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循环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4011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外循环反应器,所述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和外循环系统,所述反应器本体上部、下部分别设置有外循环入口和外循环出口,所述外循环系统通过外循环出口和外循环入口与反应器本体串接。与传统的撤热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外循环反应器取消了聚合釜内的内盘管,增加了搅拌强度,因而极大地阻止了粘釜现象的发生,由此制得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颗粒粒径更加均匀,提高了产品品质。提高了产品品质。提高了产品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循环反应器


[0001]本技术属于烯烃聚合反应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循环反应器,尤其涉及一种间歇法淤浆工艺制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合过程中的外循环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极大的线型结构聚乙烯,因其具有异于通用聚乙烯的诸多优异性能而被广泛研究与应用。基于上述优异的综合性能使得UHMWPE在日用、工业、文体、交通运输、国防、机械等众多领域,被作为杭冲、减振、防弹、抗疲劳、耐磨、减阻、防粘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将UHMWPE原料通过凝胶纺丝法制备得到的高性能UHMWPE纤维,其强度、模量高,机械性能优异,已在军工、国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0003]UHMWPE生产工艺与普通的高密度聚乙烯生产相似,其主要生产工艺包括溶液法、淤浆法、气相法。其中淤浆法技术比较成熟,产品质量较好,因而成为目前UHMWPE生产企业的主要生产工艺。
[0004]公开号为CN108264599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间歇法淤浆工艺制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生产系统及工艺,该方法采用超临界方法,以丙烷为溶剂,该溶剂在反应后易脱除,因而可以省去干燥后处理步骤。然而该方法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由于MPa丙烷的临界压力为4.25MPa,因而在釜内压力为0.6MPa条件下,无法实现丙烷的液化;2、超临界聚合工艺的成本要远高于普通淤浆法工艺。
[0005]公开号为CN101113184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合过程中的撤热方法,即气体外循环方法。该气体外循环方法包括使从聚合釜逸出的气相乙烯、氢气和己烷蒸汽进入冷凝器,将己烷蒸汽冷凝,再经冷凝液罐进行气、液相分离处理,随后将气相中的乙烯、氢气与原料乙烯、氢气一起混合后重新返回聚合釜,继续进行聚合反应,而液相中的己烷则通过冷凝液泵送回到聚合釜,以达到循环撤热目的。上述工艺虽然解决了聚合反应过程中的撤热问题,但该方法仍存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容易“粘釜”的问题。中石化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聚合工艺中,虽然也采用气体外循环的撤热方法,但其中所采用的外循环加热器多为管壳式换热器,因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粘度极大,因而易使管壳式换热器发生堵塞,进而导致换热效率不高,并且管壳式换热器维护极其麻烦。如公开号为CN1796420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聚乙烯淤浆外循环生产装置,该生产装置通过使聚合反应器内的浆液由底部抽出,经浆液冷却泵打至浆液冷却器内,冷却后返至聚合反应器。浆液在聚合反应器外循环冷却撤热,增加了换热面积,移出反应过程的一部分聚合反应热。然而该装置中所采用的冷却器为普通管壳式换热器,因而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其冷却撤热效果并不理想,且经常发生堵塞。
[0006]乙烯聚合反应为放热反应,随着聚合反应的持续进行,会不断产生大量的热量,特别是生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时,能否及时地撤走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生产过程能否连续进行的关健。如果不能及时撤走反应热,不仅会降低聚合反应速率,甚
至会引发“暴聚”事故,从而使生产无法进行。
[0007]且目前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颗粒粒径要小,且还要求粒径分布要均匀。这就要求聚合反应撤热要好,同时要求搅拌强度要高。显然内盘管式聚合釜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如何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生产过程的反应热及时撤热,并且能够防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颗粒粘釜,以生产得到颗粒粒径平均的产品,从而使反应顺利进行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工业生产方法的撤热装置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了改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反应器,所述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和外循环系统,所述反应器本体上部、下部分别设置有外循环入口和外循环出口,所述外循环系统通过外循环出口和外循环入口与反应器本体串接。
[0009]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外部设置夹套。
[0010]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底部设置出料口,顶部设置有进料口。
[0011]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内部还设置有搅拌器。优选地,所述搅拌器包括搅拌桨,所述搅拌桨包括至少两层搅拌桨叶,示例性为两层、三层、四层或更多层。
[0012]优选地,所述搅拌桨叶为推进式搅拌桨,所述搅拌桨叶的推进方向均朝向反应器本体1底部。
[0013]优选地,所述推进式搅拌桨叶的径向长度L与反应釜直径D的比值L/D=0.1

0.4,优选为0.2

0.4,示例性为0.1、0.15、0.2、0.25、0.3、0.4。
[0014]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当所述推进式搅拌桨的层数为两层以上时,所述两层以上的推进式搅拌桨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层径向平推搅拌桨,示例性为一层、两层或更多层。
[0015]优选地,所述径向平推搅拌桨的桨叶为圆角矩形桨叶。
[0016]优选地,所述径向平推搅拌桨的桨叶径向长度l与反应釜直径D的比值l/D=0.15

0.4,优选为0.2

0.3,示例性为0.15、0.2、0.25、0.3、0.4。
[0017]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搅拌器还包括驱动部,用于调节所述搅拌器的搅拌速度。例如,所述驱动部为电机,所述驱动部位于所述反应器本体顶部。
[0018]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内部不设置冷却盘管。
[0019]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内部还可以设置多块导流板,例如2

4块。优选地,多块所述导流板安装于所述反应器本体内壁上。更优选地,多块所述导流板间隔均匀安装于所述搅拌桨对应的反应器本体内壁上。
[0020]优选地,所述导流板可以为弧形平板或方形平板,优选为弧形平板。
[0021]例如,所述弧形平板可以为半圆形平板;所述方形平板可以为长方形平板或正方形平板。
[0022]进一步地,当所述导流板为方形平板时,所述导流板的长边固定于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内壁。
[0023]优选地,所述导流板的长度不超过最上层搅拌桨与最底层搅拌桨之间的垂直高
度,宽度为(0.05

0.1)D,示例性为0.05D、0.08D、0.1D。
[0024]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外循环系统包括外循环管路、环管式冷凝器和淤浆泵,所述外循环出口与淤浆泵、环管式冷凝器、外循环入口通过外循环管路依次串接。
[0025]优选地,所述环管式冷凝器包括内管和套设于内管外部的外管。其中:内管用于反应液循环流通,外管用于冷却水循环流通。
[0026]优选地,所述环管式冷凝器的长度为(5

50)D,优选20

30D。
[0027]优选地,所述内管直径D0与外管直径D1的比例为D1/D0=1.1

1.5,优选为1.2

1.4,示例性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和外循环系统,所述反应器本体上部、下部分别设置有外循环入口和外循环出口,所述外循环系统通过外循环出口和外循环入口与反应器本体串接;所述外循环系统还包括外循环管路、环管式冷凝器和淤浆泵,所述外循环出口与淤浆泵、环管式冷凝器、外循环入口通过外循环管路依次串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外部设置夹套;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底部设置出料口,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内部还设置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包括搅拌桨,所述搅拌桨包括至少两层搅拌桨叶;所述搅拌桨叶为推进式搅拌桨,所述搅拌桨叶的推进方向均朝向反应器本体底部;所述推进式搅拌桨叶的径向长度L与反应釜直径D的比值L/D=0.1

0.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推进式搅拌桨的层数为两层以上时,所述两层以上的推进式搅拌桨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层径向平推搅拌桨;所述径向平推搅拌桨的桨叶为圆角矩形桨叶;所述径向平推搅拌桨的桨叶径向长度l与反应釜直径D的比值l/D=0.15

0.4。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还包括驱动部,用于调节所述搅拌器的搅拌速度;所述驱动部为电机,所述驱动部位于所述反应器本体顶部;所述反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学翔邓兆敬李江涛鲁立军李琳琳李克景
申请(专利权)人:中化学科学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