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材料蒸养保温用蒸养池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4512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材料蒸养保温用蒸养池盖,包括:配合设置的顶板和底板,底板四周连接侧板形成盖体;耐热填充层,设置于顶板与底板的之间的中部镂空位置处;多个吊点,安装在顶板上,吊点间隔设置,且与顶板的一组对边相互平行,吊点的横截面呈T形,包括横向支撑板、连接在横向支撑板和顶板之间的纵向支撑板,纵向支撑板呈等腰梯形状,其上底边与横向支撑板连接,且长度不大于横向支撑板的长度,其下底边与顶板连接,且长度与顶板的宽度相等。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降低了蒸养池盖重叠时,吊点对上面蒸养池盖底板的压强,从而减少了底板被损坏导致漏气现象的发生,提升了保温效果,降低了蒸养池盖表面温度,提高了蒸汽的利用效果。蒸汽的利用效果。蒸汽的利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材料蒸养保温用蒸养池盖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蒸养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建筑材料蒸养保温用蒸养池盖。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蒸养池盖一般采用上、下双层钢板,中间镂空,形成盒盖结构,盖入蒸养池封水槽内,在蒸养池盖的上层钢板设置点状的吊点,存在以下技术缺陷:
[0003](1)两个蒸养池盖叠放时,下面蒸养池盖的吊点容易将上面蒸养池盖的下层钢板硌坏,容易造成下层钢板损坏漏气,蒸汽浪费较多。
[0004](2)蒸养池盖的保温效果差,造成一定的热能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6]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材料蒸养保温用蒸养池盖,通过改良吊点的结构,在保障起重机起吊效果的同时,降低了蒸养池盖重叠时,吊点对上面蒸养池盖的底板的压强,从而减少了底板被损坏导致漏气现象的发生,通过设置耐热填充层,提升了保温效果,降低了蒸养池盖表面温度,提高了蒸汽的利用效果。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建筑材料蒸养保温用蒸养池盖,包括:配合设置的顶板和底板,所述底板的四周连接侧板形成盖体;耐热填充层,设置于所述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的之间的中部镂空位置处;多个吊点,安装在所述顶板上,所述吊点间隔设置,且与所述顶板的一组对边相互平行,所述吊点的横截面呈T形,包括横向支撑板、连接在所述横向支撑板和所述顶板之间的纵向支撑板,所述纵向支撑板呈等腰梯形状,其上底边与所述横向支撑板连接,且长度不大于所述横向支撑板的长度,其下底边与所述顶板连接,且长度与所述顶板的宽度相等。
[0008]优选地,所述横向支撑板的长度不小于所述顶板宽度的9/10,且所述横向支撑板的中心线与所述顶板的中心线相重合。
[0009]优选地,所述横向支撑板的长度等于所述顶板的宽度。
[0010]具体地,横向支撑板的长度为3000mm,宽度为200mm。
[0011]优选地,设置四个所述吊点,其中两个为一组,共两组,两组吊点在所述顶板上对称设置。
[0012]优选地,所述纵向支撑板的两侧设置加强筋与所述顶板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耐热填充层的厚度为300mm

350mm。
[0014]优选地,所述耐热填充层包括:
[0015]支撑骨架,设置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将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中部镂空区域划分为多个单元格;耐热硅酸铝纤维板和/或珍珠岩,填充在所述支撑骨架形成的单元格内。
[0016]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材料蒸养保温用蒸养池盖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7](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建筑材料蒸养保温用蒸养池盖在使用时的表面温度为50.4℃,而原有蒸养池盖在使用时的表面温度为70.9℃,大大降低了表面温度,从而提升了保温效果,提升了蒸汽利用效果。
[0018](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建筑材料蒸养保温用蒸养池盖中的吊点设计合理,减少在蒸养池盖重叠时,对上面蒸养池盖的底板的压强,从而减少了底板被损坏导致漏气现象的发生,保障了蒸养池盖的底板结构平整性。
[0019](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建筑材料蒸养保温用蒸养池盖中的吊点牢靠性强,便于起吊机进行起吊。
[0020]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1]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2]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建筑材料蒸养保温用蒸养池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建筑材料蒸养保温用蒸养池盖沿着A

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建筑材料蒸养保温用蒸养池盖沿着B

B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26]102顶板,104底板,106耐热填充层,1062支撑骨架,108吊点,1082横向支撑板,1084纵向支撑板,110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9]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建筑材料蒸养保温用蒸养池盖进行具体说明。
[0030]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建筑材料蒸养保温用蒸养池盖,包括顶板102、底板104、耐热填充层106、吊点108等,配合设置顶板102和底板104,顶板102和底板104均为钢板,中部镂空,底板104的四周连接侧板形成盖体,耐热填充层106,设置在顶板102与底板104之间的中部镂空位置处,可以有效降低蒸养池盖的热传导系数,提高保温效果。顶板102与底板104之间的中部镂空位置通过方管作为支撑骨架1062分割成多
个单元格,便于对耐热填充层106的填充材料进行限位。多个吊点108,安装在顶板102上,吊点108间隔设置,且与顶板102的一组对边相互平行,吊点108的横截面呈T形,包括横向支撑板1082,连接在横向支撑板1082和顶板102之间的纵向支撑板1084,纵向支撑板1084呈等腰梯形状,其上底边与横向支撑板1082连接,且长度不大于横向支撑板1082的长度,其下底边与顶板102连接,且长度与顶板102的宽度相等,吊点108的长度和横截面积较大,在蒸养池盖重叠时,吊点108对上面蒸养池盖的底板104的压强较小,从而减少了底板104被损坏导致漏气现象的发生,保障了底板104的结构平整性。
[0031]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横向支撑板1082的长度不小于顶板102宽度的9/10,且横向支撑板1082的中心线与顶板102的中心线相重合。
[0032]或者横向支撑板1082的长度等于顶板102的宽度。比如,横向支撑板1082的长度为3000mm,宽度为200mm。
[0033]从而使得横向支撑板1082能够更好地支撑上面的蒸养池盖,而且便于起吊,在蒸养池盖重叠时,吊点108对上面蒸养池盖的底板104的压强较小,从而减少了底板104被损坏导致漏气现象的发生。
[0034]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设置四个吊点108,其中两个为一组,共两组,两组吊点108在顶板102上对称设置。从而,提升了起吊的平稳性和安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材料蒸养保温用蒸养池盖,其特征在于,包括:配合设置的顶板和底板,所述底板的四周连接侧板形成盖体;耐热填充层,设置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的之间的中部镂空位置处;多个吊点,安装在所述顶板上,所述吊点间隔设置,且与所述顶板的一组对边相互平行,所述吊点的横截面呈T形,包括横向支撑板、连接在所述横向支撑板和所述顶板之间的纵向支撑板,所述纵向支撑板呈等腰梯形状,其上底边与所述横向支撑板连接,且长度不大于所述横向支撑板的长度,其下底边与所述顶板连接,且长度与所述顶板的宽度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材料蒸养保温用蒸养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支撑板的长度不小于所述顶板宽度的9/10,且所述横向支撑板的中心线与所述顶板的中心线相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材料蒸养保温用蒸养池盖,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永波张军杰张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惠达瑞和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