸管的长度小于供氧管单元的长度。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微流量氧气创面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材料上表面开有主孔,所述主孔与所述管子转向器的出口连通,所述供氧管单元的进口一端和出口一端为均被分散开来,所述供氧管单元的进口一端与分配管通过外套密封连接软管密封连接,所述供氧管单元的出口一端与抽吸管的出口一端通过主孔进入吸液材料内部的、各自对应的管路通道中,各出口一端在吸液材料内沿着圆周方向均匀分散开,所述供氧管单元的出口一端则通过吸液材料内部的、各自的管路通道从吸液材料的底面露出,即单管的出口暴露在吸液材料的底面之外。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流量氧气创面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增湿装置,增湿装置包括主机套、半透层和增湿套,所述主机套和所述增湿套分别设有开口、开口闭合结构,所述增湿套连接所述主机套,所述主机套与所述增湿套连通并且两者连通
处安装有半透层,所述半透层具有透气不透液态水的功能,使得所述主机套与所述增湿套是气体连通,气态水能够进入主机套,而液态水不能进入主机套,所述主机套内放置有所述微流量纯氧发生器,所述增湿套内放置有吸水材料。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微流量氧气创面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套的背面与所述增湿套的前面分别开设有通孔,所述半透层是圆形结构,由环状粘性层、透气不透液态水的膜和支撑层依次粘合组成,所述环状粘性层粘合主机套的通孔的周边区域,所述增湿套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鸣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