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管道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82947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排水管道发电系统,包括:若干垂向排水管、若干横向排水管、设置在相邻垂向排水管之间的排水立管发电装置以及设置在相邻横向排水管之间的排水横管发电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排水管道发电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废水排放量较大的各行各业、各类建筑中,实现对废水排放动能的有效利用,为绿色节能开辟了新的应用路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排水管道发电系统可以与现有的废水排放管道进行对接使用,适用于管路内的水能发电使用,且对接更加灵活,可充分利用各种管道内的水流流动动能;结构布置更加合理,不仅提升安装的便捷性,而且结构更加紧密,大幅降低渗水漏水的可能性。幅降低渗水漏水的可能性。幅降低渗水漏水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水管道发电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绿色能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排水管道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们在对能源的探索利用方面已进行了诸多尝试,包括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以上能源方式总称为新能源。新能源具有资源丰富,可供人类永续利用,不含碳或含碳量极少,对环境影响小,分布广,有利于小规模分散利用等优点。
[0003]目前水能发电设备均为大型设备,不仅结构复杂、成本高,而且占地面积大,需要额外配备操作空间。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一些小型的废水发电装置,但是目前的废水发电装置在与使用地点的其他结构进行对接时具有对接灵活性差的技术缺陷,无法充分利用流水进行电能转换。除此之外,目前的废水发电装置结构设计不够合理,长时间使用后经常出现杂物滞留的现象,具有影响发电效率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排水管道发电系统。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排水管道发电系统,包括:若干垂向排水管、若干横向排水管、设置在相邻所述垂向排水管之间的排水立管发电装置以及设置在相邻所述横向排水管之间的排水横管发电装置;
[0007]所述排水立管发电装置包括:主体部、上部接口以及下部接口,所述上部接口与所述下部接口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上下两侧,所述垂向排水管的端部嵌入所述上部接口以及所述下部接口并抵住所述主体部;
[0008]所述排水横管发电装置包括:工作部、进水接口以及出水接口,所述进水接口与所述出水接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工作部的左右两侧,所述横向排水管的端部嵌入所述进水接口以及所述出水接口并抵住所述工作部。
[0009]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立管发电装置还包括:发电蓄电装置,所述发电蓄电装置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侧面;所述排水横管发电装置还包括:设备部,所述设备部设置在所述工作部的侧面。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部以及所述工作部的内部均设置有随动装置;所述随动装置包括:扇叶转轴以及设置在所述扇叶转轴上的若干扇叶,位于所述主体部内的扇叶转轴与所述发电蓄电装置连接,位于所述工作部内的扇叶转轴与所述设备部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部包括:直管壁以及弧形管壁;所述直管壁与所述弧形管壁的
上端部设置有上侧水平台面,所述上部接口设置在所述上侧水平台面上且与所述上侧水平台面的内侧边缘间隔一定距离以形成上侧管道卡接平台;所述直管壁与所述弧形管壁的下端部设置下侧水平台面,所述下部接口设置在所述下侧水平台面上且与所述下侧水平台面的内侧边缘间隔一定距离以形成下侧管道卡接平台;所述垂向排水管的端部嵌入所述上部接口后抵在所述上侧管道卡接平台上,所述垂向排水管的端部嵌入所述下部接口后抵在所述下侧管道卡接平台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工作部包括:水平底壁以及凸壁;所述水平底壁与所述凸壁的左端部设置有进水侧竖向台面,所述进水接口设置在所述进水侧竖向台面上且与所述进水侧竖向台面的内侧边缘间隔一定距离以形成进水侧管道卡接平台;所述水平底壁与所述凸壁的右端部设置有出水侧竖向台面,所述出水接口设置在所述出水侧竖向台面上且与所述出水侧竖向台面的内侧边缘间隔一定距离以形成出水侧管道卡接平台;所述横向排水管的端部嵌入所述进水接口后抵在所述进水侧管道卡接平台上,所述横向排水管的端部嵌入所述出水接口后抵在所述出水侧管道卡接平台上。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上侧水平台面以及所述下侧水平台面与所述直管壁连接的一端均设置有弧形部。
[0014]进一步的,所述进水侧管道卡接平台以及所述出水侧管道卡接平台的宽度与所述横向排水管的管壁厚度相同。
[0015]本专利技术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排水管道发电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废水排放量较大的各行各业、各类建筑中,实现对废水排放动能的有效利用,为绿色节能开辟了新的应用路径;本专利技术的排水管道发电系统可以与现有的废水排放管道进行对接使用,适用于管路内的水能发电使用,且对接更加灵活,可充分利用各种管道内的水流流动动能;结构布置更加合理,不仅提升安装的便捷性,而且结构更加紧密,大幅降低渗水漏水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排水管道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排水立管发电装置与垂向排水管的外部连接示意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排水立管发电装置与垂向排水管的内部连接示意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排水立管发电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0020]图5是本专利技术上部接口与主体部的位置示意图;
[0021]图6是本专利技术主体部的内部示意图;
[0022]图7是本专利技术直管壁以及弧形管壁的上端部位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是本专利技术直管壁以及弧形管壁的下端部位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9是本专利技术排水横管发电装置与横向排水管的外部连接示意图;
[0025]图10是本专利技术排水横管发电装置与横向排水管的内部连接示意图;
[0026]图11是本专利技术排水横管发电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0027]图12是本专利技术工作部的内部示意图;
[0028]图13是本专利技术水平底壁以及凸壁的端部位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展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方案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
[0030]如图1

13所示,在一些说明性的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排水管道发电系统,不仅适用于排水立管的废水动能转换,排水立管是指垂直于地面的排水管路,管路内的水流自上至下靠自重进行流动,而且适用于以横管为主的排水系统,如工业生产、农业灌溉等,也可用于各种建筑排水立管末端的横管部位,可将污水、雨水等废水的排水动能转化为电能。
[0031]具体的,本专利技术包括:若干垂向排水管301、若干横向排水管302、排水立管发电装置7以及排水横管发电装置8。
[0032]排水立管发电装置7设置在相邻的垂向排水管301之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垂直于地面的排水管上设置多个串联的排水立管发电装置7,以此实现级联,通过级联的方式可以增加利用率。相应的,排水横管发电装置8设置在相邻的横向排水管302之间,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平行于地面的排水管上设置多个串联的排水横管发电装置8。...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排水管道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垂向排水管、若干横向排水管、设置在相邻所述垂向排水管之间的排水立管发电装置以及设置在相邻所述横向排水管之间的排水横管发电装置;所述排水立管发电装置包括:主体部、上部接口以及下部接口,所述上部接口与所述下部接口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上下两侧,所述垂向排水管的端部嵌入所述上部接口以及所述下部接口并抵住所述主体部;所述排水横管发电装置包括:工作部、进水接口以及出水接口,所述进水接口与所述出水接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工作部的左右两侧,所述横向排水管的端部嵌入所述进水接口以及所述出水接口并抵住所述工作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管道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立管发电装置还包括:发电蓄电装置,所述发电蓄电装置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侧面;所述排水横管发电装置还包括:设备部,所述设备部设置在所述工作部的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管道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以及所述工作部的内部均设置有随动装置;所述随动装置包括:扇叶转轴以及设置在所述扇叶转轴上的若干扇叶,位于所述主体部内的扇叶转轴与所述发电蓄电装置连接,位于所述工作部内的扇叶转轴与所述设备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水管道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直管壁以及弧形管壁;所述直管壁与所述弧形管壁的上端部设置有上侧水平台面,所述上部接口设置在所述上侧水平台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快裴旭王献杨大平杨贺磊方彦张怡王金霞
申请(专利权)人:绿城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