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鸿仁专利>正文

马达碳刷座的改良型导电铜座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84083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马达碳刷座的导电铜座制造方法,首先于单元片上冲出端子插头,而其他部位皆保留原铜制单元片厚度;再分别于铜制单元片上冲制两次,而将导电铜座的框围冲出,并使两侧端形成二斜口凹槽,而底部形成半凸耳,其对称端则为相反形状的嵌接片和半凸耳,并藉由连续多道冲压弯折后,形成一中空状十字形导电铜座;从而,达到强度佳、不易变形,且不会刮伤碳刷组件,又可降低成本。(*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马达碳刷座的改良型导电铜座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马达碳刷座的导电铜座制造方法。目前,一般传统马达碳刷座的导电铜座制造方法,主要是将长条状的铜制单元片以连续冲制方式成型;然而因为供导电铜座1的端子插头11插合导通的插座,其厚度均呈0.8mm,是以,厂商为配合该插座的规格,均直接以0.8mm厚度(如图2所示)的长条铜片连续冲模制作导电铜座1;其冲制过程,请参阅图1所示,其步骤如下:1、于铜制单元片上将导电铜座1的外框111冲出,使外框中央形成一凸伸的端子插头11,并于两侧形成二斜口凹槽12,底部形成半凸耳13,而其对称端则为相反形状的嵌接片121和半凸耳13;2、于导电铜座1的适当部位打上定位点14;3、将导电铜座1的两侧往下弯折;4、将两侧往下弯折的导电铜座1于靠近中央处再垂直往上弯折;5、于更靠近中央两侧再度弯折,使其形成一两侧略往内凹,以方便压合成型的导电铜座1;6、将底端的连结部位中断,使其弯折后形成一中空状十字形导电铜座;7、将端子插头冲断,使其与铜制单元片脱离。然而因其厚度较薄,而可以较少道步骤的冲制方式冲压成型;惟该0.8mm厚的导电铜座1于实际使用时,欲因为其厚度太薄,无法于上下端缘冲制导角,而形成具毛边或尖角的状态,导致碳刷组件2置入导电铜座1内部时,其毛边与尖角容易将碳刷组件刮伤;再者,又因为该导电铜座的厚度太薄,使得射出成型时电木塑胶3包覆后,会因压迫而使得导电铜座变形,并于锁接导电铜座与电木的螺栓锁入后,变形更严重,不仅无法达其预期的功效,而且导电铜座的使用寿命亦不长久。有鉴于此,请参阅图2所示,为增加导电铜座的强度,业者于是在导电铜座的定位点14上另卡掣一金属补强片4,使其于受电木塑胶3包覆时能承受强大的外力冲击,而可防止导电铜座1变形;惟此种制造方法须额外另开一副金属补强片4的冲压模,不仅提高制作成本,而且须另外组装,导致组装上的麻烦。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马达碳刷座的改良型导电铜座制造方法;该导电铜座是由一1.2mm的铜制单元片连续冲制成型,其冲制方法首先于单元片上冲出端子插头,并藉由冲模多次冲压端子插头,使端子插头的厚度成0.8mm,而其他部位则保留-->原铜制单元片较厚的厚度1.2mm,再分别于铜制单元片上冲制两次,而将导电铜座的框圈冲出,并使侧端形成二斜口凹槽,而底部形成半凸耳,其对称端则为相反形状的嵌接片和半凸耳,并藉由连续多道冲压弯折后,形成一中空状十字形导电铜座;藉此可针对厚度较厚的铜制单元片来成型导电铜座,而达到强度佳,且不易变形的改良型导电铜座。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会刮伤碳刷组件的马达碳刷座的改良型导电铜座制造方法;藉由导电铜座分别于上、下端缘冲压导角,而去除端缘上的毛边与尖角;使得碳刷组件置入导电铜座后,不会被导电铜座端缘上的毛边所刮伤。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组装简便且成本降低的马达碳刷座的改良型导电铜座制造方法;因为该导电铜座藉由单一的连续冲压模,即可将导电铜座冲制成型,无须另外制作模具,是以制造时,不仅可降低生产成本,又可使整体组装简便,而达到多重的实用功效。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马达碳刷座的改良型导电铜座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1、首先于铜制单元片上冲出端子插头,并藉由冲模多次冲压端子插头,使端子插头的厚度成0.8mm;而其他部位则保留原铜制单元片较厚的厚度;2、再分别冲制两次,而将导电铜座的框围冲出,并使侧端形成二斜口凹槽,而底部形成半凸耳,而其对称端则为相反形状的嵌接片和半凸耳;3、分别于上、下端导角,以去除端缘上的毛边;4、将导电铜座的两侧往下弯折;5、将两侧往下弯折的导电铜座于靠近中央处再垂直往上弯折;6、于更靠近中央两侧再度弯折,使其形成一两侧略往内凹,以方便压合成型的导电铜座;7、将底端的连结部位中断,使其弯折后形成一中空状十字形导电铜座的半成品;8、将端子插头冲断,使其与铜制单元片脱离。由于采用上述方案,从而达到强度佳、不易变形,且不会刮伤碳刷组件,又可降低成本。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习式的马达碳刷座的连续冲制成型图;图2为习式的马达碳刷座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马达碳刷座的连续冲制成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图3的C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马达碳刷座的立体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包覆绝缘材料的平面组合图。图号部分:1、导电铜座   11、端子插头   111、外框12、斜口凹槽  121、嵌接片    13、半凸耳14、定位点    2、碳刷组件    3、电木塑胶4、补强片     5、导电铜座    51、端子插头511、框围     52、斜口凹槽   521、嵌接片53、半凸耳    53’凸耳       54、导角55、连结部位请配合参阅图3-5所示,可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及结构;其主要是将包覆于电木塑胶3内的导电铜座5制造方法作一改良,使其可针对厚度1.2mm(如图5所示)的导电铜座冲制成型,以防止射出成型时,电木塑胶3包覆后使导电铜座变形;其中,该导电铜座5是由一铜制单元片连续冲制成型,其冲制方法如下:1、首先于铜制单元片上冲出端子插头51,并藉由冲模多次冲压端子插头,使端子插头的厚度成0.8mm;而其他部位皆保留原铜制单元片1.2mm的厚度;2、再分别冲制两道制程,而将导电铜座5的框图511冲出,并使侧端形成二斜口凹槽52,而底部形成半凸耳53,而其对称端则为相反形状的嵌接片521和半凸耳53;3、分别于上、下端缘导角54,以去除端缘上的毛边;4、将导电铜座5的两侧往下弯折;5、将两侧往下弯折的导电铜座5于靠近中央处再垂直往上弯折;6、于更靠近中央两侧再度弯折,使其形成一两侧略往内凹,以方便压合成型的导电铜座5;7、将底端的连结部位55切断,使其弯折后形成一中空状十字形导电铜座的半成品;8、将端子插头51冲断,使其与铜制单元片脱离。之后,请再参考图6所示,将导电铜座半成品两侧的半凸耳53并合成一完整的凸耳53’,并使前后两凸耳53’于冲压时一并向外垂直弯折,而完成一导电铜座5的成品;并使得成型后的导电铜座形成中央往上凸伸一端子插头51,而侧边具凸耳53’的中空状十字形导电铜座;成型后,将该中空状十字形导电铜座5直接置入成型机中射出电木塑胶3予以包覆:包覆完成后,使底部的两凸耳53’能确实外露不被包覆,再置入一由石墨、弹簧和铜瓣组合而成的碳刷组件2,便形成一完整的碳刷组件组合。-->藉此,因此种导电铜座的冲制方法,对端子插头51多次冲压,使其形成0.8mm符合插座的规格,然而其他部位皆保留原铜制单元片较厚的厚度1.2mm,使导电铜座本身的厚度够、强度佳,而可达到受电木胶包覆后,不会因压迫而使得导电铜座变形;再者,因该导电铜座藉由单一的连续冲压模,即可将导电铜座冲制成型,而无须另开一副金属补强片的冲压模,是以制造时,不仅可降低生产成本,又可使整体组装简便,而达到多重的实用功效。又,因导电铜座分别于上、下端缘冲压导角,而去除端缘上的毛边;使得碳刷组件置入导电铜座时,不会被导电铜座端缘上的毛边所刮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达碳刷座的改良型导电铜座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1)首先于铜制单元片上冲出端子插头,并藉由冲模多次冲压端子插头,使端子插头的厚度成0.8mm;而其他部位则保留原铜制单元片较厚的厚度;(2)再分别冲制两次,而将导电铜座的框 围冲出,并使侧端形成二斜口凹槽,而底部形成半凸耳,而其对称端则为相反形状的嵌接片和半凸耳;(3)分别于上、下端导角,以去除端缘上的毛边;(4)将导电铜座的两侧往下弯折;(5)将两侧往下弯折的导电铜座于靠近中央处再垂直往上弯折; (6)于更靠近中央两侧再度弯折,使其形成一两侧略往内凹,以方便压合成型的导电铜座;(7)将底端的连结部位中断,使其弯折后形成一中空状十字形导电铜座的半成品;(8)将端子插头冲断,使其与铜制单元片脱离。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马达碳刷座的改良型导电铜座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1)首先于铜制单元片上冲出端子插头,并藉由冲模多次冲压端子插头,使端子插头的厚度成0.8mm;而其他部位则保留原铜制单元片较厚的厚度;(2)再分别冲制两次,而将导电铜座的框围冲出,并使侧端形成二斜口凹槽,而底部形成半凸耳,而其对称端则为相反形状的嵌接片和半凸耳;(3)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鸿仁
申请(专利权)人:江鸿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