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艾剑英专利>正文

一种减小创口损伤的剥离填料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4144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剥离针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小创口损伤的剥离填料针,包括针头圆球状和针体圆球状,所述针头圆球状为头部呈U形分叉的扁平状结构,所述针体圆球状固接在所述针头圆球状底端,所述针体圆球状内还贯通设置有填料槽圆球状,所述填料槽圆球状沿所述针体圆球状轴向设置,所述填料槽圆球状贯通所述针头圆球状且开口位于所述针头的两个U形臂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进行剥离的过程中对患者凹陷的伤疤进行填补,减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期,让患者能够更快的回归正常生活。让患者能够更快的回归正常生活。让患者能够更快的回归正常生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小创口损伤的剥离填料针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剥离针
,特别是一种减小创口损伤的剥离填料针。

技术介绍

[0002]痤疮、手术、外伤、感染、水痘及天花等可能会在人身上引起的面积不大,凹陷程度小的疤痕,人们为了自身对美丽的追求会采取医美手段来消除这些疤痕,凹陷型疤痕多存在皮下组织的粘连情况,医学美容技术中会通过剥离针将皮下粘连组织进行分离,让两侧被阻断的脂肪组织爬行过来,进行组织增容,使疤痕变平;再结合Plasma等离子技术,使疤痕的平整度及颜色进一步改善。对于不适合手术切除、情况较好不至于手术,以及不愿意手术切除的,可以采取剥离增容+Plasma的综合治疗方法,剥离针则是剥离增容中必须的手术器械,剥离针在将皮肤和筋膜分离的过程中会在患者皮肤表面留下创口,患者需要较长的时间等待创口恢复和自身的脂肪组织填补疤痕的凹陷处,恢复期持续时间长,不便于患者的日常生活。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在手术过程中向患者创口处涂布创伤修复材料的剥离填料针。
[0004]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减小创口损伤的剥离填料针,包括针头圆球状和针体圆球状,所述针头圆球状为头部呈 U形分叉的扁平状结构,所述针体圆球状固接在所述针头圆球状底端,所述针体圆球状内还贯通设置有填料槽圆球状,所述填料槽圆球状沿所述针体圆球状轴向设置,所述填料槽圆球状贯通所述针头圆球状且开口位于所述针头的两个U形臂之间。
[0006]进一步的,所述针头圆球状的两个U形臂尖端为圆球状结构。
[0007]进一步的,所述针头圆球状的两个U形臂的相对面为刃口结构,所述针头圆球状的两个U形臂从相对面到远离所述针体圆球状的一端从缝里逐步过度到平滑。
[0008]进一步的,还包括推进器圆球状,所述针头圆球状与所述推进器圆球状可拆卸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推进器圆球状外壳上设置有若干防滑纹。
[0010]进一步的,所述针头圆球状的出料孔内侧还设置有弹性膜瓣。
[0011]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2]本技术在使用过程时,使用者可以先在针体的填料槽内填充入如患者的脂肪组织、胶原、凝胶膜、患者其他部位的皮肤组织等创面修复材料,在进行剥离增容的过程中将填料推至患者的创口处,填补患者凹陷的伤疤,一方面能够减小患者的创口,另一方面也能加快患者术后的恢复速度,缩短治疗的持续时间,让患者能够更快的回归正常生活,安全性更高、使用方便、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

针体、2

针头、3

填料槽、4

推进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16]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0019]如图1所示,一种减小创口损伤的剥离填料针,包括针头2和针体1,所述针头2为头部呈U 形分叉的扁平状结构,所述针体1固接在所述针头2底端,所述针体1内还贯通设置有填料槽3,所述填料槽3沿所述针体1轴向设置,所述填料槽3贯通所述针头2且开口位于所述针头的两个U形臂之间,针体1加针头2净重18g,针体外径为1.2mm,整体质量较轻,便于使用,针体大小较小,有利于进一步缩小手术造成的创口的尺寸,本技术在使用过程时,使用者可以先在针体2的填料槽3内填充入如患者自身的脂肪组织、胶原、凝胶膜、患者其他部位的皮肤组织等创面修复材料,在进行剥离增容的过程中将填料推至患者的创口处,填补患者凹陷的伤疤,一方面能够减小患者的创口,另一方面也能加快患者术后的恢复速度,缩短治疗的持续时间,让患者能够更快的回归正常生活。
[0020]进一步的,所述针头2的两个U形臂尖端为圆球状结构,避免剥离针头端对患者的皮肤造成刺伤。
[0021]进一步的,所述针头2的两个U形臂的相对面为刃口结构,所述针头2的两个U形臂从相对面到远离所述针体1的一端从缝里逐步过度到平滑,刃口结构保证针头对患者皮肤组织的分离效果。
[0022]进一步的,还包括推进器4,所述针头2与所述推进器4可拆卸连接,方便随时进行更换,推进器一般为注射器。
[0023]进一步的,所述推进器4外壳上设置有若干防滑纹,便于使用者拿持。
[0024]进一步的,所述针头2的出料孔内侧还设置有弹性膜瓣,推料器推动填料时,填料会将弹性膜瓣挤压变形,从而将填料槽3出口露出,让填料槽3内的填料能够顺利被推出,避免填料自行从出料孔脱离,便于使用者操纵填料的用量。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所述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改动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小创口损伤的剥离填料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头(2)和针体(1),所述针头(2)为头部呈U形分叉的扁平状结构,所述针体(1)固接在所述针头(2)底端,所述针体(1)内还贯通设置有填料槽(3),所述填料槽(3)沿所述针体(1)轴向设置,所述填料槽(3)贯通所述针头(2)且开口位于所述针头的两个U形臂之间,所述针头(2)的两个U形臂尖端为圆球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小创口损伤的剥离填料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2)的两个U形臂的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剑英
申请(专利权)人:艾剑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