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控球囊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2973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控球囊导管,包括导管,所述导管内并排设置有第一导通孔和第二导通孔;内球囊,所述内球囊连接在所述导管的远端并与所述第一导通孔相连通;外球囊,所述外球囊套设在所述内球囊外,并连接在所述导管的远端,且与所述第二导通孔相连通;可调阀门,所述可调阀门设置在所述导管的近端,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导通孔和/或第二导通孔的启闭。通过内球囊和外球囊所形成的压迫形式能适应自身组织结构,其进入人体后的压迫形式多样,效果多样,且压力可根据组织结构的不同而可适应性调节,适用范围大,适用性强,治疗效果好。治疗效果好。治疗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控球囊导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可调控球囊导管。

技术介绍

[0002]三叉神经痛,被认为是人类严重的疼痛性疾病,发作时以面部发作性剧烈疼痛为特征,且发作频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三叉神经痛患病率为182/10万人,以中老年人多见。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后者主要指三叉神经本身或其周围存在的器质性病变,主要是有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半月神经节占位性病变和血管畸形所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一般认为,该病与三叉神经感觉根的神经根部或脑干部髓鞘脱失有关。这种髓鞘脱失主要是由于邻近动脉或静脉血管压迫引起,也可以是多发性硬化或其他原因引起。术中探查受血管压迫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神经根部,可以发现受压迫部位的髓鞘脱失。实验研究证实与血管受压有关的解剖学上的变化引起的自发性的异常神经冲动可传导至邻近的神经纤维,血管压迫解除后,疼痛几乎立即消失,这在临床也得到证实。
[0003]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很多,有经皮三叉神经节温控射频热凝治疗术、经皮三叉神经节微球囊压迫、阿霉素、酒精或甘油三叉神经节阻滞疗法、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以及立体定向放射外科γ

刀治疗等,各种治疗手段均有一定疗效。
[0004]经皮微创治疗的优点是手术简单,创伤小。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被认为是目前唯一针一对病因的治疗方法,其临床疗效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可;而经皮三叉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法可以保持三叉神经生理结构的完整性,不损伤神经,从而不影响面部的正常感觉。
[0005]现有治疗过程中使用Fogarty取血栓球囊导管来进行该手术,个别使用微创球囊导管进行手术。而目前应用于三叉神经的无论是Fogarty取血栓球囊导管还是微创球囊导管都是单一球囊导管,通过X射线穿刺后进入半月节对半月节进行压迫,这种单一球囊结构单一呆板,压迫方式没有针对性,只能按预定的单一球囊形状来施加压力而无法定向增加压力,导致使用效果差。
[0006]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控球囊导管,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导管的单一球囊所形成的压迫效果单一、压力固定不可调,而导致效果不好的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可调控球囊导管,包括:导管,所述导管内并排设置有第一导通孔和第二导通孔;
[0010]内球囊,所述内球囊连接在所述导管的远端并与所述第一导通孔相连通;
[0011]外球囊,所述外球囊套设在所述内球囊外,并连接在所述导管的远端,且与所述第二导通孔相连通;
[0012]可调阀门,所述可调阀门设置在所述导管的近端,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导通孔和/或第二导通孔的启闭。
[0013]进一步,所述可调阀门包括:阀门本体,所述阀门本体连接在所述导管的近端,所述阀门本体的一侧开设有转孔,以及
[0014]旋转阀芯,所述旋转阀芯转动设置在所述阀门本体的转孔内;
[0015]所述转孔内壁上并排开设有第一进出孔和第二进出孔,所述第一进出孔和第二进出孔均沿径向延伸并用于连通外部充盈管;
[0016]所述旋转阀芯上沿旋转轴线的方向设置有互不相通的第一容气腔和第二容气腔,所述第一容气腔与所述第一导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二容气腔与所述第二导通孔相连通;
[0017]所述第一容气腔的内壁上沿径向贯通有第一内囊调节孔和第二内囊调节孔,所述第二容气腔的内壁上沿径向贯通有第一外囊调节孔,第二外囊调节孔;
[0018]通过所述旋转阀芯的旋转,所述第一内囊调节孔和第二内囊调节孔分别与所述第一进出孔相连通或错开,所述第一外囊调节孔和所述第二外囊调节孔分别与所述第二进出孔相连通或错开。
[0019]进一步,所述转孔内壁上沿周向且并排开设有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内开设通孔与所述第一导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二导流槽内开设通孔与第二导通孔相连通;
[0020]所述第一容气腔通过径向设置的通孔与所述第一导流槽相连通,所述第二容气腔通过径向设置的通孔与所述第二导流槽相连通;
[0021]通过所述旋转阀芯的旋转,所述第一内囊调节孔和第二内囊调节孔分别与所述第一进出孔相连通,所述第一外囊调节孔和所述第二外囊调节孔分别与所述第二进出孔相连通。
[0022]进一步,在所述旋转阀芯的旋转轴线相垂直的截面上,所述第一内囊调节孔的正投影、所述第二内囊调节孔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外囊调节孔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旋转阀芯的圆周上的不同位置,所述第二内囊调节孔和所述第二外囊调节孔的位置重合。
[0023]进一步,所述转孔的底部开设有T形槽;
[0024]所述旋转阀芯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卡钩,多个所述卡钩绕所述旋转阀芯的周向间隔设置;
[0025]所述卡钩卡嵌于所述T形槽中。
[0026]进一步,所述旋转阀芯凸出于所述转孔的一端设置有旋钮部。
[0027]进一步,另外的可调阀门的结构中包括:阀门体,所述阀门体连接在所述导管的近端,所述阀门体内设置有滑移槽,以及
[0028]推动阀芯,所述推动阀芯滑移设置在所述阀门本体的滑移槽内;
[0029]所述滑移槽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三进出孔、第四进出孔和第五进出孔、第六进出孔,所述第三进出孔和第四进出孔用于连通外部充盈管,所述第五进出孔连通第一导通孔,所述第六进出孔连通第二导通孔;
[0030]所述推动阀芯上设置有互不相通的第三容气腔和第四容气腔,所述第三容气腔和
所述第四容气腔位于径向两侧设置,所述第三容气腔上沿推动阀芯的推移方向分别开设有第一孔、第二孔、以及第三孔,所述第四容气腔上沿推动阀芯的推移方向分别开设有第四孔、第五孔、以及第六孔;
[0031]通过所述推动阀芯的滑动,所述第四进出孔和第五孔连通、所述第六进出孔与所述第四孔相连通,或者
[0032]所述第三进出孔和所述第二孔、所述第五进出孔和所述第一孔、所述第四进出孔和所述第六孔、所述第六进出孔和所述第五孔相连通或错开,或者
[0033]所述第三进出孔和所述第三孔、所述第五进出孔和所述第二孔相连通。
[0034]进一步,所述内球囊和所述外球囊均充气并形成第一充盈状,所述第一充盈状包括远端膨胀部、近端膨胀部、以及连接所述远端膨胀部和所述近端膨胀部的中间收缩部,其中所述近端膨胀部的中间截面的轮廓直径和所述远端膨胀部的中间截面的轮廓直径均大于中间收缩部的中间截面的轮廓直径;或者
[0035]所述内球囊收缩、所述外球囊充气形成第二充盈状,所述第二充盈状包括远端收缩部和近端膨胀部,其中所述近端膨胀部的中间截面的轮廓直径大于远端收缩部的中间截面的轮廓直径;或者
[0036]所述内球囊充气、所述外球囊收缩形成第三充盈状,所述第三充盈状包括远端膨胀部和近端收缩部,其中所述远端膨胀部的中间截面的轮廓直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控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所述导管内并排设置有第一导通孔和第二导通孔;内球囊,所述内球囊连接在所述导管的远端并与所述第一导通孔相连通;外球囊,所述外球囊套设在所述内球囊外,并连接在所述导管的远端,且与所述第二导通孔相连通;可调阀门,所述可调阀门设置在所述导管的近端,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导通孔和/或第二导通孔的启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控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阀门包括:阀门本体,所述阀门本体连接在所述导管的近端,所述阀门本体的一侧开设有转孔,以及旋转阀芯,所述旋转阀芯转动设置在所述阀门本体的转孔内;所述转孔内壁上并排开设有第一进出孔和第二进出孔,所述第一进出孔和第二进出孔均沿径向延伸并用于连通外部充盈管;所述旋转阀芯上沿旋转轴线的方向设置有互不相通的第一容气腔和第二容气腔,所述第一容气腔与所述第一导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二容气腔与所述第二导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一容气腔的内壁上沿径向贯通有第一内囊调节孔和第二内囊调节孔,所述第二容气腔的内壁上沿径向贯通有第一外囊调节孔,第二外囊调节孔;通过所述旋转阀芯的旋转,所述第一内囊调节孔和第二内囊调节孔分别与所述第一进出孔相连通或错开,所述第一外囊调节孔和所述第二外囊调节孔分别与所述第二进出孔相连通或错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控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孔内壁上沿周向且并排开设有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内开设通孔与所述第一导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二导流槽内开设通孔与第二导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一容气腔通过径向设置的通孔与所述第一导流槽相连通,所述第二容气腔通过径向设置的通孔与所述第二导流槽相连通;通过所述旋转阀芯的旋转,所述第一内囊调节孔和第二内囊调节孔分别与所述第一进出孔相连通,所述第一外囊调节孔和所述第二外囊调节孔分别与所述第二进出孔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控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阀芯的旋转轴线相垂直的截面上,所述第一内囊调节孔的正投影、所述第二内囊调节孔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外囊调节孔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旋转阀芯的圆周上的不同位置,所述第二内囊调节孔和所述第二外囊调节孔的位置重合。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控球囊导管,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艳红吴儒全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远为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