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鱼眼结构及免焊式端子、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4052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端子鱼眼结构及免焊式端子、连接器、连接器组件。端子鱼眼结构,包括鱼眼主体、鱼眼顶部、鱼眼根部,鱼眼主体包括两个弧形的弹性臂,两个弹性臂围成鱼眼孔,两个弹性臂一端与鱼眼顶部连接,另一端与鱼眼根部连接,每个所述弹性臂的自身宽度从鱼眼顶部到鱼眼根部逐渐减小,鱼眼根部、鱼眼主体、鱼眼顶部按插装顺序沿纵向布置。将该端子鱼眼结构插入PCB板时,可以减小插入力同时增大保持力。插入力同时增大保持力。插入力同时增大保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端子鱼眼结构及免焊式端子、连接器、连接器组件


[0001]本技术属于连接器
,具体涉及端子鱼眼结构及免焊式端子、连接器、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连接器是车辆中用于连接各电器部件的重要部件,接触件作为连接器的核心零件,实现了两个电子器件之间的连接作用,因此其连接的可靠性决定了车辆电器部件的可靠性。
[0003]一般的接触件在与PCB连接时,通常有两种连接方式,分别为免焊式连接和焊接式连接。其中焊接式连接需要增加焊接工序,增加了产品成本。而免焊式连接无需焊接,依靠端子与PCB铜箔之间的过盈保证导通性,避免了组装过程中对其它元器件的影响,因此广泛应用于高速通信等通讯领域。而车载产品存在振动及高低温环境,需要端子能够在该环境下依然保持连接的可靠性。
[0004]免焊式端子与PCB接触区域保持力不足时,振动过程中易存在脱落或接触不良;经过长期的高温及低温环境,端子与PCB接触区域会出现应力松弛,导致保持力不足和接触不良;端子电镀后的残余应力及镀锡的固有特性,端子表面易产生锡须,从而造成电路板内部短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端子连接不牢固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端子鱼眼结构,以解决目前的鱼眼结构由于保持力较小造成的容易从PCB板上脱出的问题;另外,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鱼眼结构的免焊式端子、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技术提出的端子鱼眼结构,包括鱼眼主体、鱼眼顶部、鱼眼根部,鱼眼主体包括两个弧形的弹性臂,两个弹性臂围成鱼眼孔,两个弹性臂一端与鱼眼顶部连接,另一端与鱼眼根部连接,每个所述弹性臂的自身宽度从鱼眼顶部到鱼眼根部逐渐减小,鱼眼根部、鱼眼主体、鱼眼顶部按插装顺序沿纵向布置。
[0007]进一步的,所述鱼眼孔最外侧的轮廓为鱼眼孔圆弧,弹性臂最外侧的轮廓为弹性臂圆弧,鱼眼孔圆弧所在圆的圆心比弹性臂圆弧所在圆的圆心更靠近鱼眼根部。
[0008]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弹性臂外侧宽度从鱼眼顶部到鱼眼根部先变宽再收窄。
[0009]进一步的,所述鱼眼孔关于该端子鱼眼结构的纵向中心线对称,两段弹性臂相对于鱼眼孔纵向中心线对称。
[0010]进一步的,所述鱼眼孔圆弧与弹性臂圆弧两者所在圆的直径相等。
[0011]免焊式端子,包括对插端、接触端,对插端与接触端之间设置有压接肩部,所述接触端的结构为上述的端子鱼眼结构。
[0012]进一步的,免焊式端子材料为屈服强度大于520Mpa的铜合金材料,厚度为0.64mm,
接触端最大宽度为1.18mm

1.22mm,端子上的镀层底部为镍、表面为铟。
[0013]连接器,包括壳体、端子,端子包括对插端、接触端,对插端与接触端之间设置有压接肩部,所述接触端的结构为上述的端子鱼眼结构。
[0014]连接器组件,包括PCB板、连接器,连接器包括壳体、端子,端子包括对插端、接触端,对插端与接触端之间设置有压接肩部,所述接触端的结构为上述的端子鱼眼结构。
[0015]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器组件中与连接器的端子鱼眼结构适配的PCB孔径为0.994mm

1.096mm。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0017]1、鱼眼主体靠近鱼眼根部的弹性臂横向宽度较小,在受到较小的推力时,即可发生形变,比较容易推入整个鱼眼主体,待鱼眼主体整个穿过PCB板的孔时,鱼眼主体靠近鱼眼顶部的弹性臂横向较大,往回拉该鱼眼结构时,需要用到比较大的力,便于将鱼眼结构卡在PCB板孔中。
[0018]2、端子材料选用屈服强度大于520Mpa的铜合金材料,端子材料厚度为0.64mm,调整端子弹性臂区域最大宽度为1.18

1.22mm,适配的PCB孔径为0.994mm

1.096mm,可以使端子经历振动、高低温老化等试验后保持力大于20N。
[0019]3、端子上的镀层采用镍打底表面镀铟,电镀后进行回流(Reflow)处理,可有效的降低电镀引起的内应力,并减少晶须的生长。
[0020]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一种端子鱼眼结构实施例的正视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一种免焊式端子实施例的正视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1‑
接触端,11

弹性臂,111

弹性臂圆弧,112

弹性臂中心,12

鱼眼孔,121

鱼眼孔圆弧,122

鱼眼孔中心,13

鱼眼根部,14

鱼眼顶部,2

对插端,3

压接肩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种端子鱼眼结构的实施例1。端子鱼眼结构包括鱼眼主体、鱼眼顶部14、鱼眼根部13,鱼眼主体包括两个弧形的弹性臂11,两个弹性臂11围成鱼眼孔12。其中两个弹性臂11横向布置,鱼眼根部13、鱼眼主体、鱼眼顶部14按插装顺序沿纵向布置,纵向即端子鱼眼结构的插拔方向,鱼眼孔12关于该鱼眼结构的纵向中心线对称。两个弹性臂11中的一端交汇于鱼眼顶部14,另一端交汇于鱼眼根部13。
[0027]为了能够增大鱼眼结构与PCB板之间的保持力,同时又不增大鱼眼结构插入时的
插入力,本实施例中每个弹性臂11的横向两侧边均为圆弧形,两段弹性臂11相对于鱼眼孔12纵向中心线对称。鱼眼孔12最外侧的轮廓为鱼眼孔圆弧121,弹性臂11最外侧的轮廓为弹性臂圆弧111。
[0028]通过调整鱼眼孔圆弧112与弹性臂外侧圆弧111的圆心,即图1中的鱼眼孔中心122、弹性臂中心112,使鱼眼孔圆弧11所在圆的圆心比弹性臂圆弧111所在圆的圆心更靠近鱼眼根部13,此时两个弹性臂11靠近鱼眼根部13一端的横向宽度较靠近鱼眼顶部14的一端窄,并且弹性臂11的横向宽度从鱼眼顶部14到鱼眼根部13逐渐减小,两个弹性臂11外侧宽度从鱼眼顶部14到鱼眼根部13先变宽再收窄,将该端子鱼眼结构插入PCB板时,可以减小插入力同时增大保持力。
[0029]该鱼眼结构插入PCB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端子鱼眼结构,包括鱼眼主体、鱼眼顶部(14)、鱼眼根部(13),鱼眼主体包括两个弧形的弹性臂(11),两个弹性臂(11)围成鱼眼孔(12),两个弹性臂(11)一端与鱼眼顶部(14)连接,另一端与鱼眼根部(13)连接,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弹性臂(11)的自身宽度从鱼眼顶部(14)到鱼眼根部(13)逐渐减小,鱼眼根部(13)、鱼眼主体、鱼眼顶部(14)按插装顺序沿纵向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鱼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眼孔(12)最外侧的轮廓为鱼眼孔圆弧(121),弹性臂(11)最外侧的轮廓为弹性臂圆弧(111),鱼眼孔圆弧(121)所在圆的圆心比弹性臂圆弧(111)所在圆的圆心更靠近鱼眼根部(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鱼眼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弹性臂(11)外侧宽度从鱼眼顶部(14)到鱼眼根部(13)先变宽再收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鱼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眼孔(12)关于该端子鱼眼结构的纵向中心线对称,两段弹性臂(11)相对于鱼眼孔(12)纵向中心线对称。5.根据权利要求2

4任意一项所述的端子鱼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眼孔圆弧(121)与弹性臂圆弧(111)两者所在圆的直径相等。6.免焊式端子,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佩琼胡云启孟浩贾修建郭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