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辐照后锆合金晶粒蚀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83142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辐照后锆合金晶粒蚀刻方法,先进行混合酸化学蚀刻,蚀刻时间为5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辐照后锆合金晶粒蚀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核燃料
,具体涉及一种辐照后锆合金晶粒蚀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锆合金包壳材料是反应堆的第一道安全屏障,服役过程中面临着辐照、腐蚀及温度梯度等的多场作用,其微观结构包括晶粒组织等将产生演化而导致服役性能的改变。对包壳材料开展辐照及辐照后检验是评价其服役性能、材料筛选及优化改性必不可少的环节,包括采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对辐照后锆合金进行微观结构检验,分析其晶粒尺寸及织构、第二相粒子,微区成分等。其中,较为关键的晶粒组织分析过程中,需要对辐照后包壳材料进行热室内制样工作,其制样环节包括镶嵌、研磨、抛光、蚀刻等。蚀刻的目的在于使得包壳材料晶粒组织显现,以利于晶粒形貌观察。
[0003]然而,辐照后包壳材料的蚀刻缺面临着较大的困难。服役或辐照考验过程中,包壳材料在中子场作用下将生产辐照缺陷,包括点缺陷、位错环等等。蚀刻时这些辐照缺陷与蚀刻剂产生较强的反应性,即晶界和辐照缺陷均竞争参与化学蚀刻反应,降低中蚀刻反应的选择性,使得辐照后锆合金的晶粒度显示困难。
[0004]同时,辐照后的锆合金试样具有较强的放射性,蚀刻过程需要在热室内使用机械手远程操控进行。利用热室条件,现采用的化学蚀刻方法易产生蚀刻的不均匀性。蚀刻程度难以准确控制,并且,其残留的酸及盐难以彻底清除干净,部分区域容易过度蚀刻或反应形成盐类化合物,严重影响后续晶粒形貌的观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辐照后锆合金晶粒蚀刻方法,解决现有刻蚀方法导致辐照后锆合金蚀刻显示晶粒形貌困难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辐照后锆合金晶粒蚀刻方法,先进行混合酸化学蚀刻,再进行电化学蚀刻。
[0008]首先进行混合酸化学蚀刻,再进行电化学蚀刻,以增强蚀刻选择性,准确控制蚀刻程度,使得辐照后锆合金的晶粒形貌清晰显示,保障辐照后锆合金检查的正常开展。
[0009]进一步地,混合酸化学蚀刻采用的混合酸溶液包括HF、HCl和HNO3。
[0010]进一步地,混合酸溶液的配方为:
[0011]以体积分数计,HF、HCl、HNO3和H2O按2:3:6:9混合。
[0012]进一步地,混合酸化学蚀刻的蚀刻时间为5s

15s。
[0013]进一步地,电化学蚀刻采用的蚀刻剂为体积分数为5%的H2SO4水溶液。
[0014]进一步地,电化学蚀刻采用的蚀刻时间为1s

5s。
[0015]进一步地,电化学蚀刻的电压为30V

50V。
[0016]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0017]S1、依次对辐照后锆合金试样进行切割取样、导电镶嵌及磨抛;
[0018]S2、将试样置于室内进行混合酸化学蚀刻,蚀刻时间为5

15s,然后清洗试样;
[0019]S3、将试样进行电化学蚀刻:将试样连通电路,对样品观察面进行阳极氧化,时间为1s

5s,电压为30V

50V。
[0020]S4、电化学蚀刻完成后对试样观察面进行清洗。
[0021]本专利技术使用混合酸的化学蚀刻方法联合电化学蚀刻法,增加晶粒蚀刻反应的选择性,同时准确控制反应时间,利用电化学蚀刻步骤去除表面的混酸残余,保证蚀刻完成后锆合金晶粒形貌能被清晰观察,为锆合金包壳材料的辐照后检验提供技术支撑。
[0022]进一步地,步骤S2中,混合酸化学蚀刻采用的混合酸溶液的配方为:
[0023]以体积分数计,HF、HCl、HNO3和H2O按2:3:6:9混合。
[0024]进一步地,步骤S2中,当锆合金为Zr

Sn合金时,蚀刻时间为5s

8s;当锆合金为Zr

Sn

Nb合金时,蚀刻时间为12s

15s。
[0025]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26]1、本专利技术使用混合酸的化学蚀刻方法联合电化学蚀刻法,增加晶粒蚀刻反应的选择性,解决了辐照后锆合金的晶粒度显示困难。
[0027]2、本专利技术的刻蚀方法简单易操作,不适用于昂贵的试剂盒设备。
附图说明
[002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锆合金蚀刻后金相图;
[0030]图2为对比例1的锆合金蚀刻后金相图;
[0031]图3为实施例中电化学刻蚀采用的刻蚀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0033]1‑
样品台,2

接触片,3

弹簧,4

绝缘片,5

安装板,11

第一通孔,12

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35]实施例1:
[0036]本实施例以Zr

Sn

Nb合金进行说明:
[0037]刻蚀一种辐照后锆合金晶粒蚀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8]S1、依次对辐照后Zr

Sn

Nb合金试样进行切割取样、导电镶嵌及磨抛;
[0039]S2、配置体积分数为HF:HNO3:HClO4:H2O=2:3:6:9(体积分数比)的混合酸溶液,并转移至热室内,机械手夹持沾着混合酸的棉花,在试样观察面上反复擦拭,擦拭频率约为1.5次/秒,蚀刻时间为12s

15s。蚀刻后立即使用流动水清洗;
[0040]S3、配置体积分数为5%的H2SO4水溶液,将试样观察面浸没其中,使用机械手压紧带弹簧3的接触片2,连通电路,对样品6的观察面进行阳极氧化,时间约为2s

3s,电压为30V

50V。
[0041]S4、电化学蚀刻完成后立刻松开接触片2,并使用流动水清洗蚀刻面5min。
[0042]在本实施例中,电化学刻蚀采用的刻蚀平台结构如图3所示:
[0043]包括样品台1和接触片2,所述样品台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
[0044]所述第一通孔11用于放置镶嵌后的试样,所述第二通孔12用于放置参比电极和对电极;
[0045]所述接触片2一端与样品台1转动连接,另一端设置在第一通孔11上方,所述接触片2与样品台1之间设置有弹簧3,所述接触片2采用不锈钢片。...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辐照后锆合金晶粒蚀刻方法,其特征在于,先进行混合酸化学蚀刻,再进行电化学蚀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照后锆合金晶粒蚀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酸化学蚀刻采用的混合酸溶液包括HF、HCl和HNO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辐照后锆合金晶粒蚀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酸溶液的配方为:以体积分数计,HF、HCl、HNO3和H2O按2:3:6:9混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照后锆合金晶粒蚀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酸化学蚀刻的蚀刻时间为5s

15s。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照后锆合金晶粒蚀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蚀刻采用的蚀刻剂为体积分数为5%的H2SO4水溶液。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照后锆合金晶粒蚀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蚀刻采用的蚀刻时间1s

5s。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照后锆合金晶粒蚀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蚀刻的电压为30V

50V。8.根据权利要求1

7任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帆滕常青方忠强伍晓勇李佳文吴拥军吴璐王桢张伟宋朝阳潘峰莫华均江艳赵鑫覃检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