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反向I-V特性的二极管漏电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832761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反向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反向I

V特性的二极管漏电分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反向I

V特性的二极管漏电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是在第一代元素半导体材料(如硅)和第二代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砷化镓、磷化镓、磷化铟等)之后发展起来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比较常见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有金刚石、氮化镓、氮化铝、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相较于前两代,具有高热导率、高载流子迁移率、高击穿电场以及禁带宽度大等特点,因而在高功率电力电子、射频、高温、辐照等环境和应用下都具有巨大的潜力。但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器件始终无法突破材料的极限,这主要归因于材料外延生长过程中引入的缺陷、杂质,杂质和缺陷会形成陷阱能级和局域态,由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大,上述陷阱能级多位于禁带之中,成为载流子捕获和发射中心,进而影响器件的光电特性。
[0003]其中,局域态和陷阱能级对光电特性的影响主要是提供载流子的隧穿通道;电子可以通过禁带中的局域态逐步跃迁到导带之中成为“自由电子”,在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反向I

V特性的二极管漏电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步骤一、制备二极管的样品用于测试分析;步骤二、对二极管的样品进行变温反向I

V特性测试,测得的不同温度下的反向I

V特性数据;步骤三、通过不同漏电流输运机制的漏电流计算公式对上一步所得的反向I

V特性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出对应的漏电流输运机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反向I

V特性的二极管漏电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四、通过EMMI获取所述二极管的缺陷位置,所述缺陷位置对应于发光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反向I

V特性的二极管漏电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应用漏电流计算公式的漏电流输运机制至少包括VRH机制、SCLC机制和PF

emission机制三者中的一种或几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反向I

V特性的二极管漏电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在表示反向I

V特性数据的测试结果图中,每一支曲线代表了一个温度下的反向I

V特性测试结果,当应用漏电流计算公式的漏电流输运机制不止一种时,根据电压大小对所述反向I

V特性数据进行分段拟合,确定各段反向I

V特性数据与漏电流输运机制的相关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反向I

V特性的二极管漏电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VRH机制的漏电流计算公式为公式(1),其中I为漏电流,I0是零场下的电流,E为空间电荷区的电场强度,T0是特征温度,k
B
是玻尔兹曼常数,e为自然常数,exp()表示以自然常数e为底的指数函数,T为温度,C和a都是常数,与材料的性质相关,对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王宇轩陈财陈兴王东吴勇常娟雄邵语嫣刘晓磊陈军飞操焰陆俊季亚军沈琪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