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式电信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2908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涉及一种电信插塞,供一具有多根布置成多对的电线的电缆一起使用。该电信插塞包括一壳体和一位于壳体内的装载条。所述装载条使各电线在壳体中彼此相对地定位。一隔离件位于所述壳体内,并且是导电的,可以将第一对导线与第二对导线隔离开来。(*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屏蔽式电信连接器相关申请本申请要求1999年7月2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60/145,869的权益,该临时申请的全部内容可援引在此以作参考。专利技术背景本专利技术总的涉及具有增强性能的连接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内屏蔽作用以减少串音的电信插塞。电信系统的发展已具有能以日益增加的高频率在传输线路上传输声音和/或数据信号的能力。目前已经建立起规定双扭线架缆元件的多个性能水平的几个工业标准。被许多人认为是用于商业标准的电信元件和设备的国际基准程序的主参考标准是ANSI/TIA/EIA-568-A(/568)商用建筑电信架缆标准和用于以用户为前提的通用架缆标准150/IEC11801(/11801)。例如,在/568和/11801中以及其它国家和地区的规定中都规定了3、4和5类电缆和连接硬件。在这些规定中,对于第3类元件的传输要求规定为高达16MHZ。对于第4类元件的传输要求规定为高达20MHZ。对于第5类元件的传输要求规定为高达100MHZ。还在继续开发新的标准,并且目前期望未来的标准将规定传输要求至少为600MHZ。上述的文件还规定了对近端串音(NEXT)的限制。电信连接器经常是成对组合的,一般由一塞尖和一塞环连接器构成。当电信连接器的尺寸缩小时,相邻的电线对就放得较靠近从而会在相邻电线对之间产生串音。为了满足近端串音的规定要求,在本
中采用了多种技术。虽然现有的插塞、输出口(outlet)和接线板都是设计成减少串音和加强性能,但应该理解,在本
还是需要改进的插塞、输出口和接线板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传输速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上述的和其它的已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可以利用本专利技术的高性能连接器来加以克服或消除。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涉及一种电信插塞,供一具有多根布置-->成多对的电线的电缆一起使用。该电信插塞包括一壳体和一位于壳体内的装载条。所述装载条使各电线在壳体中彼此相对地定位。一隔离件(isolator)位于所述壳体内,并且是导电的,可以将第一对导线与第二对导线隔离。附图简要说明下面请参照附图,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图1是一插塞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插塞的壳体的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插塞的装载条的立体图;图4是图1所示插塞的端部视图;图5A是一电缆的侧视图;图5B是电缆一端的端部视图;图5C是电缆另一端的端部视图;图6是图1所示插塞的装载条的立体图;图7是一屏蔽式插塞插入件(plug insert)的立体图;图8是一屏蔽式插塞插入件的立体图;图9是一连接于一电缆和一壳体的屏蔽式插塞插入件的立体图;图10是一连接于一电缆和一壳体的屏蔽式插塞插入件的立体图;图11是一安装在壳体内的屏蔽式插塞插入件的端部视图;图12是一安装在壳体内的屏蔽式插塞插入件的视图;图13是一变化型屏蔽式插塞插入件的侧视图;图14是所述变化型屏蔽式插塞插入件的俯视图;图15是一变化型隔离件的立体图;图16是一变化型壳体的剖视立体图;图17是图15所示隔离件的装载过程的立体图;图18是另一变化型插塞插入件的立体图;图19是图18所示插塞插入件的前视图;图20是与图18所示插塞插入件一起使用的壳体的前视图;图21是沿图20中的线21-21剖取的壳体的剖视图;图22-24是另一种变化型隔离件的视图;图25-26是另一种变化型隔离件的视图;-->图27是示出作为隔离件的各屏蔽元件的立体图;图28是一具有覆盖模制(overmolded)保护罩的壳体的局部剖视图。对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图1是总的由标号500表示的一个插塞的分解立体图,该插塞是设计成可以提供更加一致的性能。插塞500包括一壳体502和一装载条(load bar)504。壳体是设计成与现有的RJ45输出口(即,向后兼容(backwardscompatibility))相配。在下文中将会详细地描述,装载条504可接纳电线,并将电线定位在正确的位置上以减少串音。装载条504从壳体502的开口503插入。装载条504大致为矩形,包括凹槽506,凹槽506可接配形成在壳体502内的凸肩508。装载条504包括布置在一第一平面内的第一组承线槽510和布置在一不同于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内的第二组承线槽512。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平面基本上平行于第二平面。承线槽510宽得足以让电线滑入,又窄得足以在负载过程中将电线保持在位。承线槽512包括一有利于安装电线的锥形入口514。在壳体500中形成有一系列分开的狭槽516,以便提供一个用于和承线槽510和512中的电线相接触的绝缘位移接触件(insulation displacement)的路径。各狭槽516是分开的,以防止相邻的绝缘位移接触件相互接触。在壳体502内侧形成有三条凸脊518。每条凸脊518都位于两个相邻的承线槽510之间,有助于使电线相对于狭槽516定位。图1所示的装载条504是设计成用来接纳八根电线,其中六根在第一平面上,而另外两根在第二平面上。应该理解,插塞500也可以改成接纳更多或更少的电线,这并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图2是壳体502的立体图。各凸脊518向下朝着装载条倾斜,然后平行于装载条504中的承线槽510。壳体502中带角度的开口有利于装载条504插入壳体502。图3是装载条504的立体图。每个承线槽510都是半圆形的。相邻承线槽510可接纳相应电线对的塞尖导线和塞环导线并有位于其间的凸出部分520以准确地定位导线。在相邻承线槽510对之间设置有一阻隔部(barrier)522。阻隔部522有助于防止来自不同电线对的塞尖和塞环导线发生交叉,并且其高度大于电线的高度。阻隔部522直接位于第二平面上的承线槽512的上方。如图3所示,承线槽512是按照传统的接线标准跨在中间的一对承线槽510上。阻隔部522包括穿透到阻隔部522顶面上、通向承线槽512的狭槽524。-->狭槽524可提供一个供绝缘位移接触件与承线槽512中的电线相接触的开口。当把装载条504安装到壳体中时,狭槽524对准壳体502中的狭槽516。图4是插塞500的端部视图,其中装载条504安装在壳体502中。凸脊518包括相对的半圆形表面,这两个表面具有与承线槽510类似的半径。相对的半圆形表面526有助于将电线定位在承线槽510中,从而使电线对准壳体502中的狭槽516。第一表面526指向一对相邻承线槽510之一,而另一相对的表面526则指向一对相邻的承线槽510中的另一个承线槽。凸脊518基本上平行于承线槽510,并沿承线槽510的整个长度延伸。绝缘位移接触件位于狭槽516中,可与承线槽510和512中的电线相啮合。本
中众所周知,需要较长的绝缘位移接触件来啮合承线槽512中的电线。下面将描述将电线装入装载条504的操作。图5A和5B分别是一具有四对电线的电缆的侧视图和端部视图。这四对电线被标注为Gr(绿色)、Br(咖啡色)、Bl(蓝色)和Or(桔黄色)。每一对电线均包括两根电线,其中一根被称之为塞尖导线(tip conductor),而另一根被称之为塞环导线(ringconductor)。在未安装状态下,各对电线是扭绞的(即,塞尖导线和塞环导线相互扭绞)。图5C是图5B所示电缆的另一端的端部视图。对于图5B所示的电缆端部而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信插塞,供一具有多根布置成多对的电线的电缆一起使用,该电信插塞包括: 一壳体; 一位于所述壳体内的装载条,所述装载条使所述各电线彼此相对地定位;以及 一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隔离件,所述隔离件是导电的,并且可以将第一对导线与第二对导线隔离开来。

【技术特征摘要】
US 1999-7-27 60/145,8691.一种电信插塞,供一具有多根布置成多对的电线的电缆一起使用,该电信插塞包括:一壳体;一位于所述壳体内的装载条,所述装载条使所述各电线彼此相对地定位;以及一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隔离件,所述隔离件是导电的,并且可以将第一对导线与第二对导线隔离开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信插塞,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包括多个屏蔽区域,每个屏蔽区域接纳所述成对电线中的一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信插塞,其特征在于,该插塞还包括一位于多个所述屏蔽区域中的两个屏蔽区域之间的屏蔽壁。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信插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屏蔽区域包括一位于所述隔离件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屏蔽区域,以及一位于所述隔离件的第二表面上的第二屏蔽区域。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信插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屏蔽区域包括位于所述隔离件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屏蔽区域、第二屏蔽区域和第三屏蔽区域,以及一位于所述隔离件的第二表面上的第四屏蔽区域;以及所述隔离件包括一位于所述第一屏蔽区域和所述第二屏蔽区域之间的第一屏蔽壁,以及一位于所述第二屏蔽区域和所述第三屏蔽区域之间的第二屏蔽壁。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信插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根电线布置在八个位置上,所述成对电线包括位置1和2上的电线、位置3和6上的电线、位置4和5上的电线、以及位置7和8上的电线;所述位置3和6上的电线位于所述第四屏蔽区域内。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信插塞,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与所述装载条形成一体。8.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A西蒙S内格尔J亚当斯
申请(专利权)人:美国西蒙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