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82990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其中的新风机,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隔板,隔板能够将壳体内的新风通道与回风通道分隔为相互独立的上风道与下风道,壳体内还设有热交换芯体组,热交换芯体组包括上芯体及下芯体,上芯体与下芯体的位置能够根据新风机的不同运行模式相对于新风进口、回风进口、回风出口、新风出口被控制移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能够独立控制的上芯体、下芯体与新风进口、回风进口、回风出口、新风出口相对位置的控制切换,能够使新风机具备更加丰富的运行模式尤其是更丰富的旁通模式,而无需如现有技术中那样单独设计相应的旁通流道,结构更加紧凑,相对现有技术能够进一步提升节能效果,同时还能够减薄壳体尺寸。寸。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提升建筑节能标准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全国范围普及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因被动式超低能能耗建筑的特点,室内对于新风的需求大大提高,又加上近年经常出现的沙尘及雾霾天气,人们对室内空气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满足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及人们对更健康舒适的室内空气环境需求,市场上出现了室内空气处理的设备。
[0003]现有的室内空气进行处理的设备主要有新风除霾机、新风换气机、空气净化器等。这些设备有的只是对室内外空气的交换和热回收,有的实现了对空气进行了过滤功能,空气净化器则主要是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处理,也出现了部分将所有功能集成的产品,但存在以下缺陷:
[0004]①
旁通功能的实现往往是在减小热交换芯体体积牺牲换热效率或增加机组体积的情况下实现,不利于节能或节约空间。
[0005]②
现有技术中只有新风旁通功能或回风旁通功能,没有能同时实现新风旁通和回风旁通功能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具有旁通功能的新风机由于结构设计不够优化导致体积较大,不能同时具备新风旁通与回风旁通功能的不足。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风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能够将所述壳体内的新风通道与回风通道分隔为相互独立的上风道与下风道,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热交换芯体组,所述热交换芯体组包括设于所述上风道中的上芯体、设于所述下风道中的下芯体,所述上芯体与所述下芯体的位置能够根据新风机的不同运行模式相对于新风进口、回风进口、回风出口、新风出口被控制移动。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新风进口内设有新风风阀,所述新风风阀具有与所述上风道与下风道分别一一对应的新风上阀板、新风下阀板,所述新风上阀板与所述新风下阀板能够被分别独立控制打开或者关闭;和/或,所述回风进口内设有回风风阀,所述回风风阀具有与所述上风道与下风道分别一一对应的回风上阀板、回风下阀板,所述回风上阀板、回风下阀板能够被分别独立控制打开或者关闭。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上设有芯体移动导轨,所述上芯体及所述下芯体可滑动地与所述芯体移动导轨连接。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新风机还包括芯体移动控制装置,所述芯体移动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控制装置及第二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装置能够控制所述上芯体和/或下芯体沿着所述芯体移动导轨产生沿第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所述第二控制装置能够控制所
述上芯体和/或下芯体沿着所述芯体移动导轨产生沿第二方向的直线运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控制装置与所述上芯体之间连接有第一牵引绳,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与所述上芯体之间连接有第二牵引绳,所述第一控制装置通过所述第一牵引绳及第二牵引绳实现对所述上芯体的位置移动;和/或,所述第一控制装置与所述下芯体之间连接有第三牵引绳,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与所述下芯体之间连接有第四牵引绳,所述第二控制装置通过所述第三牵引绳及第四牵引绳实现对所述下芯体的位置移动。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新风机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的新风机,包括如下步骤:
[0013]获取新风机的运行模式;
[0014]根据获取的所述运行模式控制所述上芯体和/或下芯体改变或者保持相对于所述新风进口、回风进口、回风出口、新风出口的位置,并控制所述新风上阀板、新风下阀板、回风上阀板、回风下阀板的打开或者关闭。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运行模式为全新风模式或混风模式时,控制所述上芯体、下芯体同时处于第一位置,以使所述新风进口与所述新风出口通过所述上芯体及下芯体内分别具有的新风流道连通,使所述回风进口与所述回风出口通过所述上芯体及下芯体内分别具有的回风流道连通,并同步控制所述新风上阀板、新风下阀板、回风上阀板、回风下阀板全部打开。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运行模式为新风旁通模式时,控制所述上芯体处于第二位置、下芯体处于第一位置,以使所述新风进口与所述新风出口通过所述上风道直接连通,使所述回风进口与所述回风出口通过所述下芯体内具有的回风流道连通,并同步控制所述新风上阀板打开、新风下阀板关闭、回风上阀板关闭、回风下阀板打开。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运行模式为回风旁通模式时,控制所述上芯体处于第一位置、下芯体处于第二位置,以使所述新风进口与所述新风出口通过所述上芯体具有的新风流道连通,使所述回风进口与所述回风出口通过所述下风道直接连通,并同步控制所述新风上阀板打开、新风下阀板关闭、回风上阀板关闭、回风下阀板打开。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运行模式为双旁通模式时,控制所述上芯体、下芯体分别处于第二位置,以使所述新风进口与所述新风出口通过所述上风道直接连通,使所述回风进口与所述回风出口通过所述下风道直接连通。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根据获取的所述运行模式控制所述上芯体和/或下芯体改变或者保持相对于所述新风进口、回风进口、回风出口、新风出口的位置之前还包括判断所述上芯体和/或下芯体的实时位置判断步骤,当所述实时位置与相应的运行模式下的对应位置不对应时,再控制所述上芯体和/或下芯体改变相对于所述新风进口、回风进口、回风出口、新风出口的位置,否则所述上芯体和/或下芯体保持其相对于所述新风进口、回风进口、回风出口、新风出口的位置。
[0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包括第一牵引绳、第三牵引绳时,判断所述上芯体和/或下芯体的实时位置判断步骤具体包括:
[0021]获取所述第一牵引绳、第三牵引绳各自具有的实时长度;
[0022]当所述第一牵引绳的实时长度d1=L1时,所述上芯体处于第一位置;
[0023]当所述第三牵引绳的实时长度d3=L1时,所述下芯体处于第一位置;
[0024]当所述第一牵引绳的实时长度d1=L2时,所述上芯体处于第二位置;
[0025]当所述第三牵引绳的实时长度d3=L2时,所述下芯体处于第二位置;
[0026]当L1<d1<L22时,所述上芯体处于第三位置;
[0027]当L1<d3<L2时,所述下芯体处于第三位置;其中,
[0028]L1为对应所述第一牵引绳及第三牵引绳的伸出初始长度,L2为对应所述第一牵引绳及第三牵引绳的最大伸出长度,所述第三位置居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通过能够独立控制的所述上芯体、下芯体与所述新风进口、回风进口、回风出口、新风出口相对位置的控制切换,能够使所述新风机具备更加丰富的运行模式尤其是更丰富的旁通模式,而无需如现有技术中那样单独设计相应的旁通流道,结构更加紧凑,相对现有技术能够进一步提升节能效果,同时还能够减薄壳体尺寸。
附图说明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隔板(19),所述隔板(19)能够将所述壳体内的新风通道与回风通道分隔为相互独立的上风道与下风道,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热交换芯体组(20),所述热交换芯体组(20)包括设于所述上风道中的上芯体(201)、设于所述下风道中的下芯体(202),所述上芯体(201)与所述下芯体(202)的位置能够根据新风机的不同运行模式相对于新风进口(1)、回风进口(6)、回风出口(15)、新风出口(24)被控制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进口(1)内设有新风风阀(5),所述新风风阀(5)具有与所述上风道与下风道分别一一对应的新风上阀板、新风下阀板,所述新风上阀板与所述新风下阀板能够被分别独立控制打开或者关闭;和/或,所述回风进口(6)内设有回风风阀(8),所述回风风阀(8)具有与所述上风道与下风道分别一一对应的回风上阀板、回风下阀板,所述回风上阀板、回风下阀板能够被分别独立控制打开或者关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9)上设有芯体移动导轨(18),所述上芯体(201)及所述下芯体(202)可滑动地与所述芯体移动导轨(18)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芯体移动控制装置(9),所述芯体移动控制装置(9)包括第一控制装置(91)及第二控制装置(92),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装置(91)能够控制所述上芯体(201)和/或下芯体(202)沿着所述芯体移动导轨(18)产生沿第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所述第二控制装置(92)能够控制所述上芯体(201)和/或下芯体(202)沿着所述芯体移动导轨(18)产生沿第二方向的直线运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91)与所述上芯体(201)之间连接有第一牵引绳(101),所述第二控制装置(92)与所述上芯体(201)之间连接有第二牵引绳(102),所述第一控制装置(91)通过所述第一牵引绳(101)及第二牵引绳(102)实现对所述上芯体(201)的位置移动;和/或,所述第一控制装置(91)与所述下芯体(202)之间连接有第三牵引绳(103),所述第二控制装置(92)与所述下芯体(202)之间连接有第四牵引绳(104),所述第二控制装置(92)通过所述第三牵引绳(103)及第四牵引绳(104)实现对所述下芯体(202)的位置移动。6.一种新风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机,包括如下步骤:获取新风机的运行模式;根据获取的所述运行模式控制所述上芯体(201)和/或下芯体(202)改变或者保持相对于所述新风进口(1)、回风进口(6)、回风出口(15)、新风出口(24)的位置,并控制所述新风上阀板、新风下阀板、回风上阀板、回风下阀板的打开或者关闭。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运行模式为全新风模式或混风模式时,控制所述上芯体(201)、下芯体(202)同时处于第一位置,以使所述新风进口(1)与所述新风出口(24)通过所述上芯体(201)及下芯体(202)内分别具有的新风流道连通,使所述回风进口(6)与所述回风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爱玲何俊华陈桂福聂宝平胡东杰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