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合车架收车的前扶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4384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合车架收车的前扶手,其结构包括前脚组、后脚组、座位组、推把组、前扶手和连接杆等,主要是将前扶手前端转动连接在座位组前侧的旋转座上,连接杆后端转动连接在座位组后侧的靠背上,连接杆前端与前扶手后端作可拆式插接连接;这样,当前扶手后端与连接杆前端脱开,该座位组的整体框架被解锁,推把组带动座位组、前脚组和后脚组互相靠拢形成车架折叠;当推把组带动座位组、前脚组和后脚组互相分开形成车架展开,该前扶手后端与连接杆前端插接一体,座位组的整体框架就被锁定,保证婴儿的乘坐安全。因此,改进后的前扶手无需拆卸也不会影响车架的折叠或展开操作,故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避免前扶手丢失等优点。丢失等优点。丢失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合车架收车的前扶手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婴儿车车架的座位组两侧的前扶手,具体是指一种配合车架收车的前扶手。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婴儿车的车架主要是由前脚组、后脚组、推把组和座位组等构成,该座位组的两侧分别设有前扶手,这样的设计目的是:一来通过前扶手的连接能够使座位组形成完整稳定的整体框架;二来可防止婴儿从座位组侧面意外摔出,保证婴儿乘坐的安全性。同时,为了提升婴儿车的使用方便性,车架都会设计为可折叠结构,即当车架需要折叠收纳时,往往需要先将前扶手从座位组上拆下,也就是将座位组的整体框架先破开,才能使推把组带动座位组、前脚组和后脚组互相靠拢形成车架折叠;当车架需要展开使用时,先由推把组带动座位组、前脚组和后脚组互相分开形成车架展开,再将前扶手重新装上座位组,也就是将座位组的整体框架重新恢复完整,此时才能保证婴儿的乘坐安全。显然,车架折叠或展开操作时需要单独进行拆装使用的前扶手,在实际使用中不但操作麻烦,而且拆下后的前扶手也容易出现丢失,这样就给用户使用带来极大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避免前扶手丢失的一种配合车架收车的前扶手。
[0004]本技术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配合车架收车的前扶手,包括构成车架的前脚组、后脚组、推把组和座位组,该座位组的两侧分别设有前扶手,所述的前扶手前端转动连接在座位组前侧的旋转座上,前扶手后侧设有连接杆,该连接杆后端转动连接在座位组后侧的靠背上,连接杆前端与前扶手后端作可拆式插接连接;所述的前扶手后端与连接杆前端脱开,该座位组的整体框架被解锁,推把组带动座位组、前脚组和后脚组互相靠拢形成车架折叠;所述的推把组带动座位组、前脚组和后脚组互相分开形成车架展开,该前扶手后端与连接杆前端插接一体,座位组的整体框架被锁定。
[0006]所述的前扶手后端与连接杆前端之间设有扶手锁,该扶手锁解锁或锁定所述前扶手后端与连接杆前端之间的插接连接;所述的前扶手前端与旋转座的连接处设有控制锁,该控制锁控制所述扶手锁的解锁或锁定。
[0007]所述的前扶手后端设有固定安装的插件,该插件后端与连接杆前端之间分别设有互相配插的插杆和插孔,所述的扶手锁设置在插杆与插孔之间,并解锁或锁定所述插杆与插孔之间的插接连接。
[0008]所述的扶手锁包括设置在插孔孔壁上的锁孔和设置在插杆内的锁块,该锁块进入锁孔内构成扶手锁的锁定或脱离锁孔构成扶手锁的解锁。
[0009]所述的锁块被弹性顶推向外移动进入锁孔内而构成扶手锁的锁定。
[0010]所述的旋转座内设有水平穿过旋转座的连接座,所述的前扶手前端转动连接在连接座上。
[0011]所述的控制锁包括设置在连接座内的滑块和穿过连接座外露在旋转座上的按钮,该滑块与锁块之间设有互相连接的拉绳;所述的按钮向内按压带动滑块滑动,该滑块经拉绳拉动锁块脱离锁孔而解锁扶手锁。
[0012]所述的滑块被弹性顶推紧贴在驱动块上,该驱动块紧贴在按钮上,在驱动块与滑块之间设有紧密贴合的驱动斜面,且按钮向内按压带动驱动块经驱动斜面推动滑块滑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主要是将前扶手前端转动连接在座位组前侧的旋转座上,前扶手后侧增设有连接杆,该连接杆后端转动连接在座位组后侧的靠背上,且连接杆前端与前扶手后端作可拆式插接连接;这样,当前扶手后端与连接杆前端脱开,该座位组的整体框架被解锁,此时前扶手无需从车架上拆卸,推把组带动座位组、前脚组和后脚组互相靠拢也能形成车架折叠;当推把组带动座位组、前脚组和后脚组互相分开形成车架展开时,只需将前扶手后端与连接杆前端插接一体,以使座位组的整体框架重新被锁定,即可保证婴儿的乘坐安全。显然,上述这种结构的前扶手无需拆卸也不会影响车架的折叠或展开操作,不但操作简单,而且还能有效避免前扶手丢失,故给用户使用带来极大方便。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扶手锁处于锁定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控制锁的按钮处于未按压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扶手锁处于解锁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控制锁的按钮处于按压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展开状态下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前扶手后端与连接杆前端脱开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8为推把组缩短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9为推把组带动座位组、前脚组和后脚组互相靠拢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10为车架完全折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按上述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再作详细说明。
[0025]如图1~图10所示,1.前脚组、2.后脚组、3.推把组、4.座位组、41.旋转座、42.靠背、43.连接座、5.前扶手、6.连接杆、61.插孔、62.锁孔、7.插件、71.插杆、8.扶手锁、81.锁块、82.锁块弹簧、9.控制锁、91.滑块、92.驱动块、93.按钮、94.驱动斜面、95.滑块弹簧、10.拉绳。
[0026]一种配合车架收车的前扶手,涉及一种在婴儿车的车架进行折叠或展开操作时可无需拆卸的前扶手5,其结构包括构成车架的前脚组1、后脚组2、推把组3和座位组4等,该座位组的两侧分别设有前扶手5,由于座位组4两侧的前扶手5设计结构完全相同,故本实施仅以座位组4其中一侧的前扶手5结构为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7]所述的前扶手5前端转动连接在座位组4前侧的旋转座41上,前扶手5后侧设有连
接杆6,该连接杆后端转动连接在座位组4后侧的靠背42上,连接杆6前端与前扶手5后端作可拆式插接连接。
[0028]其中,前扶手5前端的转动连接结构是在旋转座41顶部内设有水平穿过旋转座的连接座43,前扶手5前端插接在连接座43上,两者处于同一轴心线上,而前扶手5正好围绕该轴心线形成转动连接。
[0029]所述的前扶手5后端与连接杆6前端之间设有扶手锁8,具体为:前扶手5后端先设有固定安装的插件7,该插件后端与连接杆6前端之间分别设有互相配插的插杆71和插孔61,而扶手锁8正好设置在插杆71与插孔61之间,并解锁或锁定插杆71与插孔61之间的插接连接,也就是解锁或锁定前扶手5后端与连接杆6前端之间的插接连接。
[0030]所述的扶手锁8包括设置在插孔61孔壁上的锁孔62和设置在插杆71内的锁块81,该锁块常态下被锁块弹簧82作弹性顶推向外移动而进入锁孔62内,此时锁块81正好卡合在插件7与连接杆6之间而构成扶手锁8的锁定,并使得插件7后端与连接杆6前端无法拆卸,也就是说常态下扶手锁8是处于锁定状态的;只有锁块81克服锁块弹簧82的弹力向内移动脱离锁孔62,此时才能构成扶手锁8的解锁。
[0031]所述的前扶手5前端与旋转座41的连接处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合车架收车的前扶手,包括构成车架的前脚组(1)、后脚组(2)、推把组(3)和座位组(4),该座位组的两侧分别设有前扶手(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扶手(5)前端转动连接在座位组(4)前侧的旋转座(41)上,前扶手(5)后侧设有连接杆(6),该连接杆后端转动连接在座位组(4)后侧的靠背(42)上,连接杆(6)前端与前扶手(5)后端作可拆式插接连接;所述的前扶手(5)后端与连接杆(6)前端脱开,该座位组(4)的整体框架被解锁,推把组(3)带动座位组(4)、前脚组(1)和后脚组(2)互相靠拢形成车架折叠;所述的推把组(3)带动座位组(4)、前脚组(1)和后脚组(2)互相分开形成车架展开,该前扶手(5)后端与连接杆(6)前端插接一体,座位组(4)的整体框架被锁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合车架收车的前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扶手(5)后端与连接杆(6)前端之间设有扶手锁(8),该扶手锁解锁或锁定所述前扶手(5)后端与连接杆(6)前端之间的插接连接;所述的前扶手(5)前端与旋转座(41)的连接处设有控制锁(9),该控制锁控制所述扶手锁(8)的解锁或锁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配合车架收车的前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扶手(5)后端设有固定安装的插件(7),该插件后端与连接杆(6)前端之间分别设有互相配插的插杆(71)和插孔(61),所述的扶手锁(8)设置在插杆(71)与插孔(61)之间,并解锁或锁定所述插杆(7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燚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妈咪宝婴童用品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