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3608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燃烧器,包括:第一燃烧器组件,所述第一燃烧器组件内设有第一腔体;第二燃烧器组件,所述第二燃烧器组件内设有第二腔体;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燃烧器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第一管道件,所述第一管道件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件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适配安装,所述第一管道件与所述第一燃烧器组件连接且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第二管道件,所述第二管道件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件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适配安装,所述第二管道件与所述第二燃烧器组件连接且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导气片,所述导气片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件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件上。第二管道件上。第二管道件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烧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的燃烧器一般包括炉头和阀体,炉头上设有进气口,阀体上设有喷嘴,喷嘴与进气口相连,燃烧器在使用的过程中,燃烧器一次空气进气口存在火焰喷出的风险,喷嘴与进气口相连的位置容易产生喷嘴漏火及炉头回火,喷嘴漏火及炉头回火会产生热量,容易导致燃气灶面板受热,如果燃气灶面板采用玻璃面板,甚至存在爆裂的可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燃烧器的易回火等问题,提供了一种燃烧器。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燃烧器,包括:第一燃烧器组件,所述第一燃烧器组件内设有第一腔体;第二燃烧器组件,所述第二燃烧器组件内设有第二腔体;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燃烧器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第一管道件,所述第一管道件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件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适配安装,所述第一管道件与所述第一燃烧器组件连接且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第二管道件,所述第二管道件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件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适配安装,所述第二管道件与所述第二燃烧器组件连接且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导气片,所述导气片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件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件上。
[0005]本专利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燃烧器,燃烧器包括第一燃烧器组件和第二燃烧器组件,第一管道件通过固定座上的第一通孔连接与第一燃烧器组件连接,燃气通过导气片一端输送到第一管道件内,第一管道件用于输送燃气到达第一燃烧器组件内的第一腔体内,达到给第一腔体输送燃气的作用,第二管道件通过固定座上的第二通孔连接与第二燃烧器组件连接,燃气通过导气片一端输送到第二管道件内,第二管道件用于输送燃气到达第二燃烧器组件内的第二腔体内,达到给第二腔体输送燃气的作用,不同位置的燃烧器组件相互独立设置,可提供不同位置的火焰,从而满足不同的加热需求。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燃烧器组件包括第一燃烧器装置和第一壳体组件,所述第一燃烧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组件上,所述第一燃烧器装置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围合形成所述第一腔体。第一燃烧器装置和第一壳体组件之间形成第一腔体用于输送燃气,燃气再到达第一燃烧器装置上。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燃烧器组件包括第二燃烧器装置和第二壳体组件,所述第二燃烧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组件上,所述第二燃烧器装置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围合形成所述第二腔体。第二燃烧器装置和第二壳体组件之间形成第二腔体用于输送燃气,燃气再到达第二燃烧器装置上。
[0008]可选的,所述第一燃烧器装置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可拆卸安装。
[0009]可选的,所述第二燃烧器装置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可拆卸安装。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主体和第一凸柱,所述第一壳体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柱设置有第三腔体,所述第一凸柱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主体上,所述第三腔体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所述第一凸柱与所述第一管道件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件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所述第一燃烧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主体上,所述第一燃烧器装置盖设在所述第一凹槽处。通过在第一管道件与第一凸柱设置的第三腔体连接,因而燃气通过第一管道件到达第一凸柱设置的第三腔体内,继而通过第三腔体与第一壳体主体上的第一凹槽连通,燃气到达第一凹槽处,继而为由于第一燃烧器装置提供燃气。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组件包括第二壳体主体和第二凸柱,所述第二壳体主体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凸柱设置有第四腔体,所述第二凸柱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主体上,所述第四腔体与所述第二凹槽连通,所述第二凸柱与所述第二管道件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件与所述第四腔体连通,所述第二燃烧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主体上,所述第二燃烧器装置盖设在所述第二凹槽处。通过在第二管道件与第二凸柱设置的第四腔体连接,因而燃气通过第二管道件到达第二凸柱设置的第四腔体内,继而通过第四腔体与第二壳体主体上的第二凹槽连通,燃气到达第二凹槽处,继而为由于第二燃烧器装置提供燃气。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燃烧器装置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出气孔。第一燃烧装置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出气孔,起到了补充燃气到第一燃烧装置的作用,且当第一燃烧装置工作时,第一燃烧装置上的第一出气孔燃烧燃气时,使第一出气孔产生了虹吸效应,从周围环境中抽吸燃气,补充气体,使燃气更好的导入到第一腔体内,达到给第一腔体内补充燃气的作用。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燃烧装置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出气孔。第二燃烧装置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出气孔,起到了补充燃气到第二燃烧装置的作用,且当第二燃烧装置工作时,第二燃烧装置上的第二出气孔燃烧燃气时,使第二出气孔产生了虹吸效应,从周围环境中抽吸燃气,补充气体,使燃气更好的导入到第二腔体内,达到给第二腔体内补充燃气的作用。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道件包括第一进气段、第一导气段和第一排气段,所述第一进气段、所述第一导气段和所述第一排气段沿着燃气流经方向依次设置且依次连接形成连通的第一过气道,所述第一导气段的燃气流经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排气段的燃气流经面积,所述第一进气段用于与燃气源连通,所述第一排气段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适配安装,所述第一排气段与所述第一燃烧器组件连接且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第一进气段与外部燃气相连通,第一管道件在使用时,燃气沿进气段流向第一导气段,由于第一导气段的燃气流入到第一排气段的流经面积面积是沿燃气流经方向逐步减小,进而,当燃气在第一导气段流动时,燃气可以加速,同时可以将燃气集中收集后导向第一排气段中,继而将燃气输送到第一腔体内,为第一燃烧装置提供燃气工作,因此该结构提升燃气进风效率,且燃气的流动损失较低,进而提升了燃气的气流量,且通过第一管道件的形状特定设置,能实现燃气在第一管道件中不同的速度,能充分降低不同位置处的燃气气流大小,从而改善燃气流动效果。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道件包括第二进气段、第二导气段和第二排气段,所述第二进气段、所述第二导气段和所述第二排气段沿着燃气流经方向依次设置且依次连接形成连通的第一过气道,所述第二导气段的燃气流经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排气段的燃气流经面积,所述第二进气段用于与气源连通,所述第二排气段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适配安装,所述第二排气段与所述第二燃烧器组件连接且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第二进气段与外部燃气相连通,第二管道件在使用时,燃气沿进气段流向第二导气段,由于第二导气段的燃气流入到第二排气段的流经面积面积是沿燃气流经方向逐步减小,进而,当燃气在第二导气段流动时,燃气可以加速,同时可以将燃气集中收集后导向第二排气段中,继而将燃气输送到第二腔体内,为第二燃烧装置提供燃气工作,因此该结构提升燃气进风效率,且燃气的流动损失较低,进而提升了燃气的气流量,且通过第二管道件的形状特定设置,能实现燃气在第二管道件中不同的速度,能充分降低不同位置处的燃气气流大小,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燃烧器组件(1),所述第一燃烧器组件(1)内设有第一腔体;第二燃烧器组件(2),所述第二燃烧器组件(2)内设有第二腔体;固定座(3),所述固定座(3)上设置有第一通孔(31)和所述第二通孔(32),所述第一燃烧器组件(1)设置在所述固定座(3)上;第一管道件(4),所述第一管道件(4)与所述固定座(3)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件(4)与所述第一通孔(31)相适配安装,所述第一管道件(4)与所述第一燃烧器组件(1)连接且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第二管道件(5),所述第二管道件(5)与所述固定座(3)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件(5)与所述第二通孔(32)相适配安装,所述第二管道件(5)与所述第二燃烧器组件(2)连接且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导气片(6),所述导气片(6)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件(4)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件(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燃烧器组件(1)包括第一燃烧器装置(11)和第一壳体组件(12),所述第一燃烧器装置(11)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2)上,所述第一燃烧器装置(11)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2)围合形成所述第一腔体;和/或所述第二燃烧器组件(2)包括第二燃烧器装置(21)和第二壳体组件(22),所述第二燃烧器装置(21)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2)上,所述第二燃烧器装置(21)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2)围合形成所述第二腔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2)包括第一壳体主体(121)和第一凸柱(122),所述第一壳体主体(121)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211),所述第一凸柱(122)设置有第三腔体,所述第一凸柱(122)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主体(121)上,所述第三腔体与所述第一凹槽(1211)连通,所述第一凸柱(122)与所述第一管道件(4)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件(4)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所述第一燃烧器装置(11)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主体(121)上,所述第一燃烧器装置(11)盖设在所述第一凹槽(1211)处;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2)包括第二壳体主体(221)和第二凸柱(222),所述第二壳体主体(221)上设置有第二凹槽(2211),所述第二凸柱(222)设置有第四腔体,所述第二凸柱(222)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主体(221)上,所述第四腔体与所述第二凹槽(2211)连通,所述第二凸柱(222)与所述第二管道件(5)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件(5)与所述第四腔体连通,所述第二燃烧器装置(21)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主体(221)上,所述第二燃烧器装置(21)盖设在所述第二凹槽(2211)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永军裘怡雪何政诺胡星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板川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