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洪曼辉专利>正文

一种可循环再生塑料颗粒的制备系统和制备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83092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塑料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循环再生塑料颗粒的制备系统和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备塑料原料;步骤二:将塑料原料加工成无色透明的塑料颗粒;步骤三:通过制备系统对无色透明的塑料颗粒进行充分染色;步骤四: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塑料碎粒进行收集;步骤五:对染色后的塑料碎粒进行重新造粒;所述制备系统包括支撑板、驱动柱、循环染色罐、漏孔、密封盖和染料箱,支撑板上安装有染料箱和支架,支架上转动连接有驱动柱,驱动柱上固定连接有循环染色罐,循环染色罐的侧部设有多个漏孔,循环染色罐的端部上设有密封盖;该技术能够提高对于较大颗粒的塑料原料的染色效果。塑料原料的染色效果。塑料原料的染色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循环再生塑料颗粒的制备系统和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塑料生产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可循环再生塑料颗粒的制备系统和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塑料的染色原料大部分都是无色透明、象牙黄和乳白色的,对于一些对颜色标识要求较高的精密仪器塑料元件,需要对塑料染色原料进行进一步染色,现有的染色方法常选用成本较低的干混着色法,将塑料原料和染料进行旋转混合,利用塑料之间的相互摩擦,使着色剂粘覆在塑料表面,但是此种方式不便于对较大颗粒的塑料颗粒内部进行充分染色。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循环再生塑料颗粒的制备系统和制备方法,该技术能够提高对于较大颗粒的塑料原料的染色效果。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循环再生塑料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步骤一:制备塑料原料;
[0006]步骤二:将塑料原料加工成无色透明的塑料颗粒;
[0007]步骤三:通过制备系统对无色透明的塑料颗粒进行充分染色;
[0008]步骤四: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塑料碎粒进行收集;
[0009]步骤五:对染色后的塑料碎粒进行重新造粒。
[0010]所述制备系统包括支撑板、驱动柱、循环染色罐、漏孔、密封盖和染料箱,支撑板上安装有染料箱和支架,支架上转动连接有驱动柱,驱动柱上固定连接有循环染色罐,循环染色罐的侧部设有多个漏孔,循环染色罐的端部上设有密封盖,密封盖上安装有投料盖,所述染料箱内装有染料,染料能够从漏孔进入到循环染色罐内,所述支架能够改变循环染色罐的虚拟轴线与支撑板上侧表面之间的角度。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循环再生塑料颗粒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0013]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染料箱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循环染色罐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芯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驱动柱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滑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隔楞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9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内螺纹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10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限位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1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T型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循环再生塑料颗粒的制备系统和制备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0024]一种可循环再生塑料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步骤一:制备塑料原料;
[0026]步骤二:将塑料原料加工成无色透明的塑料颗粒;
[0027]步骤三:通过制备系统对无色透明的塑料颗粒进行充分染色;
[0028]步骤四: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塑料碎粒进行收集;
[0029]步骤五:对染色后的塑料碎粒进行重新造粒。
[0030]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参见图2

11:
[0031]所述制备系统包括支撑板101、驱动柱201、循环染色罐203、漏孔205、密封盖206和染料箱401,支撑板101上固定连接有支架和染料箱401,支架上转动连接有驱动柱201,循环染色罐203固定连接在驱动柱201上,循环染色罐203的侧部设有多个漏孔205,密封盖206安装在循环染色罐203的端部上,密封盖206上铰接安装有投料盖,所述染料箱401内装有染料,染料能够从漏孔205进入到循环染色罐203内,所述支架能够改变循环染色罐203的虚拟轴线与支撑板101上侧表面之间的角度。
[0032]循环染色罐203横放在染料箱401的上侧,循环染色罐203的侧部与染料箱401底部上侧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为循环染色罐203的虚拟轴线相对于支撑板101上侧表面转动提供空间,此过程中,染料能够从漏孔205进入到循环染色罐203内;
[0033]首先打开投料盖,将塑料颗粒置入到循环染色罐203内,之后在染料箱401内倒入染料,通过在支架上转动驱动轮602,从而使循环染色罐203内的塑料颗粒和染料箱401内的染料之间的接触效果提高,使塑料颗粒在转动过程中与染料充分接触;
[0034]支架上安装有用于驱动驱动柱201以自身的轴线为轴进行转动的减速电机Ⅰ,减速电机Ⅰ的输出轴与驱动柱201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
[0035]启动减速电机Ⅰ,对循环染色罐203内的塑料颗粒进行持续染色处理;
[0036]支架能够带动循环染色罐203的虚拟轴线相对于支撑板101上侧表面进行转动,从而使循环染色罐203内的塑料颗粒在循环染色罐203的两端之间来回滑动后聚集,使塑料颗粒堆积时,下侧的塑料颗粒的染色效果提高;
[0037]进一步地,使循环染色罐203内的塑料颗粒在循环染色罐203的两端之间来回滑动,便于翻动堆积的塑料颗粒,从而使染料浸入到循环染色罐203底部塑料颗粒内部的效果提高。
[0038]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参见图2

11:
[0039]所述支架包括滑座102、弧形槽板103、空心柱104和实心柱105,滑座102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01上,弧形槽板103滑动连接在滑座102上,空心柱104固定连接在弧形槽板103上,实心柱105滑动连接在空心柱104上,驱动柱201转动连接在实心柱105上。
[0040]弧形槽板103上设有弧形槽,滑座102与弧形槽滑动连接,通过在滑座102上移动弧形槽板103,能使实心柱105带动驱动柱201以弧形槽板103的弧形中心为轴进行转动,从而实现改变循环染色罐203的虚拟轴线与支撑板101上侧表面之间角度的功能;
[0041]空心柱104和实心柱105之间安装有用于控制二者间距的液压缸Ⅰ,通过启动液压缸Ⅰ,能使循环染色罐203的侧部和染料箱401底部上侧之间的间隙变大或减小,从而便于塑料颗粒在循环染色罐203的两端之间来回滑动。
[0042]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参见图2

11:
[0043]所述制备系统还包括隔楞207,所述循环染色罐203的内侧安装有多个隔楞207。
[0044]隔楞207的设置,能使弧形槽板103在滑座102上转动过程中,塑料颗粒浸在染料内时与隔楞207之间进行碰撞,从而提高染料浸入塑料颗粒内部的效果;
[0045]进一步地,隔楞207的设置,能够避免塑料颗粒在一处堆积过多而造成顶部塑料颗粒无法接触到染料的情况发生。
[0046]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参见图2

11:
[0047]所述制备系统还包括凸楞204,所述循环染色罐203的内侧设有多个凸楞204,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循环再生塑料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备塑料原料;步骤二:将塑料原料加工成无色透明的塑料颗粒;步骤三:通过制备系统对无色透明的塑料颗粒进行充分染色;步骤四: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塑料碎粒进行收集;步骤五:对染色后的塑料碎粒进行重新造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再生塑料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系统包括支撑板(101)和染料箱(401),支撑板(101)上安装有染料箱(401)和支架,支架上转动连接有驱动柱(201),驱动柱(201)上固定连接有循环染色罐(203),循环染色罐(203)的侧部设有多个漏孔(205),循环染色罐(203)的端部上设有密封盖(206),密封盖(206)上安装有投料盖,所述染料箱(401)内装有染料,染料能够从漏孔(205)进入到循环染色罐(203)内,所述支架能够改变循环染色罐(203)的虚拟轴线与支撑板(101)上侧表面之间的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再生塑料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滑座(102)、弧形槽板(103)、空心柱(104)和实心柱(105),支撑板(101)上安装有滑座(102),滑座(102)上滑动连接有弧形槽板(103),弧形槽板(103)上固定连接有空心柱(104),空心柱(104)上滑动连接有实心柱(105),驱动柱(201)转动连接在实心柱(105)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再生塑料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染色罐(203)的内侧安装有多个隔楞(207)。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再生塑料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染色罐(203)的内侧设有多个凸楞(204),该凸楞(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曼辉
申请(专利权)人:洪曼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