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原位深度处理提标改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84384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原位深度处理提标改造系统,所述污水原位深度处理提标改造系统包括从内向外依次同轴设置的沉淀池、环形进水渠、第一生化池以及第二生化池,第一生化池的底部设有一次污水总入口,所述第一生化池的底部还设有用于向所述第二生化池排放二次污水的进水口,所述第二生化池的顶部设有用于向所述环形进水渠排放三次污水的连接渠;所述污水原位深度处理提标改造系统还包括滤布滤池,所述沉淀池内还设有溢流槽;所述第二生化池内设有两个间隔分布的隔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污水原位深度处理提标改造系统减少占用面积,节省新增构筑物的平面空间,且可实现对污水的深度处理,实现原位深度提标改造,满足标准。准。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原位深度处理提标改造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原位深度处理提标改造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污水处理厂中,通常每个工序对应一定的设施,各个设施之间依次设置,这就导致多个设施占据的场地面积较大,单位面积内污水处理的效率较低;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扩张,土地资源日益紧张,新建污水处理厂大多受到土地资源的限制,影响新的污水处理厂在城市的引入,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0003]原始的污水处理工艺随着城市的发展,难以满足新标准的要求,处理过程单一,且简单,不能实现对污水的深度处理,并且难以满足现代化的城市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污水原位深度处理提标改造系统,旨在降低对污水处理厂中场地面积的占用,从而提高单位面积内污水处理的效率;并且实现深度处理,满足现代城市标准的要求。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污水原位深度处理提标改造系统,包括从内向外依次同轴设置的沉淀池、环形进水渠、第一生化池以及第二生化池,第一生化池的底部设有一次污水总入口,所述第一生化池的底部还设有用于向所述第二生化池排放二次污水的进水口,所述第二生化池的顶部设有用于向所述环形进水渠排放三次污水的连接渠,所述环形进水渠的底部设有用于向所述沉淀池排放四次污水的配水孔;
[0006]所述污水原位深度处理提标改造系统还包括滤布滤池,所述滤布滤池处于所述第二生化池内,且内部设有过滤装置,所述沉淀池内还设有溢流槽,所述溢流槽与所述过滤装置通过出水管连通,所述过滤装置用于对五次污水进行过滤;
[0007]所述第二生化池内设有两个间隔分布的隔墙,两个所述隔墙、所述第一生化池的外墙以及所述第二生化池的外墙围合形成污泥泵房,所述沉淀池与所述污泥泵房之间还设有污泥管;
[0008]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第二生化池的始端,所述连接渠位于所述第二生化池的末端。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过滤装置包括:
[0010]驱动器;
[0011]中心管,垂直于所述第二生化池的轴向设置且与所述驱动器传动连接,所述驱动器用于带动所述中心管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中心管上还设有通孔;以及
[0012]滤盘,垂直于所述中心管的轴向套设于所述中心管的外周,所述滤盘上设有滤布,所述滤布上的滤水可经所述通孔进入所述中心管。
[001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布滤池内还设有反冲洗装置,所述反冲洗装置包括:
[0014]反洗支架,设于所述第二生化池的外部;
[0015]抽吸泵,设于所述反洗支架上;
[0016]抽吸头,与所述抽吸泵连接,并伸入所述滤布滤池内,所述抽吸头朝向所述滤盘的盘面用于抽吸。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生化池和所述第二生化池的底部均分别设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包括多个曝气管,所述曝气管具有沿自身轴向分布的多个曝气孔,所述曝气管在所述第一生化池或所述第二生化池的底部呈阵列分布。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沉淀池的中部设置立柱,所述立柱上安装有污泥回收装置,并具有可带动所述污泥回收装置绕所述立柱的轴向旋转的电机,所述立柱对应于所述沉淀池池底的高度具有用于容纳污泥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所述沉淀池之间通过进泥口连通,所述污泥回收装置用于将所述沉淀池池底的污泥运至所述容纳腔;
[0019]所述污泥管设于所述容纳腔与所述污泥泵房之间。
[002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沉淀池的池底设有接泥槽,所述接泥槽位于所述进泥口处,所述接泥槽的底部连通有输泥管。
[002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污泥回收装置包括:
[0022]运行支架,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所述运行支架上还设有动力泵;以及
[0023]吸泥板,位于所述沉淀池的池底并与所述动力泵连接,所述吸泥板具有朝向所述沉淀池池底的吸泥口,并可将所述沉淀池池底的污泥吸至所述容纳腔。
[00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水孔的底部设有垂直于所述沉淀池轴向的挡水板,所述挡水板用于朝向所述沉淀池的轴线对三次污水进行导流。
[002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溢流槽的内圈设有浮渣挡板,所述浮渣挡板高于所述溢流槽,且底部设有与所述溢流槽连通的通水孔。
[002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溢流槽的内圈设有多个出水堰,多个所述出水堰绕所述溢流槽的轴向均匀分布,相邻两个出水堰之间形成过水通道。
[0027]本申请实施例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原位深度处理提标改造系统的沉淀池、环形进水渠、第一生化池和第二生化池均是同轴设置的,相比于现有污水处理厂中的设施依次设置,节省了场地的占用面积,从而方便新污水处理厂的引入,污泥泵房设于第二生化池的环形区域内,充分利用场地面积,保持紧凑型布局,减少占用面积,节省新增构筑物的平面空间,并且提高了单位面积内污水处理的效率;沉淀池产生的污泥一部分可流回至第二生化池进行再次反应,提高了处理质量标准,实现原位深度提标改造,符合现在城市标准的要求;在建造施工的时候,第一生化池与第二生化池之间的墙体共建,有利于降低建设成本,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即克服了土地限制实现原位生化系统改造,还能缩短施工周期。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原位深度处理提标改造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沿图1中A

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沿图2中B

B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曝气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本技术采用的滤布滤池及反冲洗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本技术采用的滤布滤池的右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7为本技术采用的滤布滤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说明:
[0036]10

沉淀池;
ꢀꢀꢀ
20

环形进水渠; 30

第一生化池;
ꢀꢀꢀ
40

第二生化池;
[0037]11

溢流槽;
ꢀꢀꢀ
21

配水孔;
ꢀꢀꢀꢀꢀ
31

总入口;
ꢀꢀꢀꢀꢀꢀꢀ
41

连接渠;
[0038]12

立柱;
ꢀꢀꢀꢀꢀ
22

挡水板;
ꢀꢀꢀꢀꢀꢀꢀꢀꢀꢀꢀꢀꢀꢀꢀꢀꢀꢀꢀꢀꢀꢀ
42

进水口;
[0039]13

电机;
[0040]14

容纳腔;
[0041]1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原位深度处理提标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内向外依次同轴设置的沉淀池、环形进水渠、第一生化池以及第二生化池,第一生化池的底部设有一次污水总入口,所述第一生化池的底部还设有用于向所述第二生化池排放二次污水的进水口,所述第二生化池的顶部设有用于向所述环形进水渠排放三次污水的连接渠,所述环形进水渠的底部设有用于向所述沉淀池排放四次污水的配水孔;所述污水原位深度处理提标改造系统还包括滤布滤池,所述滤布滤池处于所述第二生化池内,且内部设有过滤装置,所述沉淀池内还设有溢流槽,所述溢流槽与所述过滤装置通过出水管连通,所述过滤装置用于对五次污水进行过滤;所述第二生化池内设有两个间隔分布的隔墙,两个所述隔墙、所述第一生化池的外墙以及所述第二生化池的外墙围合形成污泥泵房,所述沉淀池与所述污泥泵房之间还设有污泥管;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第二生化池的始端,所述连接渠位于所述第二生化池的末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原位深度处理提标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驱动器;中心管,垂直于所述第二生化池的轴向设置且与所述驱动器传动连接,所述驱动器用于带动所述中心管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中心管上还设有通孔;以及滤盘,垂直于所述中心管的轴向套设于所述中心管的外周,所述滤盘上设有滤布,所述滤布上的滤水可经所述通孔进入所述中心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原位深度处理提标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布滤池内还设有反冲洗装置,所述反冲洗装置包括:反洗支架,设于所述第二生化池的外部;抽吸泵,设于所述反洗支架上;抽吸头,与所述抽吸泵连接,并伸入所述滤布滤池内,所述抽吸头朝向所述滤盘的盘面用于抽吸。4.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庆杰王有军李小清司亚楠张佳宝李佳苏眉刘自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深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