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钢混结构建筑物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83232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跨度钢混结构建筑物施工方法,属于钢梁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减小了钢梁跨中区域所受的载荷,尽可能避免了钢梁下绕现象的发生,提高了钢梁的结构刚度和使用寿命的大跨度钢混结构建筑物施工方法。施工方法。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跨度钢混结构建筑物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梁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大跨度钢混结构建筑物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保持建筑物整体稳定性和结构强度,最关键的是要使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有稳定的主体结构,而目前现有技术中最常见的就是钢混结构,其因自身所具备的特征,而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建设中。
[0003]钢混组合梁施工是指钢梁在加工厂加工组装完成,现场吊装拼装钢梁,安装混凝土预制板或现浇混凝土桥面板的一种施工方法;它通过把钢梁与混凝土板连接成整体而共同工作的受弯构件,在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板受压,钢梁受拉,充分发挥钢材和混凝土的材料特性。
[0004]在现阶段技术条件下,为了提高钢梁的抗弯承载能力通常采用增加钢梁钢板厚度或者施加体外或体内预应力方式,来提高钢混梁整体受力性能,同时也造成了钢梁工程量增加,自重增大,致使钢结构桥梁造价高,经济效益差,厂内整体预制大跨度钢梁跨中区域易发生下挠现象,影响梁体使用寿命,梁体质量控制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减小了钢梁跨中区域所受的载荷,尽可能避免了钢梁下绕现象的发生,提高了钢梁的结构刚度和使用寿命的大跨度钢混结构建筑物施工方法。
[0006]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大跨度钢混结构建筑物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在多个主桥墩之间设置有临时墩,且临时墩于多个主桥墩两两之间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临时墩的设置使得主桥墩与主桥墩的跨度减小,提高了整体施工结构承受载荷的能力;
[0009]S2:将钢板架吊装至主桥墩与临时墩上,多组钢板架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将U型钢板固定于钢板架上的卡座上,并于U型钢板上搭设模板框架,使模板框架在施工过程中保持稳定,避免混凝土浇筑形成的型钢混凝土柱产生偏差,影响施工质量;
[0010]S3:将顶推组件穿过钢骨梁并与钢骨粱跨中区域上的固定孔对应,将钢骨粱与支撑梁组装成钢骨架,转动底侧的顶推组件使其向顶侧的顶推组件施加一个向上的压力,从而使钢骨架整体的跨中区域有向上凸起的趋势,提高钢骨架跨中区域承载载荷的能力,从而避免该处压力过大造成断裂;
[0011]S4:将钢骨架吊装至模板框架上,钢骨架的两端与设置于钢板架上的钢骨框架柱连接,将混凝土浇筑于模板框架内并包覆钢骨架,从而形成型钢混凝土柱,浇筑采用先两端后中间的方式,先浇筑两端的次钢骨粱,待两端的次钢骨粱逐渐凝固成型后,将顶推组件拆
下,由两端向跨中区域方向对主钢骨粱进行浇筑并凝固成型,钢骨架整体呈跨中区域向上拱起两端向下拱的趋势,提高了钢梁受压和受拉的强度和刚度,从而避免了钢梁跨中区域易发生下挠现象;
[0012]S5:待混凝土完全凝固后,将模板框架、U形钢板以及临时墩进行拆除。
[0013]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顶推组件包括套设于钢骨粱外壁的钢骨套,所述钢骨套的前后两侧对应固定孔设置有通孔,所述钢骨套顶侧设置有顶推杆,所述钢骨套的底侧设置有与顶推杆连接的顶推孔,避免跨中区域受压力过大而产生变形。
[0014]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将钢骨套穿过钢骨粱,转动下方位置的钢骨套使顶推杆顶推至上方位置钢骨套底侧的顶推孔中,并通过加强螺母将钢骨粱与钢骨套进行固定,且顶推杆的长度大于两组钢骨套之间的距离,从而使顶推杆对钢骨架跨中区域产生向上的推力,此时钢骨架的跨中区域具有向上拱起的趋势,钢骨架的跨中区域具有向上拱起的趋势,提高跨中区域所受载荷的能力,减小两侧所受的水平推力,避免大跨度钢梁跨中区域发生下挠现象。
[0015]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钢骨套与位于顶推孔中的顶推杆的两侧交点处设置有腹杆,腹杆的另一端焊接于钢骨粱与支撑梁的交点处,两组腹杆与钢骨粱呈三角状,与顶推组件形成一个整体向上的驱动力,进一步提高了钢骨架所受形变的能力,避免因大跨度导致钢骨架局部压弯应力过大。
[0016]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腹杆上还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钢骨粱与支撑梁交点处,使位于顶推组件两侧的钢骨架具有向上的推力,与顶推组件形成一个整体向上的力,使钢骨架跨中区域具有向上拱起的趋势,保证顶推组件的顶推作用。
[0017]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钢骨粱与支撑梁连接形成的矩形区域中设置有支承杆,所述支承杆交错设置有两组,且支承杆的两端与矩形区域的对角连接处相连接,连接方式采用焊接或者绑扎,两组支承杆交错处进行绑扎处理,减小了钢骨架两侧所受的形变力,从而提高钢骨架整体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0018]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为保证钢板架具有足够的支承载荷,在主桥墩和临时墩之间还设置有支承钢板,所述支撑钢板的两侧斜面端分别与主桥墩和临时墩的顶端斜面相焊接,所述支撑钢板呈梯形状,其顶侧两内角处于底端之间设置有斜杆,所述支撑钢板通过加强钉固定于钢板架的底侧,提高浇筑后钢梁所受的压力,避免钢梁局部压力过大导致断裂,影响了浇筑的质量。
[0019]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两组钢板架,锁紧螺钉由连接件顶部两侧依次穿过连接件和钢板架,最后固定于主桥墩中,钢板架两端上下侧均设置有台阶面,用于搭接于连接件两端的槽缝中;以保证大跨度建筑物施工过程中钢板架的支承力,避免过载导致钢板架断裂。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钢板架、U型钢板和模板框架确定钢骨架的位置,通过吊装将预先组装的钢骨架放置于模板框架上,钢骨架组装过程中,通过顶推组件使钢骨架跨中区域向上拱起,产生一个向上的推力,并使其能够分布至钢骨架上,以此减小跨中区域所受的载荷,避免大跨度钢梁跨中区域发生下挠现象,影响梁体使用寿命,同时增大钢梁两端所受载荷的能力,减小形变,浇筑方式采用从两端形变较小的次钢骨粱先浇筑,带
凝固成形后,再向跨中区域逐步建筑,避免跨中区域所受载荷过大,影响最终浇筑的质量和钢梁结构的强度,在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柱受压,钢梁受拉,充分发挥了型钢和混凝土的材料特性,延长了钢梁的使用寿命。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减小了钢梁跨中区域所受的载荷,尽可能避免了钢梁下绕现象的发生,提高了钢梁的结构刚度和使用寿命的大跨度钢混结构建筑物施工方法。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大跨度钢混结构建筑物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大跨度钢混结构建筑物施工示意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顶推组件结果示意图。
[0025]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6]1、主桥墩;2、临时墩;3、钢板架;31、U型钢板;32、卡座;4、连接件;41、锁紧螺钉;5、顶推组件;51、钢骨套;52、通孔;53、顶推杆;54、顶推孔;55、加强螺母;6、钢骨架;61、钢骨梁;62、支撑梁;63、;7、模板框架;8、腹杆;8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度钢混结构建筑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多个主桥墩(1)之间设置有临时墩(2),且临时墩(2)于多个主桥墩(1)两两之间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S2:将钢板架(3)吊装至主桥墩(1)与临时墩(2)上,多组钢板架(3)通过连接件(4)固定连接,将U型钢板(31)固定于钢板架(3)上的卡座(32)上,并于U型钢板(31)上搭设模板框架(7);S3:将顶推组件(5)穿过钢骨梁(61)并与钢骨粱(61)跨中区域上的固定孔对应,将钢骨粱(61)与支撑梁(62)组装成钢骨架(6),转动底侧的顶推组件(5)使其向顶侧的顶推组件(5)施加一个向上的压力,从而使钢骨架(6)整体的跨中区域有向上凸起的趋势;S4:将钢骨架(6)吊装至模板框架(7)上,钢骨架(6)的两端与设置于钢板架(3)上的钢骨框架柱连接,将混凝土浇筑于模板框架(7)内并包覆钢骨架(6),从而形成型钢混凝土柱,浇筑采用先两端后中间的方式,先浇筑两端的次钢骨粱,待两端的次钢骨粱逐渐凝固成型后,将顶推组件(5)拆下,由两端向跨中区域方向对主钢骨粱进行浇筑并凝固成型;S5:待混凝土完全凝固后,将模板框架(7)、U形钢板(31)以及临时墩(2)进行拆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钢混结构建筑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组件(5)包括套设于钢骨粱(61)外壁的钢骨套(51),所述钢骨套(51)的前后两侧对应固定孔设置有通孔(52),所述钢骨套(51)顶侧设置有顶推杆(53),所述钢骨套(51)的底侧设置有与顶推杆(53)连接的顶推孔(5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跨度钢混结构建筑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钢骨套(51)穿过钢骨粱(61),转动下方位置的钢骨套(51)使顶推杆(53)顶推至上方位置钢骨套(51)底侧的顶推孔(54)中,并通过加强螺母(55)将钢骨粱(61)与钢骨套(51)进行固定,且顶推杆(53)的长度大于两组钢骨套(51)之间的距离,从而使顶推杆(53)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斌吴建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宏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